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建安时期出现的游宴诗 ,通过描写游宴生活题材 ,反映了特定时代特定阶层的生活崇尚和众趋性格 ,揭示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价值和心态 ,是建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对后世诗歌艺术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建安时期的诗歌作品中,有许多游宴诗,即建安诗人以宴饮、游玩为题材,表现他们在宴饮、游玩中“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是建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人、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曹丕是建安中、后期的代表作家,是建安时期邺下文人交游活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他生活在安定的环境里,  相似文献   

3.
盛唐浓厚的游宴风尚和李白丰富的游历生涯孕育了李白游宴诗。在这些游宴诗里,李白多是描写游览途中的自然风景和宴会上的觥筹交错,也写与好友小酌几杯的乐趣。作者心情随着游宴经历起伏,而游宴心态分别是进京之前的清闲、在京之时的失望和离京之后的惆怅之情。李白游宴诗对前人游宴诗循例并超越,描写游宴场面和山水风光,通过意象创造开阔的意境,融入诗人志存高远的愿望,实现对前人游宴诗的超越。这类诗不仅把诗歌的游宴题材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而且把旷达、闲适的游宴态度传递给了后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游宴诗的出现是中国文人第一次群体性写作.在汉赋的时代继承中,建安文人在多元的尝试下,寻求到五言诗的写作形式.由汉到魏的文学演变过程,可称之为“赋的诗化”之演变,形式上的诗化、内容上的抒情化以及表现主题的多元化.此时赋作篇幅短小精悍,内容从汉赋的宣德尽忠的经学传统,转变为个体生命情感的书写,摆脱政治的附庸.五言诗作为一个新兴的文体,继承了赋体的变革并超越赋体的成就,开启了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的新时代,从而造就出“古诗十九首”的冠冕之作.  相似文献   

5.
曹植这位“建安之杰”,其游宴诗历来颇具争议.笔者试从游宴诗体制开拓、题材丰富、词采华茂三方面分析其艺术特征,从而肯定其不可忽视的美学意蕴.曹植的游宴诗为晋宋山水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六朝宫体诗的形成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曹植这位建安之杰,其游宴诗历来颇具争议。大部分的学者虽因其思想性不高而加以否定,但也仍对其深远的影响而大为赞赏。笔者试从游宴诗的历史传承并结合曹植自身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分析其游宴诗的创作缘起。  相似文献   

7.
陈芳 《文教资料》2006,(15):49-50
军旅诗是指描述军旅活动的诗歌。由战争引发的离愁别怨、征夫怨妇等主题以及军旅途中的写景诗作,都属于军旅诗的范畴。建安时期出现了大量文人军旅诗作,其风格和类型也在这一时期基本确定。  相似文献   

8.
建安文学以其强烈的时代色彩、浓郁的悲情、张扬的个性在中国诗歌史上辉映千古,建安时代的游宴文学活动亦令无数文人向往。魏晋之后,文人对建安文学的模拟非常盛行,特别是谢灵运和江淹,他们以拟古形式体现了对建安文学的接受,初步奠定了建安文学之于南朝文学的典范地位,在整个建安文学接受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游侠诗于建安时期进人士人手中,从现存数量极为有限的作品来看,主要表现为诗人对游侠形象的写实和理想化改造的并存。建安诗人表面上描写游侠,歌唱游侠,其精神实质则是借这一特殊形象表达他们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慷慨入世之情。建安诗人虽然很多时候表现出或力行霸道、或崇尚玄虚、或放浪形骸的行为,但是思想主流却依然是儒家的东西。所以,从儒家思想出发解读建安游侠诗是合乎情理的。  相似文献   

10.
建安七子诗散佚严重,今编校成集后,部分诗作依然存在作者不确定的问题.本文主要依据俞绍初编《建安七子集》,结合众多学者的研究,简叙和讨论建安七子诗的辨伪状况.其中阮瑀《琴歌》和《诗渊》中王粲的两首逸诗可以确定非其所作,其余五首均缺乏足够的证据,仍然存疑.  相似文献   

11.
韩芬  黄鹏  韩蓉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3):113-115
宴饮之风,始于先秦,至春秋时代,于宴饮之际赋诗的风气下产生席赋诗,对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六朝时期,宴饮之风大盛,产生了大量的赠答诗作.通过对六朝文人为诗而宴的宴饮之风和文人席间赠答唱和的分析,找寻六朝宴饮之风与六朝时期赠答诗兴盛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中文旅游宣传文本中有不少诗词和楹联,如果没有深厚的中文功底和对中国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即或是本国人士,理解这些诗词和楹联也非易事,何况入境外籍游客。因此,地方旅游对外宣传文本中的诗词和楹联的英译成为翻译研究的话题也就实属必要。作者摘选怀化旅游对外宣传材料的部分实例,尝试以“意美为上,意在形先”的翻译原则,探讨诗词及楹联的英译。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上来说,鲍照的边塞诗,较之前代,都有明显的开拓创新。并对唐代边塞诗派的兴起,有着导夫先路的开辟之功。本拟就其边塞诗的创作因由、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作出简要论析。  相似文献   

14.
以戴望舒为首的现代诗派在积极向西方现代诗歌吸取养分的同时并没有丢弃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他们致力于新诗民族化与现代化的探索,走上了一条"化古"和"化欧"的中西合璧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林兰香》中有大量的宴饮描写,这些宴饮描写在揭示作品寓意、刻画人物形象、增强文化意蕴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在《金瓶梅》《红楼梦》的宴饮描写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绘画与诗歌是两个性质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在我国古代,这两门艺术并不是互不相干的。从以画为题材的诗歌出现到诗书画一体,表现出逐步融合的趋势。诗画融合方式有三:一是以画为题材作诗;二是追求画中的诗境;三是画面题诗,诗与画共处一体。我国美术史就体现了诗画融合的历程。诗画融合的原因,则源于我国传统的文艺观点与审美取向;源于我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源于画家审美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浅析中小学德育实效低下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学教育实效代下原因有二:应试教育忽视了人格培养,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德育教育内容滞后于时代发展,其对策应是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深入研究学生,找准德育工作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汉乐府游仙诗是中国游仙诗创作的第一阶段,呈现“列仙之趣”。汉乐府游仙诗是汉代神学思想的产物,在主题表现上有强烈的现实功利性,诗中所描绘的浪漫仙境和充满幻想的求仙生活,是当时的帝王和俗人乞愿长寿的意志在艺术上的反映;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汉乐府游仙诗吸收了民歌的养分,创新特色鲜明;有较强的“故事性”与“过程性”;对奇幻的仙境,有着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  相似文献   

19.
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山鼻祖 ,对谢灵运山水诗影响最大的是汉魏西晋诗歌和东晋玄言诗。但汉魏西晋诗歌和东晋玄言诗怎样促成山水诗体的形成 ,谢诗与玄言诗有哪些本质的不同 ,谢灵运在山水诗形成阶段有哪些杰出贡献 ,这些问题还有待学术界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文章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上述问题谈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些观点和看法对客观公正地评价谢灵运的历史地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谢灵运与谢眺同为东晋谢氏大族的后裔,都是南朝著名的山水诗人,然而由于他们成长道路、性格心理、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诗风也不尽相同,大谢山水诗尚巧繁富,绮丽清新,小谢山水诗和谐含蓄,清新流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