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T) 一部长达百万言的社会科学新著——《国风集说》在1993年金秋季节问世了。这是编著者张树坡同志在著名学者余冠英和周振甫二位老先生的直接指导、帮助之下,付出多年的辛劳,潜意钻研,精心结撰而成的。我们恭贺张树坡同志把这一优秀的科研成果献诸世人。 《国风集说》是一部既集《诗经·国风》研究之大成、又填补《诗经·国风》研究之空白的专著。所谓集大成者,是指本书汇集了我国自古及今研究《诗经·国风》的要籍几近概全之成果;所谓填补空白者,是指在既往的《诗经》研究著述中,还从未出版过这种集说性质的书,更没有类同本书体例与结构的撰著。  相似文献   

2.
“赋”、“比”、“兴”是汉人从《诗经》中总结出来的诗歌的三种艺术表现方法,和《诗经》中的“风”、“雅”、“颂”相配,称之为“六义”。赋、比、兴的概念成于汉代。孔子致力教学多年,《诗经》是他的重要教材之一,从《论语》、《礼记》等记载孔子言行的书来看,没有赋、比、兴之说。战国时期的孟  相似文献   

3.
《诗经·秦风·无衣》一诗多年来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篇目,尽管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现行教材中被删除,但我们在《诗经》选篇的教学中,仍少不了对这首诗进行学习.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每当和学生一起学习这首诗时,总被诗中那种昂扬向上、团结协作、相互友爱、百姓齐心、不怕困难、同仇敌忾的精神美质所感染,其在《诗经》三百首诗中独特的风格给人留下了久长的回味.  相似文献   

4.
唐子惠 《教育》2011,(14):33
中央音乐学院李起敏曾经写过一本《教育回到蔡元培》的书,近日,《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李起敏,请他谈谈写这本书的初衷。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重点交谈在基础教学中,如何确立音乐与绘画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诗经》作为《五经》之首,已有两千多年的研究史。在这漫长的《诗经》学史中,累积了浩如烟海的研究资料、汗牛充栋的研究著述、繁杂纷纭的观点学说,在学术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对汗蔓无际的《诗经》学史加以清理和总结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在这样的时代学术背景下,产生了一批带有综论性总结性的《诗经》学《概要》、《概论》和《诗经学史》。  相似文献   

6.
在《诗经》研究史上,朱熹的《诗集传》有着很高的地位。在这部著作中,朱熹以思辩的精神,求实的态度,对前人《诗经》研究的遗产进行了总的清理,在名物、训诂、义理、文学等方面都有所发明,开拓了《诗经》研究的新领域。 在朱熹的著作中,除了《四书》外,《诗经》是他用力最深的一部书。他治《诗经》,始  相似文献   

7.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已被译成多种语言。《诗经》的英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理雅各是系统英译《诗经》的第一人。他的翻译目的和翻译思想具有一定历史时期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郑樵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而且也是一位著名的《诗经》研究者,他的《诗辨妄》就是一部研究《诗经》的杰作。他敢于打破《诗序》,把《诗经》从汉儒注疏中解放出来,对后世《诗经》研究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春秋末期的孔子对《诗经》所具有的情感教育效果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并且开始探索运用《诗经》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培养和教育。他一方面致力于通过《诗经》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社会性情感,同时通过《诗经》来提高学生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另一方面注重《诗经》的社会功效,关注学生与他人、环境之间关系的协调能力。孔子的《诗》教观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来说不仅有其巨大的理论研究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白对《诗经》的接受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他在思想上自觉把《诗经》当作反对齐粱柔靡之风的武器;第二,他与《诗经》有着相同的精神契舍点即抒发性情;第三,他看重《诗经》的政治讽刺精神。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李白在其作品中从字词、句式、意境、手法、题材等各个方面对《诗经》进行了接受。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 1世纪至前6世纪)。(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诗同乐不能分。在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中,《诗经》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在高职大学语文的教学当中,,《诗经》也是必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此,通过研究激趣法来使得《诗经》在教学过程中得以运用,增加学生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和乐趣。  相似文献   

12.
《诗经原始》是方玉润晚年的著作,作为诗学研究的大家,他的《诗经原始》在诗学研究史上具有承前启后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不仅继承了从明代以来的对《诗经》作文学研究的思维,并在朱熹、姚际恒等前贤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不囿于《诗序》、《集传》以及《通论》取得的已有研究成果,而是更加注重从诗篇自身的诗文出发进行研究,从不同角度回归原典,探讨诗的本义,还原诗作的原始情境,为《诗经》研究的革新做出了贡献,在两千多年的《诗经》研究史上特立独行,令人耳目一新,在清代《诗经》研究上取得了最高成就。但是,从现有的研究成果上看,对于方玉润本人及其代表作《诗经原始》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性研究成果,更没有相关著作出版。  相似文献   

