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鲁迅弃矿学医的客观原因众所周知,鲁迅留日前在南京矿路学堂学习开矿。但为什么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学了两年后改至仙台医专学医了呢?其原因,学术界一致认为有两点:一是为国;二是为民。那么,鲁迅先生当年下定决心弃矿学医还有没有其它原因呢?事实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客观原因,这就是为己:为自己谋求一条生活的出路。我国著名的医学泰斗、浙江医科大学前身浙江医学专门学校的创始人之一、与鲁迅先生在日本弘文学院同时毕业的同室好友厉绥之先生曾回忆说,鲁迅等人是在南京矿路学堂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由官方派往日本的。赴日本前,南京方面曾…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文章开首一句文章开首一句,表现了鲁迅对某些不务正业的清国留学生的厌恶感情,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言外之意是说,东京有这类清国留学生在,觉得无可留恋。所以下文有一句“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把这两句对照起来看,更可以看出作者厌恶清国留学生达到了不屑与共的程度。鲁迅不在东京学医,也不到离东京不远的千叶医学校学医而到比较偏辟的仙台去学医,正是这个原因。  相似文献   

3.
佘娟娟 《现代语文》2009,(9):100-101
“学医”和“弃医从文”是鲁迅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根据鲁迅同辈友人的回忆和分析,鲁迅学医的动机有四:一是痛恨中医耽误他父亲的病;二是受明治维新发端于西医的启发;三是想要救治中国女子的小脚;四是鲁迅从小深受牙痛之苦。了解鲁迅学医动机的复杂性、多样性,一方面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作家成长中的复杂因素,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看到鲁迅成长中平常、人间气的一面,恢复鲁迅的本来面目,避免神化鲁迅。  相似文献   

4.
鲁迅在《<呐喊>自序》一文中记叙了自己青年时代的两个“梦”:学医的“梦”和文学的“梦”。两个“梦”是怎样产生的呢?先是鲁迅因为父亲为庸医所误,激起了他“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所以选择学医,企望学成后救治像他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同时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后来,他在日本看了一部影片,画面上一个中国人正要被日军砍头示众,而围着“赏鉴”的竟都是麻木的国人。这使鲁迅觉得“医学并非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藤野先生一生是坎坷的、平凡的;是一位对事业不懈的追求者,对患者负责的态度,令人佩服和敬仰;在鲁迅于仙台学医期间,藤野先生乐于施教、施爱,对鲁迅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6.
我教《在仙台》中的“物以希为贵”江苏吴春华《在仙台》一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早年留学日本,在仙台学医时,教师藤野先生给他以真诚的帮助和不倦的教诲,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尊敬和感激。许多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往往都着重讲解藤野先生“教我学医”的三件事,而对课...  相似文献   

7.
王琦 《甘肃教育》2009,(8):19-19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描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表达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下面笔者对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作以解读。  相似文献   

8.
朱舜水其人     
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中曾回忆道,自己从日本东京到仙台学医时,途经很多驿站,但其名称大多忘记了.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名,为什么会记得“水户”呢?显然与这里是明末遗民朱舜水客死之地有关。事实上.鲁迅先生还曾前往朱舜水之墓拜谒。那么,朱舜水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前往拜谒其墓.并印象深刻?近日,笔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一些有关朱舜水的情况.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902年,鲁迅东渡日本,先去东京弘文学院学日语。1904年9月,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在仙台》节选自鲁迅发表于1926年12月10日的《莽原》月刊第23期  相似文献   

