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创新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之后,西方经济学家在创新理论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西方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理论以及关于技术创新的类型,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与产业演化过程及制度创新的实现过程的研究,对我们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A-U模型,揭示了在特定技术轨道上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内在关系,是一种短期的产业创新动态过程模型;改进的A-U模型是从产业演变的全过程来考察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内在关系,是一种长期的产业创新动态过程模型。改进的A-U模型对探索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3.
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子产品检测与鉴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简称ATC平台)为例。通过瞄准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合力打造政、产、学、研、测、认、用一体化的国家、省、市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联盟.协同北斗产业联盟,进行北斗、车联网应用产业化推广和产业转型升级活动,共同构建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平台.将创新和应用研究融入ATC平台协同育人的“创新型制作、项目课程、毕业作品”三创课程体系,进行“创意、创新、创业”三创人才培养,探索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复合式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论内生性技术突破与模仿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际竞争的实质是各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长期以来,中国产业薄弱的自主创新能力,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受到根本性的削弱,增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面临的根本性问题。而加快提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来都不是从零开始,模仿创新是现实起点。为了实现内生性的技术突破,在模仿创新的过程中,企业必须重视技术能力的积累和技术协作网络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有必要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我国政府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干预和制定政策完善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政府首先应当制定我国阶段性和长远科技发展规划;二是加大科技投入,保证科技发展规划的实施;三是产学研相结合,通过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四是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继续完善留学生制度,培养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6.
国家创新能力与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系统论的角度对国家创新系统的演变过程,我国创新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模式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上述几方面与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品竞争力和经济竞争力。近年来,中国产业技术领域的科技攻关成果不断产出,对中国的产业技术竞争力的提升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的成就体现为:在世界经济发展趋缓趋稳的背景下,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却逆势成长、高速发展;基于全球视野,一大批中国本土的高技术企业迅速成长;中国的高技术服务业已经逐渐融入传统行业的各个环节,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企业的技术产出成果不断增加,加快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但我国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仍然存在许多短板和瓶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产业结构升级高度和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所居位置的关键因素背景下,要坚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在夯实创新基础能力、强化创新的激励政策及改善产业政策环境方面积极有效作为,持续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驱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重大战略。创新的基础在企业,珠三角地区要建立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型创新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区域和国家创新体系是自主创新体系的高端层次。建立区域创新体系的目的是围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调动各方面力量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形成一个区域的整体创新环境。国家创新体系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珠三角地区要率先建成全国创新型区域,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国际产业转移是在全球范围内对资源要素的重新配置和调整,国家创新竞争是潜在实力的国际较量,以技术创新为纽带,国际产业转移与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从工业化发展进程来看,资本主义国家依托创新的力量陆续走上了大国崛起之路,掀起了一波波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推动产业加速更新换代和全球创新的不断突破,也使得国际产业转移推动国家创新竞争日益呈现出快速化、合作化、结构高度化、规模化的趋势。我国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要把握国际和国内双重机遇,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开拓创新成长空间,不断提升我国国家创新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在探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校企协同创新各方形成互依平衡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校企协同创新合作博弈模型,分析校企协同创新合作双方内外部作用机理,指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实现校企协同创新的有效组织,并从科学研究、人员交流、资源平台利用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寻求联盟中校企协同创新各方互依平衡关系建立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经济形态是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其突出知识积累的特征必然要求企业实施以知识创新为主的创新活动。在新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企业必须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管理创新和运行模式创新为保障,积极实施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12.
政产学研用协同合作是提高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途径之一。但在实践中这一模式却面临着五者间难以深度融合,形成了"产学研、两张皮"的怪圈。北京工业大学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建立了以"城市交通学院"为代表的全新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是以共性问题需求为导向,打破学科界限,建立组织人才培养与人事制度创新机制,建设特色鲜明、开放的协同创新中心,取得一举多得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技术创新与其他相关概念关系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内涵、侧重点及外延的宽泛程度均不相同,技术进步包括多种要素,其中技术创新是核心要素;技术创新与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层次不一样、范围不同,科技创新泛指科技体制、科技体系的变革,知识创新比技术创新的范围更广并包括技术创新;创新建立在发现、发明的基础上,但发现、发明不一定都导致创新,只有发现、发明实现了商业化应用才是创新;技术革新与技术突破同属于技术创新的范畴,但处于创新的两个极端,也可以将技术革新理解为渐进性创新,将技术突破理解为根本性创新;模仿、扩散是广义技术创新的后期阶段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发挥效益的阶段;技术创新不应该有传统产业与高技术产业之分,对传统产业而言需要更多地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得到改造和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制度创新是指能够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现存社会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变革,从而产生一种更有效的制度的变迁过程。技术创新决定制度创新,好的制度选择会促进技术创新,不好的制度选择将会遏制技术创新。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其基础结构和主体框架还不完善;中国的对外开放度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的制度安排,都处于转变之中;中国的政府制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仍未摆脱国家社会化和社会国家化的现实。在制度创新方面,中国面临的任务极其艰巨,创新的机会也非常多,潜在的收益相当巨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新兴技术产业在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发展瓶颈的问题,基于混沌理论,以宁波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为研究对象,系统地进行新技术产业创新联盟的战略研究,通过建立新技术产业创新联盟的战备模型指导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出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党的科教兴国创新理论,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与时俱进,从民族、国家再次实现腾飞的战略高度着眼,深入分析当代科技、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对当今世界社会发展规律深层次揭示的基础上创立的.“知识和技术创新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提高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这是中国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创新人才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国家技术创新的决定因素,是保持和增强区域经济持续创新能力的不竭源泉。在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环境下,分析河北省创新人才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北省如何抢抓机遇、利用优势、扬长避短、迎接挑战,大力促进体育类创新人才开发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以航空发动机研制为合作平台,集成企业、高校人才优势,与地方高校建立联合开发、协同协作的产学研用技术创新合作模式,加强高新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产业的高效利用,实现科技成果充分共享、合作共赢和人才培养成效凸显、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本研究以协同创新系统理论为指导,系统分析协同创新发展影响因素,探索出了基于项目平台和人才共享机制的企校协同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9.
贯通产学研合作机制 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造就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企业为技术创新中心,高校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心,研究院所为科学创新的中心.三者相互独立.联系不够紧密,产、学、研三者的分离成为制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瓶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原动力。以国家创新体系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切入点,从结构因素、观念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三个方面阐述我国现阶段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探索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