13.
《诗经原始》是方玉润晚年的著作,作为诗学研究的大家,他的《诗经原始》在诗学研究史上具有承前启后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不仅继承了从明代以来的对《诗经》作文学研究的思维,并在朱熹、姚际恒等前贤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不囿于《诗序》、《集传》以及《通论》取得的已有研究成果,而是更加注重从诗篇自身的诗文出发进行研究,从不同角度回归原典,探讨诗的本义,还原诗作的原始情境,为《诗经》研究的革新做出了贡献,在两千多年的《诗经》研究史上特立独行,令人耳目一新,在清代《诗经》研究上取得了最高成就。但是,从现有的研究成果上看,对于方玉润本人及其代表作《诗经原始》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性研究成果,更没有相关著作出版。  相似文献   

14.
杨合鸣教授新《(诗经)疑难词语辨析》(湖北辞书出版社,2002年5月)是作多年从事《诗经》研究的成果之一。该书选取《诗经》中224条疑难词句,旁征博引,辨难解疑,是《诗经》词语训释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5.
作为民族精神与民族智慧结晶的《诗经》,是中学生必读的中华经典之一。在教学中,《诗经》一般都被当做纯粹的文学作品进行解读,丧失了先贤立言之本意。从《诗经》的创作、收集和功用可以看出,《诗经》是源诗教而生,为诗教而用,三百篇皆有关君臣、夫妇等人伦大道。在《诗经》教学中加入义理阐释的内容是符合《诗经》源政治而生的本性的,这也有利于学生在咏读中修身养性,培养心怀天下的美好品质。  相似文献   

16.
《诗经》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诗歌总集,被尊为“五经”之一,在两千多年的中华历史中,其影响可谓悠久绵长。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语文教育天然被赋予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基于初中《诗经》教学现状,结合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四大核心素养探讨“诗教”之价值,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教学方法的丰富、大语文观的树立三个方面提出策略,试图为初中《诗经》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傅斯年关于《诗经》方面的论著主要有《诗经讲义稿》、《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以及《宋朱熹的〈诗集传〉和〈诗序辩〉》等。在这些论著中,他将《诗经》看作是先民之民间文学作品,这对于打破经学传统,从而推动《诗经》学研究的现代化无疑是具有开创意义的。他在《诗经》产生年代的考定上提出了四条路径,使得《风》、《雅》、《颂》中各篇章的时代界定更加确当,从而推动了《诗经》产生年代研究的深入发展。在他看来,孔子并没有删《诗》,只是对其中的《雅》、《颂》作过编辑和整理。这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孔子和《诗经》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他对《诗》学的梳理,既重点突出,强调了《毛诗》和朱子《诗》学,又新见迭出,如对三家《诗》异同的论述、对《毛诗》来源的论述、对《毛诗》战胜三家《诗》原因的探讨、对朱子《诗集传》特色的归纳,都有异于常人之处。这些观点不仅充分展示了傅斯年研治《诗》学的成就,而且时近代《诗经》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白相传李白到七岁时还没有正式的名字。原因是他在"抓周"时,抓了《诗经》这本书,这不但喜坏了他父亲,而且也难坏了他父亲。他想:如果儿子长大成了诗人,若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好名字岂不遗憾?于是,越往诗人的名声方面想,越发对儿子取名的事慎重,故此一拖多年没有定名。这年春天,李白一家在家院中游玩,他父亲想作一首春日的七绝诗,有  相似文献   

19.
由北京航空学院张凤言编著的《电子电路基础》是一本有特色的教学用书。该书反映了作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并注意讲清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较好地吸收了国外教材的新内容和最新研究成果,在某些章节中已反映了作者的科研成果。作者近几年来一直从事运算放大器和模拟乘法器应用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本书贯串了他在这两方面的科研经验和体会。他仿照晶体管电  相似文献   

20.
李见勇 《文教资料》2010,(27):43-44
目前高校本科《诗经》教学状况不容乐观,为了走出《诗经》教学困境,本文主要从多媒体授课、作品诵读、组建资料库和开设选修课等方面探讨《诗经》的教学方法,希望有助于《诗经》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