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第四章明确提出:“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和赞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赏识教育,让学生在赏识中健康成长,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那么如何实施赏识教育,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湖北省"课内比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很多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从中脱颖而出,得到专家、同行的认可和赞许,也有的课堂看似讨论热烈,学生参与度很高,但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存在一些误区,笔者想结合对新课程的理解,谈谈一些看法。1.提问随意化,表扬形式化。新课程倡导师生互动、尊重、赏识学生,这对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无疑是很必要的。但是有些教师认为多提问就是师生互动,不管问题的性质、难度、有无意义,甚至漫无边际地提问,弄得学生不知从何答起,造成理解的错误。为强调对学生的尊重与赏识,不少教师  相似文献   

3.
邵银芳 《成才之路》2009,(10):34-34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避免五个误区:(1)新课程强调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不是知识不重要;(2)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3)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4)新课程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不要接受性学习;(5)新课程强调课堂气氛活跃并不是追求“表面热闹”。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标准给了我们新的指引,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多鼓励学生,尊重愿意,自由表达,把习作的自由还给学生;寻找亮点,挖掘学生的潜能,赏识学生多角度,多方位,评价赏识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习作展评活动来赏识学生.拓宽学生习作的空间,促进学生快速地写作文,让学生在学习作文过程中体会到自我实现的快乐.  相似文献   

5.
赏识教育在今天被许多教育专家津津乐道,它主要是强调如何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可是。很少有人意识到,教师也需要赏识。  相似文献   

6.
一、案例背景 自从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对其女儿的赏识教育的成功案例被新闻媒体报道后,随之在中国出现了赏识教育的热潮.加之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及现代评价理念指出: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倡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7.
李雄斌 《中学文科》2007,(12):162-162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怎么看待学生,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作为老师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让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成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对其女儿赏识教育的成功案例被新闻媒体报道后,在中国出现了赏识教育的热潮,推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赏识和肯定教育思想的提出,令许多教师谨记“教鞭下有‘瓦特’,冷眼中有‘牛顿’。讥笑中有‘爱迪生”’,对学生不敢说“不”。  相似文献   

9.
赏识教育在今天的教学中被许多教育专家津津乐道,它主要强调如何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可是很少有人意识到教师也需要赏识。  相似文献   

10.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新课程也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要尊重、信任、赏识和关注学生,为学生的发展创设空间,尤其是待进生,要用正能量融化他们心灵的坚冰。  相似文献   

11.
王惠莉 《现代教学》2013,(12):47-48
相对传统教育对孩子吝于肯定、褒奖,新课程改革倡导尊重、赏识,这对于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何夸”“怎样夸”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向上的欲望,确实是值得研究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苏宏兵 《课外阅读》2010,(12):45-46
我国儿童普遍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对儿童施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赞美。这就需要教师在全面掌握心理健康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由此开展赏识教育是必要的。近年来,我国教育大力倡导赏识激励教育,强调教师要有爱心,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理等对待学生。然而学校不是工厂,教育工作也不是生产线,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尊重、理解、宽容和赏识并不是唯一的教育手段。我以为,惩罚在教育中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4.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方法,赏识教育中教师应做到“三多”:多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多期待,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把学生当人.献出仁爱之心。  相似文献   

15.
罗龙坚 《生活教育》2014,(8):109-110
本文从尊重学生是赏识教育的前提、保护学生自尊心是赏识教育的基础、发现学生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体验成功引发学生动力是赏识教育的灵魂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怎样在班级管理中落实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人们普遍认同、赞赏赏识教育,强调家长、老师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对话,要尊重学生,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赏识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必要的,学生需要赏识,但赏识要有艺术,赏识要有原则,赏识要有节制,不可滥用。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教育在走进新课程以后,倡导尊重学生但不能没有惩罚,倡导赏识学生但不能没有批评,倡导成功是成功之母,但不能回避失败。一句话:警惕虚弱的教育。不可过分强调尊重当今教育大力弘扬以人为本,倡导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人的个性差异,让人的价值、尊严、自由、创造、潜能得到充分体现。”不过,人本主义教育不能走极端,走了极端就滑入个人本位的教育偏颇。过于尊重就是放任,而旅途自流的教育就是一种虚弱的教育,绝不利于孩子的持续发展。不可过分强调赏识当一个人在成长的历程中,受到了过多的关注,不仅容易…  相似文献   

18.
温璐  丁攀攀 《中国教师》2008,(13):41-42
<正>近年来,赏识教育作为一个教育名词被广泛使用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它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方式。但是,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意味着就要把教师赶到教育的边缘,过分强调学生中心会导致赏识教育的走偏,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第四章明确提出:“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和赞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赏识教育,让学生在赏识中健康成长,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那么如何实施赏识教育,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教师要得到学生的拥护和爱戴,就要首先学会爱护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基本要求。教学中我始终坚信,只要付出爱心,就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生活上体贴学生,发现学生病了,我都能及时送去温暖的话语,…  相似文献   

20.
表扬≠尊重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与赏识,课堂上已极少听到教师对学生的斥责,更多时候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片赞扬之声:“你真聪明,你真棒”、“你做得非常好”等,有些老师甚至在学生回答问题模棱两可时也大加表扬。这样无形中使学生无法辨别正确与错误、是与非,弄不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种情况下教师应作出明确评价,对学生的闪光点予以充分肯定,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