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飞  展宁 《对外大传播》2015,(1):6-8,12,1
2014年国际传播研究延续了2013年的重要主题与热点问题,同时在关键领域又有新的理论突破。相关研究聚焦于软实力、战略传播、新媒体、话语权等议题,同时媒介融合与传播变革、国际舆情应对、公共外交、智库等重要主题在这一年也受到研究者的更多关注,取得一定程度的理论发展与创新。当世界秩序发生历史性演变时,国际传播也在经历从形象工程到战略传播的范式更替,其中的话语体系、传播对象、传播策略都会有所调整。我们既需要多一些冷静的宏观判断,也需要多一些前瞻性的理论想象。未来,中国的对外传播仍将交织着"融合发展"与"走向全球"两大主题。未来的对外传播研究,应当同时具有时效性、战略性以及前瞻性,结合国际形势和国家战略,大胆创新,不断深入,以互联网思维这把金钥匙开启融媒时代的对外传播之门。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国际舆论场中,中国形象“自塑”滞后、“他塑”强势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面对西方对中国的污名化,中国应解构其话语霸权,“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重建自身的对外话语体系。从故事上,应以传统中国、现代中国和全球中国为叙事对象,讲好中国的经典故事、发展故事和开放故事,从而增强对外话语的感召力、创造力、公信力;从话语上,实践中应从网络文学、游戏等多元叙事形态构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叙述维度,并乘着全媒体、跨媒介的东风,通过IP运营实现国际传播效能提升的最大化,从而建构具有连续性、整体性与全局性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做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增强我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采用协同创新的方式,建立了"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研究协调机制",用一体化建设思路,统筹理论研究、内容生产、对外翻译、国际传播等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工程项目。6月13日,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主持召开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研究协调机制座谈会,包括国新办、中联部、中央外办、新华社、求是杂志社、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4.
正对外传播是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对外交往中必需的战略和能力,也是开展双边与多边友好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当前,中国正处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背景下,中国正步入一个在诸多压力中寻求发展的新环境,面对来自各方面的误解、偏见和疑虑。目前中国的对外传播能力、效果与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并不相称,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亟需建立一批能够为国家对外  相似文献   

5.
政党对外传播,离不开有效的话语构建。政党对外传播的内容一般都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异质性更强。相较于对内传播,政党对外传播还将面临不同规则和社会环境的约束,挑战也更大。在以往的政党对外传播中,我们有很多成功的实践,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谐世界”等成功理念,为我建构出一定的认同与权力,拓展了我国际空间。但总体而言,我政党传播受身份、权力结构等客观条件所限①,总体上仍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发挥话语建构在政党对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借我经济快速增长、实力相对提升的东风,传播中国话语,构建中国认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元话语理论与议程设置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展开探讨,并将重点放在国际传播话语的议程设置及其规律与逻辑的讨论上。本文认为,西方国家既有的话语体系建立在殖民扩张、大国博弈、国家利益驱动的逻辑基点上;突破西方国家的话语屏障,建立融通中外的中国话语体系,同样需要遵循历史、现实逻辑,即文明逻辑、大国逻辑、制度逻辑和人类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全球关注,为中国进入国际舆论场中心、阐述中国思想理念、提供中国智慧方案、塑造负责任的国际形象提供了绝佳平台。2016年,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度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在国际舆论场域中,美西方捏造和散播各类“中国威胁论”,为其战略遏制和打压中国进行造势。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传播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国际传播的叙事策略,在内容和主题方面注重叙事的均衡性、切近性和战略性,在方法和方式方面注重叙事的易知易懂性、柔软性和趣味性,对外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9.
正历史上,当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在经济上快速崛起后,出于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和压力,寻求地区、海外乃至全球的良好形象和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当原本均衡的国际关系和区域政治、经济格局因为某一国家的异军突起而产生改变后,其他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中,产生不安、猜忌和顾虑的情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崛起,则必然会引起其他国家和经济体的关注和研究。对外传播对于降低乃至消除他国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升我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采用协同创新的方式,建立了"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研究协调机制",本期刊登其中的一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公共外交与对外传播实践的发展在全球“新公共外交时代”的宏观语境下进行,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一体化的外交布局”对过去五年的外交工作进行了总结.其中,公共外交与对外传播主体的多元化趋势即是“全方位”“多层次”特征的重要表现之一.本文认为,基于国际环境与国内政策的双重背景,中国对外传播主体呈现出差异性多元、全民性多元与个性化多元三类特征,人人参与的“全民外交”时代到来.在中国对外传播主流媒体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同时,中国网民、外国记者、海外华侨华人是值得关注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12.
话语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西方国家通过建构元话语,使国际传播呈现出“中心-边缘”的格局。面对西方对我国长期的污名化行径,我国提出建立以中国式现代化元话语为核心的新型话语体系,以开创文明新形态、解构西方化话语为目标,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打破西方文化霸权,并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以此推动构建国际传播新秩序。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从提出到运行已逾一年,围绕这一概念的对外传播也成为当今政治界和传播界的一大热点话题。但是,“一带一路”的话语建构应结合时代的最新要求调整自身的表达方式,应该在中国与国际接轨的新时期,转变传统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模式。具体说来,笔者认为需要两大转变。  相似文献   

