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由于受中考高考试题的影响,语文教学出现了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语文课变成了考点课,题型课,一篇完整生动的文章,被支解成零零碎碎的所谓知识点。学生整体认读、理解、分析、鉴赏文章的能力大大削弱了。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首先得从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入手。整体阅读的基本要求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题。整体阅读的鲜明特点是研究个体(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与整体(主题思想)之间的必然关系。因此,整体阅读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学生抓要点、抓联系  相似文献   

2.
整体把握与整体感知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它们是教育理念发展的不同阶段.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要经历"初始整体把握-局部深入研习-深入整体把握"的过程,其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概括能力、综合阅读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需要保护学生的初始整体把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会学生识别语言符号,并指点学生注意文体区别.  相似文献   

3.
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是阅读教学中关系到如何端正教学路子、指导学法的问题。把课文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无论是理解课文内容还是进行语言训练,都必须切实把握这个整体,否则,就只能抓住一鳞半爪,出现挂一漏万和东一鎯头西一棒的现象,既不利于思维能力的训练,又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林秀彬 《考试》2009,(6):79-79,81
在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人已经习惯了像”庖丁“一样去肢解课文,从而造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奇怪的现象:文章只见字、词、句,而不见全篇。本文倡导整体阅读,从理论和课堂实践所得这两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帮助学生养成整体阅读的习惯,使得他们能更充分地感受到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整体备课是搞好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前提。教师只有通过整体备课,对全册书、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整体认识、理解,才能进行优化的整体教学。整体备课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一)开学前的整体备课一般在假期或开学初进行,主要任务是通读教材。“读整本书”是叶圣陶先生的主张,是整体性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读前,教师要认真学习《全日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语文课堂教学当然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主渠道。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工程之一。本文拟就如何实现阅读教学的整体优化,从而摆脱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高耗低效的局面加以探索。一、阅读教学的目标应确立为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吕…  相似文献   

7.
最近,观摩了一节《苏州园林》教读课,执教者是河南省第二届中学语文“十佳”教师获得者王光利老师。这节课学生读书30分钟,老师引导10分钟,课堂训练5分钟,结构紧凑而严谨。全课贯穿的一个基本思路是:遵循认知规律,分步指导学生读书,步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给学生阅读说明文的一般方法。他是这样设计教学的: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如下问题:1.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2.作者是按照怎样顺序进行说明的?3.阅读文章的主体部分,标画出第二至第九自然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句。并完成填图内容(图示略)。学生先是默读,再是跳读。学…  相似文献   

8.
“整体阅读”是阅读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 教材处理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就是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教学。课标着重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解答某些问题时,不是着眼于题中一个一个的元素,而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看作一个整体,这种从整体结构考虑的解题方法,称之为整体法。下面举例说明整体法在解题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整体感知的起步阶段,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和深入思考,能在激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阅读教学由繁琐分析转变为整体感知,体现着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1.
毛卫辉 《考试周刊》2013,(23):36-37
<正>一、什么是"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是指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心理感触,是对课文的整体领悟,是阅读者通过直觉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课文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它是阅读者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语感,对阅读材料进行宏观的理解。二、整体感知的重要性义务教育新课标指出:"义务课标还应考虑汉语言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头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杨菲 《教师》2012,(25):104-104
俗话说得好:“牵牛要牵牛鼻子。”语文教学中,文本的切人口就是解读文本的牛鼻子;著名特级教师王菘舟说它是“语言的秘妙”:而支玉恒教师说它是“最触动自己的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我的理解是它是能引发学生触及作者“情动”的一道“门”.找到这个“门”,老师就可以“造势”与“顺势而导”,如何找准这道“门”?下面我就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文本切人的方法。一、“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题眼切人法”题目是文本的眼睛,文本的标题往往体现了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开启学生阅读兴趣之门。《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就文本本身而言,说的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含其间的深刻道理——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保护弱小者。  相似文献   

13.
整体阅读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悖的一种整体阅读实践,广泛接受语文知识信息,获取语文体悟能力,提高语文水平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本着新课标精神,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全册分为8组,每组教材一般有四部分组成,即:导读、课例、读写例话、积累、运用。在长期的小学高年级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着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5.
司友甫 《考试》2003,(3):50-51
隔离法和整体法既是两种解题方法同时又是两种思维方式,一般情况下,解题者习惯于把研究对象从整体中隔离出来分析,但是对于复杂的系统而言,用隔离法解决某些物理问题显得较为繁琐,若应用整体法求解不但能减少对系统间内力的分析还能避开繁琐的多步运算从而使解题过程十分快捷简明。本文从研究对象整体法和物理过程整体法两方面谈谈对解题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6.
在应用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用整体法可以减少中间量,减少方程个数,使解题过程变得简洁,巧用动量定理的整体法,对解题过程的简化程度更明显,举例如下:例1如图1所示,水平面上一质量m1=2kg的滑块A向着静止的质量为m2=1kg的滑块B运动;两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当A的速度v0=10m/s时开始计时,A与B正碰后粘在一起又滑行了一段距离才停下来,A共历时8s,问A、B一起滑行了多长时间?(A、B碰撞时间不计,g取10m/s2)解析以A、B两物体为系统,碰撞过程动量不损失,初动量为m1v0,末动量为零,动量损失由A、B的摩擦力施加反向冲…  相似文献   

17.
在给定的条件下求代数式的值 ,人们往往用代入法 ,它是一种最基本而又重要的运算方法 .但是有时单一地代入 ,往往计算繁琐 ;如果能根据题设条件 ,将某些代数式看作一个数 (量 ) ,巧作“整体地代入” ,有时能算得既准又快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例说如下 :1.凑式成“式” ,整体代入  先看一例 : 例 1 已知a+1a =8,则代数式a2 +1a2 的值是     .解 既然已知a+1a =8,可将代数式a +1a 看作一个整体 ,它又等于 8.而a2 +1a2 =a+1a2 -2 =82 -2 =62 .说明 本例解法 ,不是从已知条件中先求出a是多少 ,再代入计算 ,因为这样做太繁琐了 .…  相似文献   

18.
在应用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用整体法可以减少中间量,减少方程个数,使解题过程变得简洁,巧用动量定理的整体法,对解题过程的简化程度更明显,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整体观察 认真审题,仔细观察命题的外形,把握问题的特征,寻找隐含关系,总揽全局。  相似文献   

20.
也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剑老师:你好! 来信收悉,迟复为歉.你在信中提到的问题,实际上不是个别老师存在的困惑,而是带有很大的普遍性.的确,"整体把握""整体感知"是当前语文教学讨论中的"热门词语",大家围绕它产生了各种看法.同时,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由于过去教学中的强硬灌输、机械分析泛滥成灾,导致阅读教学中出现了大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败坏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起了大家的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