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宪坤 《辅导员》2014,(24):39-39
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用真情善待他们,我认为是教育的"重头戏"。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无全才,人人有才。因材施教,人人成才。教师要进行家访,了解学闲生的家庭情况,弄清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学困生一般既自卑,自尊心又强,比较敏感,他们往往会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当自尊心没有得到尊重或受到挫伤时,就会导致心理失衡。我认为,教师只有了解学困生的原因后,再结合心珲学、教育学等知识,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A5):91-92
要想学好英语,首先要有兴趣,如果没有兴趣,肯定学不好英语,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产生了一部分英语学困生,他们习惯差、学习能力弱,导致学习成绩差。但他们同样有进取心、自尊心,也渴望进步,因此教师不能一棒子打死,应具体学生具体分析,具体对待,逐个解决。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让这部分学困生把英语学好,使他们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教材、教法、学法的改革,教师的教学定位是让优秀生"吃得饱",一般生"吃得了",学困生"踮一踮脚够得着".但让学困生"踮一踮脚够得着"谈何容易?他们有的表面上上课很认真,实际上是做做样子,不懂装懂:有的虽然很努力学习了,但学习成绩还是没提高.如果在小学低段,教师就放弃了他们,他们后面的学习就更无法进行了.转变学困生,教师应有"人人会学习,人人会学好,人人会成才"的信念、情感、意志和行为.基于以上认识,我从借助成功体验,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正>一说到"学困生"这三个字,教师无疑都感到头疼,感到束手无策。学困生是指班级里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任何一个班里都有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是每一位任课教师一项重要的工作。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尤感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重要性。下面我就结合我的工作实际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转化学困生。一、教师应充分尊重学困生,用自己诚挚的爱心去拥抱学困生学困生同样具有自尊心,他们也渴望进  相似文献   

5.
周召明 《考试周刊》2014,(58):103-103
每位教师都必须树立全民教育的理念,面对学困生,必须有"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育人观。学困生同样是"宝",不是"草",转化学困生,教师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本文通过对英语教学中学困生成因的分析,提出转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学困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客观存在的小群体,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要转化好数学学困生,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认真分析内在的、外在的各种因素,要转化学困生,则必须走近学困生,深入了解他们以"对症下药",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乐学、会学.有教育者说过:转化一名学困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  相似文献   

7.
善待学困生     
有教育存在,就有"优秀生"和"学困生","学困生"及"学困生"的转化是我们教师要永远面对的问题.只要我们有耐心,有责任感,倾注爱心而决不放弃,这样"学困生"就会转化为"学进生",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生".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学困生的教育经常是令教师头疼的难题。有些"学困生"表现得顽皮好动,纪律性差。其实他们内心比较空虚,自卑感强,但他们大多都很聪明,自尊心强。数学教师面对这些学生,首先要和他们交朋友,交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喜欢上数学教师。其次让他们了解数学的重要性,之后通过了解他们的弱点,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针对每个学困生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9.
学困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受思维能力、学习习惯及个性等的影响,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因此受到了教师或家长过多的指责。让他们逐渐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产生了较重的自卑心理,同时他们又有很强的自尊心,对他人的指责和批评会产生极强地逆反心理。但从内心深处来讲,他们也有上进求好的愿望。针对学困生的心理状况,作为人师如何让他们摒弃自卑,找回自信,树立自尊.维护教育和谐呢?我认为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由于小学生年龄阶段和他们的接受能力不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学困生”,不但影响了本班数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还会制约小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下面就如何转化“学困生”,大面积提高数学质量,谈一点粗浅的意见。一、教师要尊重学困生,树立愉快学习的信心作为小学生来讲,他们越学不会就越不爱学,再加上学困生的自尊心很脆弱,经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学困生有一个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只有对学困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教学中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一位教师都会面临的课题,这既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了解学困生的家庭情况,找出症结,对症下药;深入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使学困生健康发展;尊重学困生,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教学中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一位教师都会面临的课题,这既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了解学困生的家庭情况,找出症结,对症下药;深入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使学困生健康发展;尊重学困生,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郭伟君 《教师》2013,(27):22-22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我特别注意学困生的转化问题,对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对应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一、保持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人的可贵之处是有自尊心,但学困生普遍存在着三大矛盾:有自尊心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有好胜心和得不到取胜的矛盾;有上进心和意志薄弱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正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是实施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我们希望多培养一些"尖子生",但更要厚爱"学困生"。转化一名"学困生",其社会效果不亚于培养一名"尖子生",这早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那么,如何转化?我认为,尊重其自尊心,调动其积极性,是实现转化的前提和保证。一、退一退,海阔天空对待"学困生",老师要体现出宽厚与仁慈。暴风骤雨般的训斥,有时非但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其产生逆反心理,给转化工作带来负面效应。为了更好地把握学  相似文献   

15.
每个班里都有一定数量的学困生。但我认为学困生只是有待开发的潜能生。只要教师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学困生的教学成绩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一、设法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学生学不好数学,不能全怪学生,教师首先要自己找原因,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学生从不懂教懂,从不会教会,学生答不出教师的问题,教师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没有漏洞。教师发现学生作业中的普遍性错误,先要自我检查,这样会使  相似文献   

16.
王学武 《学子》2016,(6):48
数学学困生的存在一直影响着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如果教师对学困生缺少帮助、关心,不认真分析其"学困根源",不及时采取有效教育措施辅其纠正学习态度、方法,那学困生便会越落越远,永远摘不掉"学困的帽子",今后的成长道路上也会遇到更多的"荆棘",教师的光环中也减弱了几分亮色。数学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解决此问题。下面,我浅谈一下我的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实践方法,以供各位教师参考。一、"刨根儿问底儿"析根源,"对症开方"助成长  相似文献   

17.
如何转化学困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光军 《教师》2011,(10):109-109
教育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使人的尊严和需求得到充分尊重。教育也应该是"人人"的教育,而"人人"又是不同的,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特殊的需要,特别是学困生。教师如何满足这些特殊的需要,我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小学数学学困生指的是因身心的某些障碍而未能充分发挥自己数学方面的潜能的学生.他们的数学成绩与潜能发挥之间存在着差距而导致学业的暂时“落伍”,不能适应常态学习,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等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转变学困生,教师应有“人人会学习、人人会学好、人人会成才”的信念和情感,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相似文献   

19.
转化学困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要做好这一工作,应当尊重人格,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热情鼓励,激发学困生的上进心,要善于从学困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转化学困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多给学困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学困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学困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和教育工作中,忙于对"学优生"的培养、忙于对学习和表现相对较差的"学困生"的扶持,这种"抓两头,促中间"的方法经常会使老师忙不过来,培养了一两个"学优生"、转化个别"学困生","中层生"却由于老师疏忽退步了,造成了"忙两头,丢中间"的局面。教学上,老师争取"中层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更多的"学优生",减少学困生的数量,提高高考成绩。教育工作中,老师更应该多关注"中层生"。关注中层生,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为他们量身制定前进的方案,二是在课堂上多培养其学习积极性、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在适当的场合让他们当带头人,使更多的"中层生"向"学优生"迈进,这样才能培养出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