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人谓“立象以尽意”,“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从而使之具有情感色彩。换言之,“象”是“意”的载体。因此,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2.
画山水之流于世也,隐造化之情实。"意象"是一个古老的词汇,早在《易传》里就有"观物取象""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的说法。"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它是以客观物象为外部形态,以自然美及社会美的审美感受的交叉汇合作为底蕴,情景交融而成的审美意象,情感内涵蕴藉深?  相似文献   

3.
王延相曾说过:“言征实则寡余味电,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此诗之大致也。”(《王氏家藏集·与郭价夫学士论诗》意象即诗词的本体。其特点概括起来有:真文、连贯、含蓄等三个方面,这是由意象的基本结构或者说意象的霄造规律所决定的。《易传·系辞传》说,“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  相似文献   

4.
我国多媒体教学尚处于初级阶段,减式思维能有效遏制滥用多媒体所产生的弊端。实践证明,美学原理课程教学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减式思维能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型教学新范式的形成,不但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小学数学主题拓展教学的内涵1.什么是数学主题拓展教学?"小学数学主题拓展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有价值的数学主题这颗思想的种子,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多个素材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它是以"发展思维"为核心,"提升数学素养"为  相似文献   

6.
语文阅读教学追求言意兼得,但教师在文本细读过程中对于言意矛盾的认识不足阻碍着言意兼得的目标达成。 言意矛盾是指语言与心意之间存在的差异、距离或不对等。古人有“立象以尽意”之说,把“立象”视作解决言意矛盾的方式方法,这是从写作的视角提出的。对“立象以尽意”作出重大革新的魏晋玄学派代表人物王弼就“言”、“象”、“意”三者的基本关系明确指出:“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这段论述中的“寻言以观象”“寻象以观意”可以对应阅读的过程,为阅读理解中言意矛盾的破解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即从“寻言观象”到“寻象观意”,经历看到象和看透象的过程,充分发挥象的中介作用,理清“言-象-意”之间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载体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是情感的产物,还包含一定的思想,给人以启迪。而一个真正优秀的作家和诗人,本质上必定是一个思想家和哲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是用新的思维模式对以往的语文教育实践进行哲学思考、客观把握,进行批判反思、传承扬弃、提炼创新。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载体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是情感的产物,还包含一定的思想,给人以启迪。而一个真正优秀的作家和诗人,本质上必定是一个思想家和哲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是用新的思维模式对以往的语文教育实践进行哲学思考、客观把握,进行批判反思、传承扬弃、提炼创新。  相似文献   

9.
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不但可以帮助小学生提升对汉语的理解能力,还可以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随着国家进入现代化教育时代以来,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育与语文课程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语文阅读不但是语文课程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还对小学生在语言的理解能力方面起着一定促进作用。而在我国当下的一部分小学中,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却存在着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基于以上实际背景,本文先分析了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现状,又从多个角度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以多媒体、网络化、信息化为标志的现代教育技术,开辟了语文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广阔空间,大大丰富了教学资源,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新机会和新方法,使语文教学活动在整体上得到提升,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绩效.  相似文献   

11.
张义和 《教育艺术》2007,(12):76-76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性学科.学习语文时,人的大脑处于一种从感觉(接触文字符号)-感知(接受语言信息)-认识(思考理解)的思维运动过程中.这时候,头脑在进行着一种"空故纳万境"的思维大体操,在接受消化知识的过程中,疑问和"顿悟"交替运动.因此,阅读语文作品要在感受形象的同时,进行理智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