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52条 运用"劫争",可以让棋更加强硬 围棋、象棋虽然棋种不同,但是棋理相通。像“劫争”这类非常典型的围棋术语,在象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会有不同之处。当一方棋子被捉,选择的办法主要有三种:“对捉”“保护”“逃离”,三种解决办法在不同场合下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棋从断处生”,此说来自围棋,但却不适合象棋。就象棋言,“棋”又从何处“生”呢?姑且先“大胆假设”一下吧!谓之“棋从结中生”。围棋中讲的“断”,是要破坏对方棋子间的联系;象棋中讲的“结”,强调的则是制造并利用好双方棋子间的联系。“断”也好“结”也罢,都是把目光聚焦在棋子的联系上。  相似文献   

3.
龙门这边(79)     
郑凌志:久有凌云志(二) 有一天,我在市中区的新建小学上象棋课,报名象棋的只有四人,甚是凋敝.旁边围棋班的同学也不是太多,仅七八人,于是象棋班和围棋班进行了互动.放学后我跟围棋班上的一个小女孩交谈起来,我问道:“学围棋学了多久了?”小女孩回答道:“六期.”刚以为这个围棋初级班的小女孩是个新生,不想都已经是老学员了,我有些惊讶.“参加过比赛没有?”“没有.”  相似文献   

4.
今天人们谈起对于中国传统的两大棋种象棋和围棋的认识,一般都以为围棋是阳春白雪、文人雅戏,象棋是下里巴人、下九流,难登大雅之堂。特别是时下围棋"三国演弈",受到媒体热捧和企业的巨额赞助、象棋备受冷落似乎更加强了围棋的强势地位。实际上,在历史上特别是唐宋时期,情形并非如此。本文不敢说什么正本清源还历史本来面目,只是打算对唐宋象棋的风俗和豪华的棋具作一个浅浅的梳理,与大家共同回顾一下那盛世奢华的贵族游戏。  相似文献   

5.
《象棋残局决胜108手》是出“棋”制胜丛书之一,是《象棋布局陷阱108招》和《象棋中局拼杀108法》的姊妹篇。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象棋弈战的最后阶段是残局,因已临近胜负,所以棋手都奋力拚搏。研究残局将有利于争取最后的胜利。”该书是作者20余  相似文献   

6.
《围棋天地》2014,(14):22-34
6月5日,2014金立智能手机杯围甲联赛第6轮,江维杰与李世石在海拔3600米的西藏拉萨弈出罕见的四劫循环奇局。此后数日余音绕梁,引发了棋界对无胜负话题持久的关注。能够分出胜负是围棋有别于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重要特性,无胜负现象被称为“胜负的异端”或者“围棋的怪胎”,故各方的围棋规则以及一些有志之士都在不遗余力地消除所谓的“无胜负”,应氏规则更是声称没有解决不了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象棋特级大师胡荣华与国际象棋国际大师刘文哲激战围棋棋圣、九段聂卫平与象棋棋王李来群较量徐善瑶 摄徐善瑶摄香港围棋社社长简怀穗(左)获得三棋全能冠军这是最后一轮陈祖德与简怀穗的激战场面“华远杯”三棋全能超级大赛掠影@徐善瑶  相似文献   

8.
观点一现如今,围棋国内俱乐部联赛如火如荼,高额奖金的国际大赛接二连三;反观象棋似乎相对“寂寞”了许多。于是这样一种说法便在棋界流行开来:与象棋相比,围棋的变化更多、更复杂,对人的智力要求也更高,所以围棋比象棋魁力更大。  相似文献   

9.
死活题漫谈     
死与活,在围棋中是一对最基本、最坚锐的矛盾,它往往左右了一局棋的胜负,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于是自古以来棋家就有了对死活题的研究。“不论布局如何高明,官子如何巧妙,如果在紧要关头一块大棋突然死掉,那么这一局棋也就到此结束了。因此,要想掌握棋艺,首要的是  相似文献   

10.
一副残局,几个路人,交头接耳,品头论足。阿城的中篇小说《棋王》曾轰动一时,在那个人们头脑空白而又无序的年代,象棋确实是为数不多能从容品味而又不至于遭到批斗的生活方式。象棋和围棋都源自中国。所不同的是,围棋如今还有三国争雄,象棋则是彻头彻尾的中国式头脑风暴,千载以来,棋人棋事绵延不尽。  相似文献   

11.
“华远怀”三棋全能超级大赛于1月20日至2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围棋棋圣聂卫平九段,陈祖德九段,象棋特级大师胡荣华和李来群,国际象棋国际大师刘文哲,香港围棋社社长简怀穗等六位棋坛精英参加了三棋王的角逐。  相似文献   

