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滩是上海的象征。大众媒体中的上海形象,多有外滩的靓丽风姿。特别是在“夜上海”景观中,外滩往往是不可缺席的标配。每到重大节日,外滩之夜会更加美妙。刚刚过去的2014年最后一个夜晚,发生在外滩上的跨年事件让36个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外滩的陈毅广场。当天晚上,从各个方向涌来的人流,汇聚在外滩,为的是一睹跨年灯光秀的华彩景观,体验跨越时光界标的非常时刻。但是,谁也未承想到,死神如影随形,尾随云集于外滩人流,制造了一个黑色的跨年之夜。  相似文献   

2.
关于上海外滩跨年夜踩踏的反思还在继续。从一些细节看,这起事故也许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往年都在举行的外滩灯光秀,出于安全考虑被警方建议取消了,改为在外滩源封闭范围内举办。因为灯光秀取消,也就相应降低了安全防范等级,取消了很多限流、管制等临时措施。通过回溯“外滩灯光秀取消”信息的传播过程,可以发现如此关键的信息,并没有清晰准确地传递给大多数人,反而“沉没”于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汪洋大  相似文献   

3.
上海外滩跨年夜的拥挤踩踏事件不但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而且也引发了新闻传播学界与业界的一系列讨论。我们两人的讨论主要围绕新闻专业主义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展开,既以前人的讨论为基础,也与前人的讨论有所对话,期待同仁的批评指正。"复旦学生"和"广州媒体人"的争论背后: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不同说法石力月:我们的讨论不妨从《复旦学生致部分媒体的公开信》与那篇据称出自一位"广州媒体人"之手的回应文开始。无论是广州媒体人的回应文还是之前学者们的讨论,基本上  相似文献   

4.
金琦 《档案学研究》1992,6(1):52-54
城乡原貌影像档案是一种专门档案,它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各地区城乡建设发展过程中拍摄下来的,以各种城乡原貌历史照片和近代照片(包括少量影片、录像)组成的直观档案——城乡建设发展变化的真实历史记录.把不同时期在同一地区拍摄下来的城乡原貌照片汇集成册,就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各地区整个城乡建设发展和变化的面貌,其利用价值较高,是珍贵档案史料的一部分.以上海外滩原貌为例,长期以来,上海外滩的全景照片,总是作为上海市面貌的代表性照片刊印在一些书报杂志上,久之,给人们一个印象:上海外滩总是那副老面孔.当然,城乡面貌的变化,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才会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那么,上海外滩到底有多大变化?上海市档案馆在建馆30周年之际,展出了一组反映上海城乡原貌的历史照片,其中有:“100年前的上海外滩”、“1897年的外滩白渡桥”、“19世纪南京路”以及“100年前的上海县水城门”等珍贵历史照片数十幅.这些照片形象生动地反映出当时上海外  相似文献   

5.
发生在2015年新年夜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引起各界关注,本文采用个案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新民晚报》该事件的报道议程展开研究,重点分析报纸的报道议程和报道主题等,探究《新民晚报》此次报道工作的效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媒介的外滩:上海现代性的发生与成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将外滩这个实体空间理解为上海现代性创造的一个特殊地点,它的发展呈现了上海现代性一百多年以来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命运.在主流传播观中,实体空间是被忽略的一个元素.本文认为,外滩的都市空间,既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结果,本身又作为一个媒介,构筑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新型关系.传播因此不能仅仅被理解为一种功能性媒介的活动,而是以人为主体展开的多个层面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外滩景观的形成由来外滩是上海独特的滨江亲水景观,在这里可以放眼一览涛涛江水和片片帆影,呼吸带有水腥气的新鲜空气,并且能够欣赏黄浦江滨江大道上众多历史悠久风格各异的万国建筑。外滩所展示的别致的景观风貌,使之充满了魅力,因此有人将外滩称之为"上海的眼睛"。外滩景观的形成,从1843年上海开埠开始,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9月30日,上海市档案馆在外滩馆举行解放日报社"上海,我的1949"口述访谈记录捐赠仪式。《解放日报》副总编徐锦江、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朱金铃、邢建榕等出席捐赠仪式。解放日报社今年上半年精心策划开展了"上海,我的1949"口述访谈项目,采访了30余位亲历上海1949年的历史见证人,他们中既有参加上海解放战役曾三天四夜未合眼的指战  相似文献   

9.
2003年7月10日这一天,对上海档案馆外滩新馆的建设而言,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市档案馆外滩新馆的外墙设计方案终于确定了。  相似文献   

