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教育无疑是当今小学语教学界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新观点、新思路、新办法……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然而,激动之余,又给人留下了不少的困惑:小学语创新教育的“本”和“元”究竟在哪里?小学语创新教育究竟应该怎样抓?如果我们连这些最基本的概念和最基本的途径都不甚了了,创新教育岂不又要变成盲人瞎马式的“刮风”了吗?  相似文献   

2.
华中师范大学《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社于10月21日至10月22日在武汉举办了“徐江语教学批判会”。客观地说,这一选题策划是很有创意的,是很新颖的。这对当前语界新课程改革是一件大好的事情。在这场批判会中,南开大学学院徐江先生以一种学术领先的姿态为语界展示了语教育改革该怎样走,这对于患有“改革疲劳”综合症的语教育无疑是一个震撼,是一种有力的推动。因为大家都在抱怨改革难、难改革的时候,徐江先生不但以犀利的批判揭露了语界的弊端,同时又以可操作的具体示范演绎了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王国维这个名字,估计绝大多数中国人知道。他有句名言,大多数中学生也肯定听说过,因为很多语文老师在讲到课文的景物描写时,都会提到:"一切景语皆情语"。这话的意思再浅显不过:一切景物描写都是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比方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景物就反映了诗人对生机盎然的  相似文献   

4.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据调查,当前城市中有超过半数的中学生基本没有课外阅读,少数学生能读点课外读物,但以流行读物、娱乐快餐式读物为主,涉足严肃读物或经典著作的微乎其微。笔者曾对刚进高中的四个班239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古今中外经典名著或伟人传记中较适宜中学生阅读的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简爱》、《老人与海》、《鲁迅传记》、《秋雨散文》等,全部读过的没有一个人,部分读过的不到60%,均没有读过的竟超过40%。为语文课本配编的课外读物《语文读本》,竟然也有超过65%的学生没认真读过。此种…  相似文献   

5.
如果在今天提出“学生到学校来主要是干什么的?”人们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读书。”“上学读书”多少年来大家都是这么说的,难道这还有什么问题吗?但是且慢,笔者曾找过好几位中学生,问他们:“你学过的那些数理化史地生的教材,有没有全都认真地读过一遍?”回答是一律的:没有。这样看来,  相似文献   

6.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们发现交往不良困惑着许多中学生,直接妨碍和制约着他们的学业、个性发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怎样指导他们进行健康、积极的人际交往呢?下面是笔者的一些认识和做法。一、中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的主要原因影响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有很多,如:年龄特点、性别差异、气质类型等,笔者调查发现,造成中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的主要原因是交往主体的一些不良性格特征或不良交往态度。(一)自我中心,漠视他人。目前,我国的“四二一”家庭急剧增多,孩子成了家庭生活的中心,家长们一切的一切均围绕着孩子转,这使得不少孩…  相似文献   

7.
陈垣先生在《史讳举例》卷七(《因犯讳知有衍文脱文例》中肯定:“晋时后讳甚严。”同书卷八《晋讳例》中又说:“东晋后讳比历代特多。”陈先生曾举例来证明其结论: 一是举《晋书·后妃传》:“成恭杜皇后讳陵阳”为例:“成恭杜皇后讳陵阳,改宣城陵阳县为广阳县。若以宋武公名司空,改司空为司城之例例之,则‘阳’字不生疑义。然晋时后讳甚严,陵阳既因讳而改,则是否改一字即为满足,须待有其它之证明。”因而,陈先生肯定“阳”为误衍之字  相似文献   

8.
近来看了不少关于阅读教学的专题讨论文章,听了不少“以语言训练为主线”的阅读教学观摩课,欣喜之余,也有困惑。“语文教学应当姓‘语’,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这一点在语文界似乎已成共识,但这一共识,还基本停留在一般理论原则的层面上,如何使它真正走进课堂,在大面积的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还有一段很长  相似文献   

9.
孟雪民 《现代语文》2014,(7):99-100
陈钟樑先生,是笔者心仪已久的语文教育大家。经常听人一脸尊敬地说起陈先生,也经常读陈先生高屋建瓴的学术论文,非常想亲耳聆听陈先生的教诲。2008年8月,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学语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特级教师学术报告会上,笔者有幸聆听了先生的报告。听罢讲座,感悟良多。语文教师如果要想在语文教育上有所作为,那么就必须在热爱语文的基础上,培养情调,提高素养,走进深层。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编筐扼篓,重在收口。”文章结尾,就跟编篓子要收好口一样重要。大家都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文章结尾是这样写的:“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个结尾不仅点了题,而且形象地描绘了父亲为生活奔波劳碌的身影,流露了对父亲眷念的深情。假如结尾写成“啊,父亲,我是多么敬佩您!”也未尝不可,但那样就显得淡而无味了。不少同学在写作文时,也能构思出许多好的结尾,不妨给大家介绍介绍。那一次大家都写的是命题作文《微笑》。各人的结尾都不一样,没一个…  相似文献   

11.
盛夏之季,我们拜访了特级教师陈东生.走进他的办公室,陈先生正在专心读书,尽管屋里闷热,但陈先生却端坐案前,神情十分安祥.“陈先生,”经这一唤,陈先生见到我们,便起身欢迎.我们一落座,顿时日出热汗。只见陈先生笑着递过湿毛巾,然后转身沏上热茶送到我们面前。“大热天喝热茶,岂不热上加热?”我们心中正在犹疑,陈先生说道:“热茶解热,清热消暑.”盛情难却,我们便呷了几口热茶.果然,身上不那么燥热了.我们想,香茶宜人,固能消暑爽身,但陈先生那句半认真半风趣的话,不是更能清神吗?语如其人,一句话使我们一见面便回忆起陈先生的教学风格和语言特色.大凡听过陈先生讲课或与他有过交往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陈先生具有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待人以诚等良师的风度和气质.记得当年我们在南开读高中时,毕业前夕自由复习那些天,时间是最珍贵的,都恨不得找个最僻静的地方去念书.可是只要一听说有陈先生的辅导课,同学们就蜂拥而至,硬是把偌大的一个阶梯教室挤得满满的……  相似文献   