14.
在2023年度的中国国际传播中,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建构系列专题研究的成果,主要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中国话语及其话语体系建构、中国叙事及其叙事体系建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研究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基本构成了本年度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建构研究的学术年谱和学术图谱,为国际传播提供了中国话语与叙事体系建构可资借鉴与参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龙江红色文化四大精神,见证了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艰苦岁月。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黑龙江人民群众为反抗侵略,实现独立与富强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与奉献,具有很高精神价值和历史意义。该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法分析了龙江红色文化的特征,通过调查法对龙江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探求完善龙江红色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的方法,找到了加强龙江红色文化内容建设、完善对外传播的渠道、调整对外传播的侧重点,以及扩大传播主体等方法,以此扩大龙江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的迅速提升,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开始骤然增加。  相似文献   

17.
民族议题的国际传播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场域,对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持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具有关键意义。理解国际传播中的民族议题和民族话语,一方面需要结合现代国际格局变迁逻辑,理清在不同的政治传统中民族与国家的相互构建关系;另一方面需要超越西方民族国家的认知结构,从共同体的视角探索多元共存、平等包容乃至多元一体的国际传播民族议题新叙事体系。对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外推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两者有机结合应是民族议题国际传播的中国话语框架。除此之外,应紧密关注以人权为代表的政治议题通过挪用民族议题所引发的国际舆论博弈,直面意识形态争锋,参与国际舆论斗争。在上述多个方面,“道中华”等新媒体平台作出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正成为一套兼具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的系统性的中国新话语。为此,打破西方对现代化的定义权垄断,破除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话语权困境,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基于此,自主构建并对外传播好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将成为我国未来国际传播事业的重要议题。具体地说,一方面,要融通中外,自主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另一方面,要以交往为本位,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进而,在自主构建和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过程中,争取和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西方媒体在话语策略上的成功对今后我国完善危机应对机制以及对外新闻传播工作有着很大的启发。一方面,面对突发的公共危机时,要尽量做到争取信息传播主动权和活语权优势,主动让世界首先听到我们的声音。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话语工具的优势来进行潜在的意识形态牵引。现阶段我国新闻传播工作者对语言层面的关注还远远不够,这正是一个我们迫切需要向西方媒体学习的地方——用说服性、暗示性的语言取代强行的说教。只有真正将新闻话语体系与传播手段密切配合,才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0.
国际传播元话语的建构是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剖析了国际传播元话语的理论来源,梳理了从以霸权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元话语革新。话语本身就是一种权力,对于话语的建构,实质上就是对于价值理念、话语逻辑和影响范围的争夺。本研究提出,建构和创新中国的国际传播元话语,需要统摄文明、民族与意识形态的内部要素,注重节奏、规范与国际秩序的外在环节,以及拓展技术、冲突与群体情绪的宏观视野。找准核心立场与根本观点,以人民为中心、兼顾文明与价值多样性、立足中国化与全球化,是打造国际传播元话语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