10.
<正>谈起上海城市变迁的历史,外滩是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话题。早在150多年前,即有人赞日:"外滩是上海的眼睛和心脏。"那么,一个多世纪以前的外滩究竟是何模样?答案尽在《外滩影像(1841-1949)》图册之中。自1843年上海开埠,外滩历经沧海桑田,从古时树木葱蒨、阡陌纵横的乡郊野地,到近代浓缩万国建筑精粹、汇聚财富精英的黄金岸线,再及引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金融聚集带,这段千余米的江  相似文献   

11.
2015年的新年跨年,凌晨一点钟,微信朋友圈里突然刷出上海发生踩踏事件的新闻。在外滩,人流对冲,直接导致了灾难发生。那个凌晨,更多的年轻人急着离开这片伤心地,而每一个需要到达的记者,却匆匆前往,去记录2015年这不寻常的新年祭。而经历者和记录者的对冲,揭示出记者这个群体在社会中非同寻常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王斐 《新闻前哨》2010,(10):50-51
时下,世博会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世博园是一个窗口,是世界全方位认知中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平台,作为世博会的东道主,上海馆更是"举全国之力,集世界之智",通过高科技的八自由度动感平台来演绎从"东方夜巴黎"到"永远的新天地"这150多年间的辉煌历史。本文针对上海馆中像素墙、主题影片、网上世博这三大宣传和传播手段进行新闻和传播学角度的剖析,探寻新形势环境下传媒在社会效应上的影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上海外滩:中国电信业的发祥地之一或许有许多人不知道,上海外滩延安东路与中山东一路交界处,激立着一座上海电信博物馆。博物馆里的图片资料和实物展品,为我们勾勒出上海电信业发展的种种历史细节与真迹。这里曾是上海电信业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电信业的起源地。从1871年起,外国各水线电报公司纷纷在此落户。1871-1882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长期租借南京路5号  相似文献   

14.
<正>1949年,红旗插上外滩高楼,上海——这座曾经的冒险家乐园、中国第一大工商业城市,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上海的历史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回望历史,放眼当下,这座城市里闪耀的红色精神,仍在富有生命力地成长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2009年6月,我调入华山路上的丁香花园工作,服务对象是一批局级以上的离休老干部。这些老干部都是解放大上海、保卫大上海、  相似文献   

15.
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翌年就传到上海。这年1月,上海轮船招商局就装用简易传声器(即早期对讲电话)。1881年租界内已有外商在外滩等处立杆架设对讲电话。1882年2月丹麦商人开办的大北电报公司在外滩7号建立了上海第一个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所,并于3月1日开放通话。翌年,英商开办的中国华洋德律风公司  相似文献   

16.
一百多年以前,上海外滩原是一片荒凉的浅滩,从苏州河到延安东路口,沿江芦苇丛生,只有一条坎坷不平的羊肠小道供纤夫们踏踏而行。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11月8日,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尔福(George-BaWur)到上海,以种种手段胁迫上海道台划地作“英租界”。自外滩地区成为“英租界”以后,这里筑起了用煤屑、炉渣铺筑的临江通道。之后不断拓展、改建成为一条宽阔的林荫大道,当时命名为“黄油漆路”。到19世纪末,上海工部局对外滩进行了一次大改造,外滩建成了20-30米宽的沥青路面,这里洋行、旅馆、货栈、银行……拔地而起,成了…  相似文献   

17.
电视媒体     
《视听界》2015,(1):4-5
卫视跨年成绩单出炉差异化助《国剧盛典》突围每年的卫视跨年晚会之争都格外引人关注,2015年的卫视跨年战中,除了跨年夜湖南、浙江、东方上演"三国杀"外,元旦之夜安徽与江苏的"搏杀"也着实带劲。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四家都以载歌载舞的跨年演唱会形式玩得不亦乐乎时,安徽卫视继续坚持走自己的路,推出至今已举办六届的《国剧盛典》,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和口碑  相似文献   

18.
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翌年就传到上海.这年1月,上海轮船招商局就装用简易传声器(即早期对讲电话).1881年租界内已有外商在外滩等处立杆架设对讲电话.1882年2月丹麦商人开办的大北电报公司在外滩7号建立了上海第一个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所,并于3月1日开放通话.翌年,英商开办的中国华洋德律风公司接办经营.  相似文献   

19.
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翌年就传到上海.这年1月,上海轮船招商局就装用简易传声器(即早期对讲电话).1881年租界内已有外商在外滩等处立杆架设对讲电话.1882年2月丹麦商人开办的大北电报公司在外滩7号建立了上海第一个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所,并于3月1日开放通话.翌年,英商开办的中国华洋德律风公司接办经营.……  相似文献   

20.
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翌年就传到上海。这年1月,上海轮船招商局就装用简易传声器(即早期对讲电话);1881年租界内已有外商在外滩等处立杆架设对讲电话,1882年2月丹麦商人开办的大北电报公司存外滩7号建立了上海第一个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所,并于3月1日开放通话。翌年,英商开办的中国东洋德律风公司接办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