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风月宝鉴》是部编年体长篇小说,是大宝玉时序。它从大宝玉十三年《秦可卿出嫁宁国府》开始写起,而后便是一年接着一年往下写,一直写到《贾迎春肠回九曲》为止,而这是大宝玉廿年三月二十八日故事,前后共详写了七八年故事"。[1]这是红学二百年来最伟大的发现,它打破了红学家长期以来认为《红楼梦》没有年表的神话,揭开了《红褛梦》创作过程的奥秘,把《红楼梦》文本解释提高到一个崭新水平。这为今后《红楼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自有它的寓意,从对《风月宝鉴》的释名中探求其深层意蕴。对《风月宝鉴》的释读,要从反面去看,它体现了作者的色空观,是对纯真爱情的歌颂,是作者对"真情"在现实社会中的悲惨遭遇的控诉。  相似文献   

3.
贾瑞和"风月宝鉴"的研究存在一些误区:把贾瑞当作淫荡的反面人物,以此作为研究的前提和出发点,并据此推断曹雪芹旧作《风月宝鉴》是批判肉欲的诲淫小说。目前的研究还没有把贾瑞这个人物内涵的丰富性充分揭示出来,因而无法把握贾瑞和"风月宝鉴"对《红楼梦》全书人物的象征意义。贾瑞和风月宝鉴对书中人物的象征意义在于:《红楼梦》中人物的生命形态都如同贾瑞和"风月宝鉴"处于两极悖反的矛盾状态,并最终转向某一极端,必然走向悲剧的结局。这从小说主要人物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和贾宝玉两极悖反的生命形态和悲剧结局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4.
“风月宝鉴”的哲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小说。如果从小说这个视角来品读"风月宝鉴"及其相关的描述,则另有一番哲理意蕴。它无论是对《红楼梦》一书的主题思想表达还是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前后对凤姐的描写,是全部小说对凤姐的整个思想性格塑造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揭示了这个美少妇性格中丑陋的一面,对凤姐性格的全面展现起了一个铺垫、暗示和承前启后、前后照应的作用。而贾瑞之死对人们的哲理启示则是:不能"以假当真"。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自有它的寓意,从对《风月宝鉴》的释名中探求其深层意蕴。对《风月宝鉴》的释读,要从反面去看,它体现了作者的色空观,是对纯真爱情的歌颂,是作者对真情在现实社会中的悲惨遭遇的控诉。  相似文献   

6.
空空道人是明末靖江王朱亨嘉的王子朱若极,即清初著名画家石涛;吴玉峰为明末宗室、曹寅的幕僚朱赤霞。朱赤霞通过石涛的一幅《对牛弹琴图》试探曹寅后,将《风月宝鉴》交给曹寅。  相似文献   

7.
8.
论秦可卿的存在方式及其哲学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楼梦》中,秦可卿作为一个隐喻性的人物形象,其含混的存在方式正显示出“梦中人”的特色。通过她进入贾宝玉、王熙凤这两个红楼关键人物的梦境,将小说中以贾宝玉为核心的“情”的线索和王熙凤为核心的“政”的线索呈现到读面前,并以其自身夭亡以及其形象的替身香菱受尽磨难的事实,辐射了“情”与“政”情节线索中的宗教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9.
林红玉本名隐喻其人如玉,她是除宝玉、黛玉、妙玉之外的另一块色泽艳丽的美玉,具有"玉性"特征。如同其他的以"玉"字命名的人物形象一样,她也有"高洁""诚信""智慧""忠义"等"玉德"之美,她是作者所同情、赞颂的下层丫头形象。作者以"玉"字为其命名应特别值得注意,对林红玉本名隐喻的索解似可以还原其人的本来面目,消除对她的种种误解。  相似文献   

