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言自谓"莫"言,笔下确实千言万语,语言甚是汪洋恣肆、千变万化。通过建立莫言小说语料库,分析莫言用词的特点,从相关数据中发现,词义多变以及词语超常搭配是莫言小说用词的两个显著的特点。在词义的灵活运用上,作者倾向于以字面义代替理性义,褒词贬用以及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词语搭配上,作者多选用移就、隐喻、通感三种方式进行超常搭配。通过分析莫言的用词特点,拟从中探寻其语言表达突破常规的内在规律,进一步深化对莫言小说语言的理解和剖析。  相似文献   

2.
莫言是新时期以来最具创新意识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喜欢用绚丽的色彩语言表达丰富的主观情愫;善于打破语言约定俗成的惯例,自出机杼,新人耳目;语言叙述风格或诗意浓郁,或酣畅淋漓,或诙谐幽默,或土气十足,斑斓多彩。  相似文献   

3.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是语言创新的大师,他的小说通过审丑而形成的语言陌生化,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审美愉悦,增强了文学语言的表现力。莫言的作品常常凸现丑的事物,以丰富的感觉语言来描绘五彩缤纷的感性世界。审丑构成了莫言文学世界的中心,它表现了作家对现实的特殊思考,揭示了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也展现了作品深刻的象征意蕴。当然,作家的审丑要有"度"的限制,应避免纯低级的感官刺激;作家理应努力追求那些闪烁着理性之美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4.
莫言是中国当代学史上独具风格的作家。其小说的意象美及作家的不断的艺术探索,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读的喜爱。  相似文献   

5.
论莫言小说的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的小说创作,在当今文坛上是独树一帜的,特别是他的中篇力作《透明的红萝卜》,引起了评论界的注意。有人称之为拔地而起的奇峰,是否溢美,姑且不论,但他吸引了许多人——读者和评论家,这是事实。在评论界,有人阐释他的美学追求,有人评品他的创作个性,有人论述他的独特风格,有人探究他的艺术个性……,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对一个新起的作家能够作如此多方面的评述,在文学史上并不多见。无庸讳言,作为一个高产作  相似文献   

6.
莫言是一个语言创新意识很强的作家。他的任何一部作品都可拿来细细品味。对莫言来说,除去语言将人物和故事捏合在一起是无法接受的,他拓宽语言的表现技巧,打破传统语言单一、乏味的陈述,用心灵体察百无聊赖的民生,加上想象的构成,其语言的表现效果超出了常规,展现在读者面前不觉突兀,反而奇崛瑰丽,具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前景化理论是文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体分析的有效手段之一。前景化是指超常规的或偏离语言学规范的语言形式。莫言小说运用了大量的前景化语言,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本文从偏离和平行两方面来分析莫言小说中的前景化语言,用大量篇幅从偏离角度进入文本,同时还从平行角度探析莫言小说语言的前景化,并简略地谈谈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当代,尤其是1985年的中国文坛上,莫言可谓名噪一时,独领风骚。本文从莫言小说的感觉世界入手,认为其创作中独特的艺术感觉在于毫无节制的“审丑”。  相似文献   

9.
分析莫言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长篇、短篇小说,从叙事视角、历史情怀和个体生命三个层面可以发现其小说的独特魅力。评论界给了莫言很多称谓,但莫言本人始终坚持着自我创作,通过他的小说,可以看到一个作家正在努力地实践着自我的艺术追求、努力地去探寻生命价值和意义,以实现自我的超越,这是莫言小说的内在生命,也是作家自我精神不断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莫言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将现实与梦幻相融合,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幻觉现实主义世界——高密东北乡。这个世界亦真亦幻,似幻似实,孕育着象征、变形、怪并及意识流。作品把奇特的主观感觉融进客观描写中,将读者自然而然地带入奇妙的境界里,各臻其妙,尽得风流。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作家莫言能获得最诺贝尔文学奖,与其大胆创新、先锋实验的作品语言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以冯广艺教授《变异修辞学》一书第三章"聚合关系变异"中的有关理论,赏析莫言小说语言中色彩变异和语体变异两种模式,从而分析得出其变异修辞的相关价值和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作家中,莫言以语言风格独特和创作理念个性化而著称。他的语言狂乱驳杂又大气磅礴,婉约清丽又深情款款,既保留了民间话语粗野淳朴的原始风貌,又满足了艺术语言的审美需求。莫言小说中的语言不但是了解莫言文学历程的可靠凭证,也是接近莫言内心世界,把握莫言创作心理转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简述儿童视角的基础上,对莫言小说创作中有关儿童视角叙事的选择、运用及意义进行逐一层次的探析,从而阐释出莫言小说的深刻内涵及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如果把莫言的小说置放于社会性别的视野中,便会发现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都是生命强力理念演绎下的空洞能指,难以摆脱被物化的宿命,并贯穿着看与被看这组经典的男权叙事。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结合莫言的几部重要小说作品,分别从母亲的体貌、母亲的命运、母亲的命运等三个分论点出发,对莫言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及其精神内涵进行分析。文中通过分析对莫言小说中刻画的母亲体貌以及表现出来的母亲宽大、无私、坚毅、智勇的精神形象,母亲必然会经历的宿命式的悲剧,以及母亲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无畏,探究母亲角色在莫言创作中占据主体地位。从而得出莫言对于母亲形象塑造的独特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6.
莫言是新时期较早树起反叛语言规范大旗的先锋作家,他的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的语言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实验小说的成就;他坚持个性化写作,用变异手法对语言进行创新实验,依据感觉找语言,用特殊的语言使感觉得到最生动的表现。在词语创新方面,其途径大致有两类:一是用变异手法改造旧词,二是在现有词汇外自创新词。莫言的语言实验提供了许多成功的范例,但也留下一些失败的例证。  相似文献   

17.
莫言是一个很有创新意识的作家,他喜欢通过视觉夸张,描摹一个色彩浓郁的、独特的感觉世界。红得耀眼的高粱地,绿得发亮的老茅草,在绚丽的色彩中表达主观情愫,在其丰富的寓意中表露他的生命主题意识、文化心理以及他内心对世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莫言的小说创作最初是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保持高度一致,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莫言开始以民间立场的姿态进行小说创作,这一时期莫言的小说在恪守民间立场的同时,并未和知识分子的人道主义传统和批判精神发生对立。《檀香刑》是莫言小说民间立场的一次大的转折,莫言站在了民间消极性的一面,站在民间和知识分子传统对立的一面,结果使莫言追求的民间立场写作因为道德的缺失而显得暧昧含混。  相似文献   

19.
曹金合 《天中学刊》2022,(4):105-111
莫言在中长篇小说的文体形式中常常采用主副相从或明暗结合的复线式结构,将历时态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共时态中出现的多重关系,在纵横交错的结构中条理清晰地表现出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他采用的是复线式双峰并置结构,即将少不更事的儿童经历或童稚视角下的事情发展脉络与男女主人公历尽人生的悲欢离合终成眷属的坎坷遭遇并置,作为构建小说的内在线索;新世纪,他采用的是具有本土化特征的复线式结构,即民间的文化因素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重要资源,成为复线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动着小说情节线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