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书法发展史上,易道文化精神始终贯穿其中,保证了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然而,当代一些“现代派书家”却严重背离了易道精神,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否定汉字——对易道“意象”思维的背离;二、否定毛笔——对易道生命哲学的背离;三、否定传统审美观念——对易道“和合”原则的背离.由于这些背离,导致了“现代书法”的诸多弊端,因此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在所难免.文化回归,精神回归,是中国书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哲学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生命哲学,中国书法艺术受其影响包含了丰富的活灵活现的生命精神。本文认为,书法艺术的特质以生命精神为基础;书法创作是生命精神的创生过程;书法鉴赏以生命精神为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正>·主持人语·书法是中国文化最为原始的基因,书法艺术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集中体现,凝聚了历代文人书家的智慧与精神。针对一些政协委员提交的《关于督促落实中小学书法教育进课堂的提案》,教育部给出了以下答复: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4.
华夏民族以独特的文字视觉愉悦而创造了书法艺术且使其成为民族文化精神的生命体征,可谓是世界历史长河中颇为别致的文化景观。可以说,中国传统书法以其独特的生命趣味、灵聚的艺术成就和雅致的风格品味而著称于世,它起源于秦、成形于汉魏、巅峰于两晋南北朝并建构着风格独步、业绩炫丽、温雅畅融、意蕴隽永的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5.
质野情浓的文化元素促进了中国文论生命精神的张扬,“野”作为一个文学批评范畴.它是文人实用思维与诗性追求的融合、凝聚。礼乐文化的人性化育功用束缚了文人自由精神的抒发,“野”不仅标榜着一种生命精神的高度,也是文人自由天放的人文品格的集中反映。由单纯的宇宙自然向人文本体转换,“野”最终形成了一种超越世俗、体悟宇宙的文学批评境界。  相似文献   

6.
天人合一作为一种文化的终极理想和核心精神,对中国传统艺术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书法艺术作为汉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因而,它受文化终极理想和核心精神的影响和渗透就更加深入和典型,甚至呈现出具体意义上的种种对应关系。书法取法汉字的生命,又创造了汉字的新生命,使之成为真正有意味的生命的形式,而在这种生命形式深处所蕴藏的,则是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理念。  相似文献   

7.
禅宗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具有深广影响的“四大美学主潮”之一。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生命智慧,禅宗美学以其独特的观照方式、体悟方式与生存方式,创构了禅意盎然的空灵艺境,成就了中国古典艺术精神史上的一个高峰,积淀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与西方知识论哲学美学不同,中华美学精神通常体现为宇宙精神、生命精神与艺术精神的浑融通达与气韵贯通,其精神旨归与终极关怀是宇宙、生命与艺术的圆融无碍之境界。从宇宙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具有静观终极存在的宇宙意识;从生命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追求生机盎然的自由境界;从艺术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标举直觉顿悟的审美意境。体悟领会禅宗美学的智慧精神是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与中国艺术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中国书法艺术和自然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从书法艺术的对象-汉字的结构特征来看,汉字的线构象形是华夏初民对自然万象的抽象,是在面对变动不居,杂乱无章的自然而产生的恐惧中营造出来的灵魂避难之所,从书法审美意境的生成过程来看,书法艺术是书家们在生命贯注其中的笔墨挥洒中营造的自然幻象,是他们在自我和自然之间架起的一道心灵往返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书法艺术经过历代的流传和书家的继承发扬,如今已形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由于其有独特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深受大众的喜爱.那么,怎样使选修书法的学生了解传统艺术的内涵?本文从书法的构成美、意境美、感受美的条件对书法选修课的学习进行论述,让学生明确掌握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而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是感受书法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放异彩的奇葩.这是因为:书法所写的是汉字;汉字是书法的表现对象和造型基础,是书法的生命之源.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汉字就没有书法,只有在中国文化中,书法才成为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本文仅从书法艺术与汉语言文化间的关系,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突出特征是富于生命精神,以人之生命为其本质和支撑力量,是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历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也是古代文学艺术作品能够打动读者心扉的奥秘所在。古代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各体艺术都以表现主体生命为基本使命,艺术作品实际是主体生命的结晶。表现生命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基本属性,这种基本属性使古人对诗、乐、舞“三者本于心”、“诗画同源”、“书画同体”等理论命题确信不疑,这些理论命题也恰恰揭示了古代各体艺术都源于人之生命,都以人之生命为其本质。由此我们可以说,人之生命是中国艺术之根。所以,只有从生命学角度透视古代文学艺术,才能对其本质特征作准确地把握。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美学精神上简析书法艺术的和谐之美、自然之美、创新之美。这是中国传统的特有的一种艺术观念,即中国书法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3.
龙开朗先生善书善刻 ,作品琳琅满目 ,有文有野。书法作品讲究“味”、“情”、“气” ,篆刻作品既有秦风汉韵 ,又有个性。这是他感悟人生和书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诗性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汉字创造的意象性、本真性、想象性及其与书法艺术发展的关系等诸方面,在本质上体现的就是一种诗性精神。其所涵括的诗性思维、诗性语境和诗性人格,对我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当今这种诗性精神的缺失,也成为书法艺术的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中华书法是融诗词、绘画、工艺、舞蹈等为一体的跃动的生命艺术,她以绚烂多彩的点线组合,在静态之美中幻化出生动强烈的动态效果,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生命情愫;她是"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尊崇寄情养性、怡然自得、泰然养命、天人同构的审美佳境。  相似文献   

16.
气势与气韵     
中国书法艺术常提到"气",气乃书法之真谛所在。在书法创作与形象中常以"气势"、"气韵"等词进行表述,"气势"是书法家对自然抽象摹写与内心世界传达结合的一种书法表现的特殊形式。气韵是书法家、书法作品与欣赏者之间互相感知的产物。气韵生动乃书法所求的最佳效果。书法作品的气韵,是书法家品德情操、生活阅历、文化修养以及艺术功力等内外因素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17.
李煜词中显示出来的非理性色彩从某种程度上背离了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尼采的悲剧世界观所认为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分别代表的两种人生态度:前者用美的幻觉掩盖人生的悲剧。执着人生;后者不回避人生的痛苦,直视人生的悲剧。用这种美学观来看李煜的人生再合适不过了。  相似文献   

18.
石涛"一画"论思想根本的"一画"对万物的观照和形象气韵的表现,与草书通过气动流美的点画线条表现万物的生命精神之气韵是一致的。草书以"一画"之法类自然万物情性,可以获得生动之书法气韵和主体精神气象的表现。运用"一画"之法可以促进主体高度自由的草书创作,使草书有通达天地、汇聚人文的意境美感。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山水画论蕴含着深厚的生命意味:首先是艺术家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并注入自己的情感,再通过移情的手法,使山水画形成自然人文化;其次是艺术家在与自然融合、与绘画共赏的品味中使精神得到升华,形成精神超越化;再次是艺术家通过绘画的鉴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让生活、生命更具有审美性,形成生命审美化。因此,我们要努力挖掘中国传统山水画论的这种审美精神和生命美学的内涵,以此来反思现代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