10.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对隐喻的理解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隐喻的理解有过阐述。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去解释隐喻的意义,都离不开语境的作用,语境作为语言存在的载体,制约和影响着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语境并不是预先给定的一系列静止的因素,而是动态的,是入对与语言使用有关的知识的认知化概念化的知识结构。本文以《红楼梦》隐喻为例,从语言、非语言、文化因素等几个方面探讨语境对隐喻的理解所发挥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论隐喻中的"语法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定义、范畴对隐喻和Halliday提出的“语法隐喻”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语法隐喻”主要是语法性状的某种偏离导致语义上不同程度的变异,“语法隐喻”现象与隐喻现象虽在范畴上有相互交错的部分,却存在本质意义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由《风月宝鉴》和《石头记》两部小说合成。曹雪芹把《风月宝鉴》和《石头记》合成一书后,无论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还是主题上,都超越了这两部小说,也超越了之前的人情小说。《红楼梦》继承了《金瓶梅》以来人情小说取材于现实,反映社会现实的传统并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人物形象"正邪两赋",丰满、真实。并通过小说中那么多可敬可爱人们的毁灭的悲剧,传达出前所未有的、崭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重要的著作之一,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在著作中,有很多关于梦的描写,并在梦的描写中充满了隐喻特点。在本文中,将就"梦"的隐喻叙事为例对《红楼梦》隐喻叙事特点进行一定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翻译中的七种研究方法的介绍以及基于隐喻的定义、分类和功能理论下《红楼梦》英译本中隐喻的两种功能,即隐喻的修辞功能和诗学功能.  相似文献   

15.
礼貌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用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礼貌传达的是交际中的人际意义,体现了交际中的关系,是任何交际者不可忽视的内容。礼貌研究有助于我们认知和掌握礼貌行为,也有助于交际者有意识地利用好礼貌这一语用资源,增进交际效果,达成交际目标。前人大多借助Leech的礼貌原则开展研究,鲜有从认知视角来考察中国传统礼貌的。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我们研究中国传统礼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试图以认知语言学中的"上下"空间隐喻为理论基础,基于《红楼梦》中传统礼貌现象的语料来阐释《红楼梦》中的"礼"。  相似文献   

16.
1925年仰光出版的《华侨宝鉴》,反映了近代腾冲缅侨的工商号分布情况,腾侨主办的华侨学校及缅华腾侨的救国主张、组织的腾侨社团、捐资义举和名人传记等,是近代缅甸华侨情的"小百科全书",也是缅华腾侨侨情的近代历史记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是研究保山侨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7.
冯其庸先生对红学界关于“山中高士晶莹雪”隐喻薛宝钗的看法作了新的解释:“山中高士”非指薛宝钗,而是破折号“晶莹雪”。认为薛热衷于功名利禄,不配称高士,冷冰冰的雪才是“山中高士”。联系曹公关于高士的用典、薛宝钗的全部言行表现以及与林黛玉之间的对比,“山中高士”隐喻薛宝钗,“世外仙姝”隐喻林黛玉都很恰切得当。我们不能苛求于封建时代的一位淑女。由此而论,对红学中的不少表现手法和语言,不能琢磨得过头,否则,真理超出半分便是谬误。  相似文献   

18.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使用了大量的情感隐喻,其翻译直接影响到译文的成功。选取杨宪益表妇的译本,从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的视角,通过对“气”的情感隐喻的确认、分类,概括出情感隐喻在《红楼梦》译本申的三种类型;太多数隐喻是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使用频率很少。情感隐喻不能直译。大多采用归化的整体翻译篡略,在翻译过程中井没有保留原文的情感隐喻,由此总结出情感隐喻的翻译特点。  相似文献   

19.
心灵的镜子     
一个人看世界犹如照镜子,镜中照出的不是妍媸的外表,而是形形色色的灵魂。 人的感情是多变的,每个人眼中的世界也会因之而变化。假如疼爱你的人走了,你周围的美景就会随之荡然无存,心中惟有孤单和悲伤。怪不得柳永会吟出"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的词句,也难怪《悲惨世界》中的痴情者会这样诉说:“你走了,也带走了我天空的太阳,我的世界从此变得黑暗。”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20):15-16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红楼梦》中有大量颜色隐喻,尤其是"红"的隐喻。鉴于目前颜色隐喻及其翻译研究的缺乏,本文在概念隐喻理论框架下,通过对《红楼梦》中"红"隐喻及其英译策略的分析,探寻其隐喻意义、目标域及两英译本中译者对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