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是现代法治国家对人格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隐私权是一项独立的人格权,有自己独立的法律品格,我国立法对其采取的间接保护方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对隐私权的保护应采取直接保护的方式.同时由于和知情权的冲突,隐私权的保护必须受到合理限制.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74):161-162
隐私权是一项人格权。公众人物因其特殊的社会影响力,导致其生活隐私容易成为人们猎奇的对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传播媒介的进步,人们对公众人物隐私的了解越来越丰富,于是公众人物遭遇侵犯的案件日趋增多,因此,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有关知识是值得我们进行分析讨论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法律保护现状的分析,思考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发展,并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提出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3.
隐私权是自然人所享有的一项独立的人格权,我国现行法律是通过保护公民的名誉权来实现对隐私权的保护,这种间接保护方式并不能充分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因此,加强我国隐私权的立法保护,尤其是民事法律上的保护,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人权保护已经引起公众的关注,作为人权之一的消费者隐私权不断受到侵犯的事实使得人们开始走上了新的维权之路.在我国也频频出现各类侵犯隐私权案件,纵观我国法律却没有将隐私权明确作为独立人格权,特别是没有专门法律保护这一权利从而人们对于隐私权保护陷入无法可依的现状,消费者在受到侵害时无法获得有效的法律帮助.为了使我国法律建设进程能和国际接轨,加速我国的经济发展步伐,完善隐私保护相关法律,是人们自我保护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5.
隐私权作为一项人格权,起步较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时代的进步,隐私权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与知情权的冲突也越来越多.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公权利和私权利之间的矛盾.对隐私权的保护应该遵循向社会公共利益倾斜的原则,平衡利益、知情同意的原则等.  相似文献   

6.
隐私权属于民事权利,是人格权中的一项重要权利.由于我国现阶段采用的间接保护隐私权的方法不完备、不周密,人们的隐私权常常遭到侵害.手机短信隐私权亦不例外,当手机短信隐私权遭到侵害时难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救济.因此,我国民事立法应明确对手机短信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高科技条件下,网络隐私权引起广泛关注,各国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模式不外两种:行业自律模式和法律保护模式。我国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存在明显疏漏,应明确隐私权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制定专门的隐私权法对其实行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8.
网络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虚拟空间,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网络中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担忧,网络隐私权因此诞生.在我国,隐私权保护立法本来就不十分完善,又如何保护网络隐私权?基于此,我国有必要全方位的完善网络隐私权保护立法.  相似文献   

9.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就个人私事、个人信息等个人生活领域内的情事不为他人知悉、禁止他人干涉的权利,所以隐私权兼具个人自由和人格尊严两方面的价值。只有自然人才能成为隐私权主体,法人、死者不享有隐私权。在保护隐私权时,要处理好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关系。我国《民法通则》未将隐私权予以明文规定,我国应顺应隐私权保护趋势,参照世界各国立法,尽快将隐私权作为一种独立的人格权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此同时侵犯个人隐私权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但我国现行的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仅限于部门法范围,主要是通过民法对人格权的保护的方式来实现的,且并未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利进行明文规定。在宪法层面,虽然有关于隐私权的隐性规定,但通过直接适用宪法即宪法司法化来对隐私权进行保护,在我国还没有先例。需将宪法的精神和原则贯彻到部门法中,通过部门法的适用来实现宪法所保障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最终实现隐私权的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11.
隐私权作为一种典型的私权,是一项独立的人格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烈,关于隐私权引起的法律诉讼日益上升。然而,我国至今还没有为隐私权独立立法,导致实践操作较差。因此,为隐私权立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隐私权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一项基本权利,已经得到各国法律的广泛承认与保护,但我国民事立法领域却没有对其进行系统、详细的规定.当前新闻传播越来越自由,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冲突不可避免.本文分析了隐私权和新闻自由的相互关系以及二者产生冲突的原因,借鉴国际上保护和协调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立法和实践,对如何完善我国相关立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共同隐私属于人格权的范畴,是隐私权的一种,与传统的隐私只针对权利主体和非权利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相比,共同隐私是对传统隐私权的突破。其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相比于传统的隐私权,共同隐私由于主体的特殊性,使得其在法律保护方面,内部权能冲突与外部权利冲突方面有着较为复杂的情形。因此,需要有相应的规则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14.
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可以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建立起一个隐私权保护范围的平面图。在美国法中,实际上将肖像、姓名都置于隐私权中加以保护。而隐私权在我国为具体人格权已为通说,不加更改直接移植美国隐私权制度必然造成隐私权范围的扩大,最终因与其它权利冲突而造成体系上的重叠和混乱。欲将隐私权作为具体人格权加以准确规范,就必须对隐私权与相近具体人格权的区别与联系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其它具体人格权实质上构成了隐私权的制度背景,也可以说是隐私权的外部范围。加强对隐私权范围的广度和深度进行立法规范,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法官业务素质差异较大的国家实现适用法律的统一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和法律平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是现代法治国家对公民人身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又必然会与公民的另一项基本权利--知情权发生冲突.而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隐私权和知情权的立法已刻不容缓.解决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公共场所的个人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私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拥有的个人利益。隐私权的保护也是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公共场所的隐私及其保护就成为一个更为敏感和更具有争议的问题。然而,众多的隐私侵权和隐私纠纷已经使公共场所的隐私保护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法律问题,同时也成为我国民法人格权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必须确立在公共场所中保护个人隐私权的原则,努力做到不因开放性排斥个人隐私空间;不因共享性排斥个人隐私利益;不因秩序性排斥个人隐私和安全。  相似文献   

17.
尊重和保护公民的隐私和隐私权是一个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隐私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关隐私和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空间的个人信息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保护个人信息隐私权成为当务之急。文章介绍了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侵权方式,包括过度收集以及使用目的不明确、错误收集个人信息、个人信息的传输和交易以及个人信息的二次开发利用,就如何保护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隐私权提出了立法建议,以及应该注重行业自律和个人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