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向红 《考试周刊》2010,(42):40-41
本文研究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民族声乐经典作品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以便更深刻细致地分析研究八十年代社会形态、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的变化对民族声乐结构、内容、风格的影响。作者通过研究更加系统地整理八十年代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所产生的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在整理的同时通过分析每一首经典作品.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在文化交流中海外的音乐对中国民族声乐所产生的影响。随着新时期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发展.民族声乐经典作品的时代气息与多元化,以及题材内容的多元化也与之俱增,通过系统而科学地研究八十年代中国民族声乐经典作品.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切实了解其时代精神与艺术风格.切实认识时代与艺术的关系.进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探索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电影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胆探索景象。以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扛起了反叛传统创作理念、创作原则的大旗,在审美观上追求真实,在哲学观方面对人进行深刻的剖析,表现出自在、坦然的生命意识,在创作原则方面,大胆地强化观念、细节、造型,淡化主题、情节、人物。这种探索创造了一个崭新的银幕时空,就探索创新而言,无疑具有进步的意义,但是作为电影——这种大众的艺术,过分追求创作主题的哲学理性、创作手段的主观个性,而失去大量观众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教育方针的沿革与学校美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方针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表述形式,而不同的表述形式,又对教育实践产生不同的影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美育,美育也应列入我国的教育方针。但建国后我国教育方针的表述却有时提美育、有时回避美育、有时暗含美育、有时强调美育。美育在教育方针中地位存在的明暗有无,不仅反映着对美育地位的认识过程和整个国家的教育全面发展的程度,而且直接影响着学校美育的实施状况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语方言语法研究逐渐受到语言学家们的重视,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大,研究的角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本文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包向红 《考试周刊》2010,(43):41-4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宛如一阵春风吹过。全国社会各个方面出现崭新的面貌,民主自由的气氛日益浓厚,人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向现实社会和生活.歌曲的创作更加强调了中国民族风格与特色.人的真情实感重新回到歌曲中来。与“文革”时期的作品相比,这时期的民族声乐强烈地追求真实,抒发真挚自然的情感,展现人性的质朴与纯真。人们感到了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作品中活生生的人.个人的情感,人的爱情、友情、乡情、思念之情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向往都以崭新的面貌表现出来了。这一时期人的价值与尊严、自由与理想、精神与欲求的回归上,歌曲用形象、生动和直接的表现形式都达到了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茹宗志 《教育探索》2004,(10):40-41
教育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新的论述,它渗透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突破了“物”的教育和单纯“功利”教育的束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人民是否满意为标准,用开放的、大众化的、优质的教育服务于民,是今后教育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8.
对新时期教育方针的讨论,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已经历了10余年的时间。长期以来关于教育方针的表述见仁见智,始终未能获得完全的共识。1990年12月30日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这个《建议》对新时期的教育方针作了明确的表述,确定了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对当前教育工作具有全面指导意义的新的教育方针。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指针.历年来我国教育方针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没有在内容中体现出人本主义取向.我国素质教育理念与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内涵基本一致,故在教育方针中体现与素质教育相契合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0.
教育价值与教育方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把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及教育实际结合起来,所制定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向、目的和途径的指导原则。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1990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  相似文献   

11.
文章遵循逻辑定义规则对教育方针进行了比较严格的科学界定,并提出了“教育方针的规律”这一概念,进而抽象出教育方针代表了一定阶级的教育意志,反映了一定历史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制定和实施完整统一的三条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教育方针公布后,高教界的同仁,对如何理解和贯彻这一方针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发表了许多颇有见解的文章。现将一些主要观点综述于下,以飨读者。一、关于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基本特征 1.方向性。方向问题是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是高校的首要问题。新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既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又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也就是高校一直贯彻执行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原则。 2.阶级性。在阶级社会,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吴基传认为,教育从来就是从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女性诗歌的崛起,女性诗人开始以其独立、反叛的姿态出现在中国诗坛,而在大量女性诗歌文本中,一种具有某种共性的"自画"成为了这一时期女性诗歌重要而独特的创作倾向。可以说,在自我的镜照与打量中,女性诗人群体发现并彰显了自身强烈的性别意识,而女诗人伊蕾、翟永明则是以"自画"以及为女性群体"绘画"的方式重塑了女性的个体意义与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是对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的深刻总结,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要全面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15.
从青少年时代起,毛泽东就投身于教育改革的实践.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逐渐形成了他的教育方针。毛泽东教育方针包含着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提法不一致认识不统一。明确表述教育方针是时代的要求。对教育方针的表述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职教育的价值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需要、利益、价值三个层面,构成了指导人类活动的统一动因体系。而人的需要作为人的本性,自始至终是同人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最终动因。人的利益是人所特有的动力因素,表现为一定社会集团的特殊需要。与需要和利益相比,价值作为人的活动的动因带有总体的性质。它产生于人的需要、利益,又包含着需要、利益,高于需要、利益。价值作为人的活动动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通过人的需要,形成价值目标,推动人的活动。第二,通过人的需要,形成价值理想,推动人的活动。第三,通过需要和利益,形成价值观念,推动人的活动。[1…  相似文献   

18.
只有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9.
杨天平 《函授教育》2002,(4):76-76,101
文章结合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教育方针的典型表述,揭示了建国以来我国教育方针从学校教育工作方针到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总方针概念运动的轨迹和历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