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承接"诗界革命"之余绪,在西方诗学理论影响下,在白话文与文言文的"交战"中,中国新诗诞生了。在时代大环境的作用下,中国新诗诞生之初便成为白话文战胜文言文的利器,成为文学革命的"工具"。故此,中国新诗诞生之初便具有"理论先行"与"工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白话文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发生的一场旨在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通用书面语的语言改革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滥觞。然而,白话文运动并非一场步调一致的运动,在不同区域,其进程存在着不同步现象,清华学校的白话文运动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和形态,其发展轨迹大致可以分为滥觞、缓慢发展、文白之争、胜利及迂回等几个阶段。清华学校白话文运动不仅显示出清华学子们对语言问题的多元化的思考,而且对以闻一多为首的清华文学社诗人群及新月诗派的新诗探索道路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语言,文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1919年的"白话文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使文言退出了历史舞台.1920年白话文进入语文教材,也就是从那时起,文言文教学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正>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文化领域掀起白话文运动,文学语体发生了转型,精英的文言文逐步被大众的白话文所替代。在文化思潮冲击下,当时的国语教学乃至国文教学纷纷淡化文言文,转向语体文。特别是小学教科书,以白话文居多,教材选文的风格日趋单一化。为了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域,我校的"大教材"拓展力求  相似文献   

5.
白话文在晚清时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使"白话"及"白话文"观念得以普及,并以"独立"的身份与文言文并行存在。但尚未发生任何动摇文言文正统地位的决定性变化。它与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是一种风与火的关系,火借风之力,风助火一臂之力,最终形成一种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白话文运动。  相似文献   

6.
白话文运动对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它促进了教育的普及,改变了教科书的内容,为教育思潮的实施提供了便利。从白话文运动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利于当代教育的启示,找到方法处理文言文和白话文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继承传统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7.
畅谈语文     
一、语文的流变清朝末年废科举、兴"新学"之后,产生了一门叫做"国文"的功课;教的是文言文,中学、小学都读文言,作文也写文言。五四运动发起了白话文学、白话文和国语(相当于现在说的普通话)运动。在这个运动的推动下,上世纪20年代初,小学"国文"改称"国语",侧重白话文,提倡教学内容要接近儿童的实际语言(尤其是在低年级);小学仍称"国文",读和写仍然侧重文言文,但是  相似文献   

8.
自五四文学革命起,白话文正式取代文言文,确立了正式的语言书写地位。事实上,早在晚清就曾出现过由裘廷梁、黄遵宪、梁启超等一批士大夫发起的白话文运动,但是此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文言文的正统地位,直到五四文学革命的成功才彻底结束了文言文作为书面语言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的白话文运动取得了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成为正式书面语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民国白话文教科书功不可没。它不仅从制度上确立了白话这一话语形式在教育领域的合法地位,更重要的在于奠定了白话的话语"霸权"地位,作为传播现代白话文的重要工具,它以自身独特的优势,不仅加快了国语的传播速度,扩大了国语的传播范围,而且也逐步规范了国语。  相似文献   

10.
"文白对译",即把文言文翻译为白话文,也把白话文翻译为文言文。在教学过程中,文白对译应有三个阶段:一是把我们的文言课文翻译为白话文,根据白话文的翻译写出文言原文。二是利用已学的文言知识将课外白话文段翻译为文言文,借此运用、巩固本课要掌握的文言字词句。三是课外拓展中的小练笔,要求学生先用白话文创作,再翻译为文言文,或者直接用文言文创作。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优美文化遗产。要将文言文准确而通顺地译成白话文 ,必须要准确地理解文言文中字、词、句的意思 ,坚持信、达、雅的原则 ,采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以直译为主的方法。具体来说 ,就是要坚持对译、改易、增补、删除、调整、保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叶芝的名诗“当你年老时”的四种中译本进行比较评析,来探讨诗歌翻译中形式和意境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自从中国现代诗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诞生以来,它采用了有别于古典诗歌的自由体白话新诗形式,在形式上有所革新,打破了旧体诗的种种束缚,推动了新诗的发展,由于社会环境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新诗的发展在各个时期面临着不同的境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上产生过一些抒情坦率直接,指事直白大胆的十分“牛气”的爱情诗,它们以其最张扬、最强劲、最直白的震撼力.在中国诗歌史上显得格外灿烂夺目。尽管中国历史上的最牛情歌无不为“性”而歌,但绝不等于说为“性”而歇的就是最动人的情歌。如果说“性爱”以其极大的张力和冲击力,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最牛情歌;那么,“情爱”就以其极大的魅力和穿透力。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令人难以忘怀的动人情歌。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与中国诗歌有着相同的意境美,通过阐述中国诗歌意境、中国画意境以及与中西方绘画进行对比后,说明意境特性,展示中国诗歌与绘画的意境交融。  相似文献   

16.
简论中国现代诗的智性化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性诗是知性和抒情的混合产物,是完全不同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诗种。中国现代智性诗经由30年代卞之琳、40年代冯至和九叶诗派、50--70年代的台湾现代诗、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的新诗潮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7.
朦胧诗的发展、变异及其文学史叙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长达五六年的论争,朦胧诗由自发的艺术探索演变成自觉的诗歌运动,完成了现代主义诗歌的中国化,其不断涌现出的创新观念和先锋精神,对整个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朦胧诗作为一个具有实验性质的“先锋诗派”,在得到大众许可之后,必然产生新的发展和变异,新生代正是其结果。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诗歌已经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今天看来,它的发展并没有取得真正的成功。它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就在于现代汉语诞生之初以及后来诗歌理论家和诗人忽视了诗歌的语言问题,过度强调了诗歌的语言自由化,致使现代汉语诗歌丧失了重要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汉语习得者在拼音文字和表意文字认知上的差异,促进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用墨西哥汉语习得者三语被试对图画与西、英、中等五种不同书写形式进行语义相同和不同的匹配识别实验。发现:西、英、中等五种书写形式与图画的语义相同匹配时,"西语词—英语词""英语词—拼音"以及"拼音—汉语标注拼音"识别加工的正确反映时和错误率差异不显著。西、英、中等五种书写形式与图画的语义不相同匹配时,(1)在识别加工的正确反映时上,"汉语词—拼音""汉语词—汉语词标注拼音"的识别加工的正确反映时差异不显著。(2)在识别加工的错误率上,"汉语词—拼音""汉语词—汉语词标注拼音""西语词—英语词"和"拼音—汉语词标注拼音"的识别加工的错误率差异不显著。墨西哥汉语习得者对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识别加工总体上遵循的原则是:(1)熟悉度原则;(2)从音到义原则;(3)在语义不同匹配识别中,汉字的识别还遵循着由形或由音到义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孟浩然《过故人庄》诗中“还来就菊花”是“还来欣赏菊花”的意思,但是文章通过分析“就”的词义、考证重阳节饮用菊花酒的风俗以及分析整首诗的意思后认为:“还来就菊花”宜理解为“还来饮菊花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