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唱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清绿,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化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2.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清绿;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真爱     
入冬时,陈太太带着孩子去纽约与先生团聚,把孩子送进了一所公立学夜念书。  相似文献   

4.
十字路口     
一直都不喜欢十字路口。 以前,是因为不会过马路。车来车往的十字路口让我恐慌,经常是半天都走不过一个路口,又加上不识路——一直被叫作路痴,十字路口总是让我迷茫。直到有一个人,他教会了我过马路。虽然我还是会慌手慌脚,但身边多了一个人,  相似文献   

5.
人影     
他的祖上是农民。他出生在农家的院子里。他每天被母亲安置在一个摇篮里。母亲把摇篮悬空挂好,就去做工了。摇篮是温暖的,还能摇摆,像一叶小舟。那时,他父亲在部队当兵,一年能回来两次。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6.
名医     
《中学生阅读》2008,(1):133
几年前,我患了一场大病,辗转求治于全国各大医院,接触了不少知名医生,其中两位以不同的方式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信客     
记得早年在乡间,对外的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  相似文献   

8.
挖兰花     
六岁时,我和外祖父一起去山上挖兰花。带着竹箩筐、短锄、水壶和裹好的麦饼。先走过村子里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走过哗哗流淌着的大溪涧旁边的机耕路,一条石板桥连接溪涧两岸。桥没有护手没有顶,架得很高,边上有一棵大柏树,村里的人经常把死去的猫吊在上面,有时树枝上会吊着两三只。渐渐风干。  相似文献   

9.
巨匠的手艺     
一个谈笑风生的场合,有人话赶话地调侃托尔斯泰:你除去会写小说还能干什么?当时在场的人都觉得这句玩笑话说的过分了,而且也不是事实。大家都知道偌大一个雅司纳亚·波良纳庄园里的每一项农活,托尔斯泰都能拿得起来,不然他怎么管理近百名农奴,并为他们指派活计?俄国绘画大师列宾曾画过一幅闻名世界的“托翁犁地”的油画,列宾为这幅画准备了三个月,  相似文献   

10.
差一分钱     
《中学生阅读》2008,(1):103
父亲一定有心事。父亲的脸上隐约悬着一个结,即使父亲开心的日寸候,那个结也躲在父亲的笑容背后,冷不丁探出一下头。  相似文献   

11.
空气湿得滴水,这么湿的环境适合酝酿、萌动和生长。各种植物的混合型的气息非常浓郁,给人一种淹没感,无法描绘。太浓或太淡的东西都不适合描绘,比如火焰的灼热,比如炊烟和清水的味道。每一片叶子都沾满露水,一碰就落。明亮、脆弱而又坚硬。这每一粒水晶中都颤动着一颗小小的心脏。太阳照在一小片杨树林子上,先是照在树身上,  相似文献   

12.
偷看你日记     
深秋,叶落了,消逝于土壤中,来年它似乎变得更加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傍晚,日落了,消逝于西山后,次日它却变得更加阳光明媚,朝气蓬勃……  相似文献   

13.
环境与自然     
《中文自修》2008,(7):83
当看到一条被人暴虐,倒在路边的流浪猫时,我们选择皱了皱眉,匆匆而过,当看到一株叶瓣尚带露珠,花苞却早已不见踪影的玫瑰时,我们选择摇了摇头,匆匆而过;当看到近码头的江水中,漂浮着厚厚的油层、废纸、饮料罐时,我们选择耸了耸肩,依旧匆匆而过……  相似文献   

14.
15.
突然天好蓝     
在一个炎炎的夏日,她一个人义无反顾地骑着一辆自行车就出发了。目的地,是西藏。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人,特别难忘。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阅读》2008,(1):132
他们依然在坚持,哪怕在草台班子里也要撑下去。也许有一天,他们的名字会家喻户晓,但更多的最终必然归于尘埃。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阅读》2008,(1):159
与几位朋友结伴爬山。临近中午,找了一家环境幽雅的山村小店品尝“农家宴”。小店老板是一个面相憨厚的中年汉子,他向我们推荐了一道最具山里特色的菜——“油炸蜂蛹”。  相似文献   

19.
参加北欧旅行团。大概因为属于“行程缓慢”的那种团,放眼望去,37个团员多半是已退休的老人。  相似文献   

20.
[教学创意 ]此课的教学创意是 :美文涵泳。按“说美感———读美文———悟美点———写佳作”的教学思路组织教学。首先 ,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要求把生活中观察感受到的某种美好的人、事、物说给同学们听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然后让学生带着需求整体感知课文 ,把握课文内容及主旨 ,感受“白妞”令人叹为观止的演唱艺术。在此基础上 ,更进一步 ,重点指导学生揣摩领悟作者是如何将无形的声音之美生动形象地再现给读者的 ,让学生在反复的涵泳中 ,心有所获。最后 ,鼓励学生运用所悟之法进行练笔 ,在具体的写作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