12.
据调查,当前城市中有超过半数的中学生基本没有课外阅读,少数学生能读点课外读物,但以流行读物、娱乐快餐式读物为主,涉足严肃读物或经典著作的微乎其微。笔者曾对刚进高中的四个班239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古今中外经典名著或伟人传记中较适宜中学生阅读的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简爱》、《老人与海》、《鲁迅传记》、《秋雨散文》等,全部读过的没有一个人,部分读过的不到60%,均没有读过的竟超过40%。为语文课本配编的课外读物《语文读本》,竟然也有超过65%的学生没认真读过。此种情况在高中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3.
笔者时常为这样一个问题所困惑——为什么人们一见面老问“您吃了吗?”,而同时又为什么不少人口头上依旧招呼别人“您吃了吗?”,近日翻阅一本《口语艺术》,偶得这样一段话: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说:“从效果来说,‘礼貌语言’是人和人交际时表示自己和对方的‘价值’和‘关系’的一种语言行为。‘价值’不是指金钱多少,而是文明高低。”他认  相似文献   

14.
能体现中学生个性的词语,不应该仅仅是“学校”,也不应该仅仅是“老师”和“上学”等,其实仅就学校生活而言,也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中学生个性语词典” 不是汇总词条,而是通过这形式展现中学生智慧的灵光,天才的火花;展现中学生眼中的世界;展现中学生独具特色的内心世界.中学生也不是和社会绝缘,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也不缺乏入木三分的真知灼见.何妨在这个领域也体现一下“个性”.一个好的词条的拟定,不比写一篇作文容易,但这肯定影响不了中学生一显身手的信心.自开办这一栏目以来,仅刊发十几个词条,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学生参与.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中学生关心这一栏目,加入这一“个性世界”.来信来稿请寄山西省太原市双塔西街381号《语文世界》编辑部“中学生个性语词典”主持人心童收.  相似文献   

15.
与物理有关     
“中学生作文大王”在同学们的关注下走过了一年。在真情的感召下,我们触摸到了一个个蓬勃的生命,感受到了中学生的思考与沉淀,才气与才情,文思与文采。我们感动于中学生作文中的真情,我们感叹于真情作文外的中学生。在新的一年中,我们继续欢迎一切“惊人语”“感人语”“痴人语”“追梦人语”“快人快语”……整整背包,让我们创造下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的散文讲究写法上的“漂亮和缜密”,被誉为“美文”、“白话美术的模范”,实在是“美”。笔者以为,这“美”就在于其意境的深邃隽永,让人觉得韵味无穷、美不胜收,从而获得审美享受。《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文)就是这样一篇意境清新优美的散文佳作。一、立意:柔和的矛盾美意境包括“意”和“境”两个方面。意,是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文学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文学作品意境的创设,最重要的就是立“意”。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又说:“意境乃心造之境也。”笔者以为,这“情语”即…  相似文献   

17.
一副复字联     
清代有这样一副奇特有趣的复字联:书生书生问先生,先生先生;步快步快追马快,马快马快。小朋友们,你知道这副联语是什么意思吗?上联是说,有位书生,重读原来读过的书,现在又感到很陌生了,于是去问先生,谁知先生早在书生重读此书之前也对此书陌生了。下联中的"步快",是指衙门中步行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科是兼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基础学科.“文以载道”,“文道统一”,“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这一客观存在,决定了语文科的这一性质.但是,语文科的性质又是复杂的,远不只工具性和思想性这两方面.除此之外,还有知识的综合性和文学性等.语文科知识的综合性,体现在其反映内容的博大宽广.不过,语文科的知识的综合性,当前还未被语文教学界的多数人所肯定.语文科的文学性,虽然已有不少人肯定,但否认它的存在,并认为如果语文教学体现文学性,则将会带来恶果的,也大有人在.可见,对语文科是否存在文学性的问题,意见还很不一致.而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文学性的问题,分歧就更大了.所以,我们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就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这个名字,估计绝大多数中国人知道。他有句名言,大多数中学生也肯定听说过,因为很多语文老师在讲到课文的景物描写时,都会提到:"一切景语皆情语"。这话的意思再浅显不过:一切景物描写都是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比方说,  相似文献   

20.
“读”乃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也是我国传统的教法和学法。 古往今来,多少人对于“读”作过肯定和推崇。我国历史上,对于求知求学,进私塾叫读书的,一读就是几年、十几年乃至终生读下去。古人诗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千古名句几乎人所皆知。鲁迅先生更以切身经历来肯定,推崇“读”。他在谈到写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准备工作时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足见鲁迅先生对“读”的看重。今人,著名的作家叶文玲在一九八五年《中学生阅读》发表一篇散文《我的“长生果”》现已选登在中学课本第五册第九课。在写作上,强调“读”的重要。他说:“那是初中二年级时,我写了一篇800个字小小说《夫妻间的小风波》”。被刊登在县级报纸上,她深有体会地说:“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那800个字。”可见“读”的重要,可见“读”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