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中华文化系统中,只有《易》、《诗》、《书》、《礼》、《乐》、《春秋》、《老子》、《庄子》、《论语》、《孟子》等书,堪称“原典”,其中所蕴藏的时代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精神、革故鼎新精神、民为邦本思想、兼容并包精神等,是中国文化的深层意识和民族精神的主要表现。这些中华民族精神在历代逐步演进,并在近现代获得较大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神州学人》2007,(8):17-18
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前夕,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和赫尔辛基工业大学的部分留学生举行座谈会,畅谈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谢彬对香港作了全面系统的实地考察研究,并详尽记述了英人侵占香港,锐意经营,繁盛发达的情形。告知国人由于清廷昏庸无识,与英人订约,致使中国领土主权丧失。用以激发人们奋发图强,建设富强昌盛的国家,期待香港旱日回归祖国。  相似文献   

5.
香港回归后,香港繁荣的经济、先进的科学技术、中西方交融的文化都将对中国内地产生极大的影响。大连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借鉴香港的成功经验,扬我之长,就一定能把大连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北方香港。  相似文献   

6.
香港回归历程和中国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香港的百年沧桑,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艰难曲折,而它的顺利回归.则显示了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可以说,香港回归是中国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在领导省港大罢工过程中,邓中夏把“收回香港”作为贯穿罢工始终的最高政治目标,论述了收回香港的正义性和必然性,并提出了收回香港的三步构想和近期目标。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悠久的历史,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瑰丽多姿,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凝聚着民族的艺术精华。弘扬民族音乐,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是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香港回归,雪了百年耻辱;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方针的体现;香港回归.为祖国和平统一提出了范例;香港回归,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香港回归,“一国两制”为其保持繁荣,创造辉煌的未来,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0.
香港的回归标志着英国殖民教育在香港土地上的完结,一个具有鲜明国家、民族特征的教育在香港教育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自然,教育目标的确立就成为了新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方针的首要任务。本文根据香港《教育资讯》所刊载的资料,综合香港特首董建华和有关人士对教育目标的论述,从教育理论上对香港所确定的教育目标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同时,该文还将香港与内地的教育目标进行了比较,并结合暨南大学外招学生教育的实践,论证了香港与内地的教育目标在全面发展方面的一致性,从而体现了“两地”在体现一个中国的国家理念,重塑了中华民族在香港教育中的形像和地位,阐述了确立后的香港教育目标必将引导香港教育跨入新世纪后取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本法》第107条强调平衡预算、避免赤字及政府总开支要与香港总产值增长率相适应。这是未来特区政府应坚持的财政原则。这一原则源自香港政府长期一贯坚持的“量入为出”的审慎理财哲学。然而,港英政府在90年代后过渡时期则逐步背离了“量入为出”原则。本文通过对港英政府背离这一原则的原因、后果及我国政府干预的研究,说明坚持香港政府以往一贯奉行的、在《基本法》中又加以重申的“量入为出”原则,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与稳定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曹冬 《华章》2012,(13)
我国优秀伦理思想所强调的“人品”、“品格”与“人格”相对应,其中孕育着丰富的人格思想.人格精神是主体范畴的人的具体个性、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等方面在其身上的凝结,使人有着充实的内容和饱满的生命力.中华民族人格精神主要表现在: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坚守独立人格的思想;愤发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人与人之间友好、互爱,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人际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廉国斌 《成才之路》2014,(20):16-16
中国文化以其独特的体系和价值,流传久远,其中龚贤山水画便是中国文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是解决港、台问题的正确选择。本世纪80年代开始的争取香港回归,自始至终充满着一波三折的复杂斗争。围绕中英《联合声明》的初次交锋;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上的斗争。“一国两制”是坚定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完美结合的典范;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统一战线理论的重大发展和贡献;为解决国家统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典范,为解决当今国际争端提供了启示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教育评论》2008,(1):108-111
本文认为,国家民族教育指的是培养国家民族观念的教育,是培养香港青年对"中国人"身份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教育。香港的回归,带来了香港人公民身份的改变,也让国家民族教育在香港成为重要的议题。回归后,香港政府制定各种政策,改革中小学课程,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国家民族教育。经过十年的努力,香港中小学生的国家和民族意识得到显著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构想。  相似文献   

16.
香港的平稳过渡和经济的持续繁荣是筹划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认为香港经济的持续繁荣有赖于“一国两制”提供的制度保证所奠定的政治基础、香港经济的提前回归而形成的大陆与香港经济相互渗透的基本格局所提供的经济基础。而香港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地位的巩固和发展,不仅是香港经济繁荣稳定的象征,更是保持香港经济持续繁荣的目标,这一目标可进一步分解为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三项具体内容,其中信息中心建设还没有引起决策上的足够重视,对此应加强有关的舆论导向和资本准备。  相似文献   

17.
香港问题是近代英国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政策强加给中华民族的耻辱。百年来,为洗雪耻辱中国历届政府做了不同程度的努力和斗争。国民党政府的几次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在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努力下,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特别是在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香港问题得以完满解决。  相似文献   

18.
此文从文化学视角对不同历史时期武术的精神内涵、演进历程以及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指出,现代武术的发展应立足当前中国社会的实际,在体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培养和挖掘"创造"与"和谐"精神。  相似文献   

19.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既是中华民族的真精神,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深刻体认这种精神并自觉加以践履。研究将着重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挖掘这种精神的重要意义,激励广大青年继续弘扬这种伟大精神,注重内外兼修,为振兴伟大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0.
自强不息不仅是公民道德的一项基本规范 ,而且是始终地贯穿和渗透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一项基本精神。文章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 ,新时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作出了介绍 ,并进一步阐明了新时期如何坚持弘扬和培育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