10.
在日本仙台学医的鲁迅,幻灯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和思想信仰,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读鲁迅文章时就知道,当年,21岁的鲁迅拿着“南洋奖学金”来到东京。先进宏文学院学习日语、补习中学课程,之后跑到遥远的仙台去学医,而仙台的岁月大抵是阴郁不快的缘故吧,只读了一年半,便于1906年春毅然退学,回到东京,接着归省故乡绍兴,与朱安女士完婚,又带着弟弟周作人返回东京,过起早已神往的自由文艺人的生活,一直到1909年夏天回国为止。关于这三年零四个月的生活,鲁迅本人只留下一点点零散的文字,倒是乃弟周作人在其随笔中,绰有风致地叙说描述他和鲁迅的东京岁月,给今人留下了不少珍贵的记录。其中有关…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是短篇小说写作的高手,他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曾说:“我的取材,多采取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疾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里所说的“疾苦”,并不是身体的疾苦,而是精神的疾苦。1902年,鲁迅东渡日本求学,当初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然而,到日本之后的严酷现实,特别是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中,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的事件,粉碎了鲁迅的梦想,使他清醒地认识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一生有三位他敬重的老师 :一是他童年时期的启蒙塾师寿镜吾 ,二是他在东京时从学的章太炎 ,三是他在仙台学医时的日本教授藤野严九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人印象很深的那位书塾先生就是鲁迅的启蒙塾师寿镜吾。寿镜吾是个典型的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 ,但人品高尚 ,为人正直 ,他在书塾执教很严 ,对鲁迅却从未呵责过 ,而且还常称赞鲁迅品格高尚 ,但鲁迅对他那一套封建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却十分反感 ,所以在文中对此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和批判。但鲁迅并不全盘否定他的老师 ,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 ,他对寿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的品格…  相似文献   

14.
语文十册《在仙台》是一篇叙事散文,节选于鲁迅的散文名篇《藤野先生》。《在仙台》作者回忆了一九○四年至一九○六年留学日本在仙台学医时的片断学习生活。文章主要记叙藤野对“我”真诚的帮助和不倦的教诲。  相似文献   

15.
一鲁迅1902年从南京矿路学堂毕业以后,东渡日本留学,直到1909年返国,在那里度过了八个年头。鲁迅留日时期的思想可以以1906年弃医从文为界划为两个阶段。鲁迅留日时期的第一阶段,科学思想在他头脑中占有主导位置。在这个阶段,鲁迅在弘文学院和仙台医专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六年,伟大的鲁迅先生为唤醒东方睡狮,毅然放弃学医的志向,而改走文艺救国之道。自此他把毕生精力完全倾注在我国的文学事业上。但是,他的文学创作活动实际上却早在八年前就开始了。即一八九八年鲁迅在南京求学时期就陆续写下了一系列诗文。因此,要全面了解鲁迅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17.
时代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创作时间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留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一个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使他改变了初衷。片中。中国人眼睁睁看着日本人枪杀为俄国人作侦探的中国同胞时的麻木神情给鲁迅带来了很大的刺激。  相似文献   

18.
某广播电台的一位著名女主持人电话采访一部长篇小说《鲁迅》的作者,其间她有好几次做如下的提问:我非常感兴趣的是,你过去是学理科的,怎么能够写出这样一部小说来?   她似乎对这个问题情有独钟,又非常不理解,问了好几次,都是这个意思,你是学理科的,怎么能够……我感到很别扭,难道学理科的就不能写小说?理科出家的在文艺上就一定是“后”天不足?   他可能不知道吧:鲁迅先生是学医的,却写出了不朽的小说和杂文;苏步青教授是数学家,但苏老对古典诗词很是精通;爱因斯坦是物理学家,但据他说,自己的小提琴拉得还要更为出…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有这样一种现象确实耐人寻味。中国新文学的伟大奠基者、文化巨人鲁迅,在他青年时代东渡日本留学时,曾选择过医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在仙台医专学医近两年。另一位同样为中国新文学奠基的文化巨人郭沫若,年轻时也曾踏入过医学院校的大门。1918年,学完预科的郭沫若进入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学医五年,完成了学业。中国新文学的重要分支——台湾新文学的杰出奠基者,被誉  相似文献   

20.
有个学生在题为《从鲁迅的几次改变志愿所想到的——读〈《呐喊》自序〉有感》这篇作文中,写了这样的内容:先写由鲁迅几次改变志愿的经历中得到了意愿的确立是多么的困难和重要这样的体会.然后再写之所以有这样的体会的原因:之所以困难是因为鲁迅为了“去寻求别样的人们”进江南水师学堂、矿务铁路学堂,然后又到日本去学医,最后又在东京治文学,从中可以看出鲁迅的志愿的确立是经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