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菲利普·赛博(Philip Seib)是美国南加州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公共外交和国际关系领域教授。著有《实时外交》(Real-time Diplomacy)、《标题外交》(Headline Diplomacy)、《新媒体与新中东》(New Media and the New Middle East)等专著。笔者在南加州大学安尼伯格传播学院学习期间就公共外交和媒体外交等问题与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正一、领导人公共外交的概念与内涵"公共外交"一词最早出现于1856年《泰晤士报》,被用于对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皮尔斯仪态的描述,其定义仅为"礼貌举止"。1965年,美国埃德蒙德·古里恩教授在国际关系领域首先定义了公共外交的概念,其把公共外交定义成"旨在通过引导公众的态度来对政府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产生影响"。此后,很多不同的机构和学者都给出自己的定义和理解。美国国务院将其定义为"一类依靠国际间媒体、非政府组织等单位对外国公众施加  相似文献   

3.
正上期,国际知名公共外交学者南希·斯诺(Nancy Snow)在与清华大学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访谈中,探讨了公共外交前沿发展、中国国家形象建设以及公共外交底层信任创建等话题。在本期中,斯诺教授从神经科学、媒体变革、媒体与恐怖主义、软实力等角度,探讨了公共外交在新媒体环境当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以及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公共外交所展现出的一些新的研究和实践操作维度,并就"巧实力""战略叙事"、2016年美  相似文献   

4.
北京时间2012年2月13日至17日,应美国副总统拜登邀请,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广泛接触美国各界人士,出席有关经贸、人文、地方交流活动,还特意拜访了艾奥瓦州27年的老友,访问农场,观看NBA等,这些活动都属于领导人公共外交的范畴。本文主要以跨文化传播理论、公共外交理论为理论依托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8月4日,韩国国会投票通过的《公共外交法案》(以下简称"《法案》")及《实行令》正式生效。《法案》明确了韩国公共外交的目的、定义、基本原则和职责,《实行令》则针对法案的整体规划制定了具体的执行条款。这份首部有关公共外交的法律性文件为未来韩国公共外交的发展方向和执行奠定了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南希·斯诺(Nancy Snow)为国际知名学者,中国清华大学访问教授、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学教授,日本坦普尔大学当代亚洲研究学院兼职研究员,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勒尔顿分校传播学名誉教授。她曾先后任职于美国新闻署、美国国务院、美国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等各类学术组织、政府机构,并担任日本、英国、马来西亚等多国的公共外交顾问,在公共外交、国际传播、政策咨询、企业公关等领域,拥有  相似文献   

7.
正3月22日至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并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在11天的访问中,习主席发表了多场重要演讲,从对外传播的角度来观察,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一是这些演讲有新内容新表达,议题设置有创新;二是演讲改进了话语表达,传播理念有创新。一、设置议题,创新传播内容在国际关系中,主动设置议题,掌握"说什么"的主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以及电视节目如何影响文化外交的发展?中国的文化外交需要借助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的哪些力量和活力?中国的文化外交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哪些缺憾并如何弥补?本文试图从国际关系和大众传播的双重路径来解析相关概念,并着重探讨电视节目与文化外交的内在关联,为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实际国情的文化外交路径提供粗略的思考方向和研究角度。  相似文献   

9.
<正>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承办、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传播研究院协办的2017首届中国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学术年会于6月24日-25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紫金港国际饭店召开。年会开幕式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研究委员会秘书长、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韦路教授主持。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中国全球传播治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程度日益深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当下,公共外交作为与国家形象、国际传播息息相关的概念,其重要性与受关注程度不断上升。各国公共外交的实践活动蓬勃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亦逐渐增多。通过对近几年国际学术界对公共外交研究的跟踪,我们发现自2012年公共外交论文发表高峰后,2013年、2014年公共外交领域的学术研究数量曾有所下降,且概念较为繁杂、体系较为欠缺。  相似文献   

11.
正一、背景:韩国公共外交新策略作为重要经济载体的企业品牌是国家品牌的重要构成,是重要的公共外交资源,是政府公共外交可以借助的重要力量。构建优质的企业品牌,是韩国政府强化国家品牌、培育世界对韩国广泛产生"好感"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强化国家品牌也成为韩国政府公共外交的重要目标。2009年1月22日,韩国国家品牌委员会成立。2013年9月以来,韩国驻华大使馆将搭台助推企业品牌作为韩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的重要部分,并在重要的国家活动中  相似文献   

12.
<正>公共外交与国家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塑造的密切关联使其成为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热点。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近年来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让公共外交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话题日益丰富。继去年相关的研究论文数量显著增多后,2016年国际学术界对公共外交的关注程度又攀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以《地区品牌与公共外  相似文献   

13.
公共外交以外国公众为对象,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作为与外国公众对话的另一端,除应当拥有一个广泛、高效的运作体系外,还应当具有人格化的机能、进行人格化的呈现。关于公共外交行为主体人格化呈现的建设实例,我们可以把眼光投向大洋彼岸——美国,在数万亿美元的投入之下,其数十年的公共外交实践有着可供我们思考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言论集纳     
<正>外交部前副部长、国务院侨办前副主任何亚非在2017年11月1日《第一财经日报》刊发的《新时代的外交新脉搏》一文中认为: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国际关系的定义是:"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这是对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要求,既继承了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又符合绝大多数国家愿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这些都是建立在国际关系民主化基础之上的。2016年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  相似文献   

15.
公共外交,在今年"两会"上是一个被热议的话题。什么是公共外交?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用一个图表和几个例子给出了明确的阐释:简单说,公共外交是政府外交以外的各种对外交流方式,目的是提升本国形象,改善外国公众对本国态度,进而影响外国政府对本国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近年来一个广受关注的概念,公共外交本身直接与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等问题相关,因此在国际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但是长期以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学术界,对于公共外交的研究多停留在概念分析、行动呼吁、案例综述的阶段,公共外交的研究对象在不断增加,但研究方法中普遍缺乏范式构建,也缺乏更加详尽的量化分析和历史比对,对于一些经典案例,如乒乓外交、推特外交等案例的研究也还是停留在案例描述上。  相似文献   

17.
正新世纪以来,中日关系日趋复杂,尤其2012年中日钓鱼岛问题争端之后,两国间的交流互动已呈现出"政冷经冷"的"双冷"现象。"政冷"是指两国在政治领域的外交关系因为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东海问题而坠入"冰点";"经冷"是指中日间的经贸关系由于经济原因、双边政治关系紧张等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仍在继续。公共外交常被视为政府外交的辅线,通常外交与公共外交两线协同配合有助于目标的达成。"政冷经冷"的  相似文献   

18.
“公共外交”这个词正在走入国人视野,可以说,这是人民政协近两年来不遗余力地推广并践行公共外交的结果。其中,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利用自身优势,为推动公共外交事业做出了很多努力,政协委员更是结合本职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所谓公共外交,是指政府外交以外的各种国际交往形式,包括政府对民间、民间对民间、民间对政府三种基本方式。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精英和普通公众三个方面,其中政府是主导者,社会精英是最活跃的力量,普通公众则是最为雄厚的基础。公共外交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各种现代传播手段,向世界介绍本国国情、解释本国政府的政策与观点,  相似文献   

20.
在开展公共外交过程中,媒体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大众传媒出现后,对外国公众的宣传除了原有的人际传播之外,日益重视和依赖大众传媒的中介,甚至于一些国家把公共外交等同于媒体外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