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教育和校外"文化心理场"都有着强化学生及社会成员文化认同的教育意义,二者只有形成"共生共谐"的互补关系方能推动民族文化认同的辩证统一。学校教育与校外"文化心理场"共生共谐的内涵在于各自内部要有自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和行动,且在内容结构上形成整合互促之态,并借助政府、学校、社区力量的协调配合而采取多元灵活形式来展现。现实中要使这一理想得以实现,须确立"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发展导向;增强"文化心理场"对学校教育的基础意义;营建利于"文化心理场"生长的学校和社区联动环境。  相似文献   

2.
淮安市淮海路小学是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和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学校一直倡导"构建和美文化,实施和美教育"的办学理念,追求"和衷共济,志在臻美"的教育境界,被《人民教育》杂志社列为全国和美教育联盟理事学校。近年来,学校以研发、实施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为抓手,从德育、阅读、社团、健康等四个方  相似文献   

3.
2007年,湖北省水果湖第一中学校长赵洪武深入调研,集思广益,提出"和美教育"模式,倡导诚信立校,文化兴校,质量强校."和美教育"模式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是:公平、和谐、自由、健康.构建和美校园,实施和美教育,实现教育理想,就是要创建一个优良的育人环境.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和美文化"是"和美教育"模式的基础,其精髓是和谐、尚美."和美文化"的培植,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回顾学校的办学历程,我们很清晰地看到:和谐教育是学校办学的高起点,即"校高则立";和谐教育又是学校办学的鲜明特色,即"校特则兴";和谐教育更是学校办学的审美追求,即"校谐则和"。这一办学起点、办学特色和审美追求,不是今天才有的,是学校长期文化积淀的产物,渗透在学校生活的各个层面,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
《人民教育》2012,(18):63
为了加强"和美教育"的交流与协作,培养出更多"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既传统又现代的人才,《人民教育》编辑部和四川省成都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将于2012年金秋10月联合主办"和美教育论坛"。现诚邀国内外以"和美"、"和谐"、"和平"、"和乐"等为主要办学理念或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学校参加论坛,以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共同推进"和美教育"的发展。承办方:四川省成都高新区中和小学时间:2012年10月25日至28日,10月24日全天报到。地点:成都市。  相似文献   

6.
回顾学校的办学历程,我们很清晰地看到:和谐教育是学校办学的高起点,即"校高则立";和谐教育又是学校办学的鲜明特色,即"校特则兴";和谐教育更是学校办学的审美追求,即"校谐则和".这一办学起点、办学特色和审美追求,不是今天才有的,是学校长期文化积淀的产物,渗透在学校生活的各个层面,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7.
刘明建 《人民教育》2012,(12):14-16
随着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对"文化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育人"的关键是从学校的土壤里生长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然后用这种文化潜移默化、浸润身心、化育英才。我所在的四川省成都高新区中和小学拥有近180年的历史,经历了"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城乡接合部城镇小学——城市化示范学校"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努力探索学校的文化特色,于2000年12月提出了"和美教育"的学校文  相似文献   

8.
封面简介     
正杭州市大关小学创建于1910年,具有百年的历史文化传承,素有"艺术摇篮"之美誉。近年来,学校创建"美善相谐"的文化品牌,大力推进艺术教育创新,用百年积淀,描绘轻盈童年。学校长期坚持艺术教育传统特色,成绩斐然。学校创设了60多个社团课程,创建了"中国民乐馆";创排了600多个  相似文献   

9.
中和小学在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下,将培养人的目标细化为"和美"教育主张,营造"和谐-美好"的育人氛围.学校构建了"党建+学校文化、党建+和美治理、党建+队伍建设、党建+社区共享、党建+学科融合、党建+团建队建"的六大行动路径."和美"教育的和衷共济、成人之美,以"党建+和美治理、党建+队伍建设",主张师生自治共治...  相似文献   

10.
孔文东 《海南教育》2014,(12):13-14
培养"和谐发展、各美其美"的阳光少年,形成"和在自然、美在卓越"的和美文化,是我们深圳市滨河小学办学的主要目标。开发、建设好校本课程,是我校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有特色的学校文化的基础,更是"和美教育"理念的核心体现。我校在和美校本课程的体系完善、推进和美校园文化的建设上。  相似文献   

11.
以多族群杂居的广西贺州市乡镇中小学校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访谈和观察,认为学校教育可以为杂居族群学生提供统一的"交往"平台、传统文化"整合"平台、"求同存异"意识培养平台、"共同行为规范"养成平台以及"区域和谐"构建平台,对各族群学生和谐观念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思想困境表现为:个人竞争与文化资本冲突、职业理想和就业选择之间的矛盾、专业知识和综合发展不统一、学校学习和校外生活之间不共谐等方面。为解决这些困境,需要高校加大资助力度,创造多元"助学"形式;创设民族文化生活空间,增强文化资本"力";加强校外教育资源,构建校内外互补"合力";改革"数量化"管理模式,确立"人本化"的教育实践观。  相似文献   

13.
张琦 《辽宁教育》2016,(6):63-64
学校特色是学校办学的总结、积淀与升华,是学校在未来办学中继续追求和优化发展的方向。大连市甘井子区李家小学根据自身办学实际,坚持选择开办具有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为促进学校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一、美德教育的内涵我校办学的核心是"实施和美教育,成就幸福人生",办学总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尚美"。儿童时代是懂礼貌、知礼仪、积美德、  相似文献   

14.
牟春强 《辽宁教育》2013,(7X):63-64
<正>大连市甘井子区李家小学现有20个班级,950名学生,41名教师,因受所处地域环境以及制约学校发展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学校硬件建设不强,唯有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学校才能得到稳步发展。我校以实施"和美教育,成就幸福人生"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实施途径锁定"两和两美",即和谐管理,和谐课堂,品格修养美,文化艺术美。一、对和谐管理的认识和谐管理就是让师生在健康的集体舆论和和谐舒畅的氛围中,通过多样的人际交往、丰富多彩的自觉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冯玉海  李燕云  邓凌云 《教育》2022,(11):47-49
课程文化是一所学校提供给学生在校期间得以获取知识、能力、人格以及学习经历等一切活动的精神产物,是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所特有的价值认同与价值追求.它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它直接体现着教育的人文理想和追求,是学校教育存在的根本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广东小悦悦之死"这一热点案例和教育现状分析入手,反思当下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呼唤以"关心"为核心的新教育模式: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文化力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文化力的创建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作支撑.因此,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最佳的生态环境,即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高度协调的生态校园,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校园,即从生态视野去审视和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18.
和美教育即“和在自然,美在卓越”,倡导创建和谐 的教育生态环境,使学校的教育与教学活动有“谐振效应”。作 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知识,更要以人为 本’从学生身心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孩子德智体美 劳等全方位发展’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巴战龙撰写的教育人类学著作《学校教育·地方知识·现代性——一项家乡人类学研究》运用了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的研究视角,向我们展示了明花地区百年现代性历程中学校教育与地方知识的生动而丰富的互动图景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理论探讨。本书给读者提供了两个重要启示:一是地方知识与学校教育的整合共生有利于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基于文化认同的文化自信;二是通过现代学校教育推动乡村社区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民族地区鹤庆县高中教育成绩斐然,高考成绩在全省民族聚居县中处于领头羊的地位,被称为“鹤庆教育现象”。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由及历史背景,总结鹤庆中学办学模式,认为“鹤庆教育现象”在升学成绩斐然的同时,也隐含着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缺失问题,由此引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反思:学校教育与校外“文化心理场”互补具有重要性。提出民族地区中小学生文化认同的良性发展需要建立起学校教育和校外“文化心理场”之间的互补共谐机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