12.
棋趣无穷     
从小到大总是痴迷于棋道:儿时,懵懵懂懂,在红黄蓝绿各棋子的进进退退中,得到了快乐,总得一粒翻来滚去的骰子,决定了整个棋局的胜负;稍大些了,又被连珠五子棋吸引住了,横的、竖的、斜的,黑白错,乐在其中;再大一些时,对象棋中的拼斗搏杀产生了厚的兴趣,调兵遣将,进退思虑,乐此不疲;如今的我一头扎进了一个纵横交错、黑白辉映的世界里,深陷其中,废寝忘食,找到了新的乐趣,这就是围棋。围棋与游戏棋不同,它在一招一式、一交一往中决定了棋局的命运,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围棋与五子棋有异,它远观大局,天马行空…  相似文献   

13.
3月15日,韩国棋手李世石与谷歌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狗的围棋人机大战尘埃落定,李世石1∶4不敌阿尔法狗.这个事件已经超越了围棋本身,给棋界的冲击如原子弹爆炸一般,堪称划时代的大事件.为此,《棋艺》杂志编辑部主任张志强先生专门致电于我,让我把这个事件和象棋联系起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该从何谈起呢?想起我第一次接触象棋电脑软件“将族”,每次打开程序时,自动弹出的那一段“石壁老人”的话:“孩子,你在寻找什么?钱吗?名吗?还是象棋的真理呢?在神秘的象棋国度中,它的智慧引人着迷,它的力量叫人颤栗,它的胜利似乎永不休止,它的失落让人永远传说.看这儿,棋士来自古今中外,世界各地,感受他们,学习他们,打败他们!  相似文献   

14.
古人将琴、棋、书画并列,是将它们全部列为艺术一类,但在这其中,“棋”却有着与其它三大艺术类不同的个性,这就是竞争性,也正因为这个特性,才使得围棋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更多的世人所了解和接受。而且,由于它蕴含的竞争本质契合了这个竞争社会的主流,因而它的发展前景肯定会越来越看好。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正因为棋所具有的对抗性和竞争性,小至一盘棋,大至整个棋坛,无不都要分出个胜负高低来,因而也就存在着一个高低级别界定的问题,以示差别。在中国古代(宋朝),棋手的等级被分为九品,据《棋经十三篇》所…  相似文献   

15.
帮帮象棋     
在中国,谈到流行的智力竞技运动,人们都会提及“三棋一牌”,即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和桥牌。作为智力竞技的主管部门,中国棋院也是把工作重点放在这四项上,设有四个独立的业务部,而其它所有的智力竞技(游戏)都被统一归属到新组建的“综合开发部”进行管理。尽管如此,象棋在三棋中的地位却有点奇特,远不如它的两个兄弟围棋和国际象棋来得风光。在中国棋院,围棋和国际象棋都有长设的国家队,每年国内外的重大比赛络绎不绝。但象棋不然,代表象棋最高水平的特级大师都散落在各地棋院或体工队,只在有重大比赛时,他们才能见面。在象棋领导层中,也少有象棋界的代表,中国象棋协会主席由中国棋院院长王汝南兼任,而谁都知道王是围棋棋手出身,对象棋并不在行。没有国家队,没有自己的“代言人”,大赛又不多,象棋受到冷落也就不足为奇了。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任何竞技运动要想谋求自身发展,在纷繁迷乱的社会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自身的魅力,还要靠媒体的传播来吸引受众的眼球,进而得到企业的青睐和“输血”,象棋不过才开始介入这个循环的初级阶段。不久前曾有人问特级大师许银川,象棋与围棋的主要差别在哪?这位当今弈林第一高手的回答是:象棋缺少国际比赛。可以说这正是中国象棋特别是专业象棋难以解开的死结。  相似文献   

16.
黔仁 《围棋天地》2001,(5):39-39
我国明、清围棋数子法在终局计算胜负时,有还“棋块头”的规定,即终局时活棋块多的一方面向少的一方还子,多一块还一子,以此类推。据已故棋史家赵之云先生考证。此法源于唐、宋围棋的“填空法”。唐、宋“填空法”在终局计算胜负时,黑白双方活棋的基本“空位”(俗称两眼)均不算“地”。赵先生亦认为,现今日本的“数目法”脱胎于我国唐、宋的“填空法”。(请参考赵先生“中国围棋胜负计算法及其演变”载《围棋天地》1999年2、3、4期)  相似文献   

17.
黑翟伟庭(受九子)白王鹏宇5段哈尔滨工业大学幼儿园开设围棋课两年来,培养了一批批小围棋手。这是学棋一年的翟伟庭同其老师王鹏宇的受九子对局,我们可以从一盘“棋如人生”的探索中,理解围棋对儿童思维和心理上的作用和价值。围棋的受子棋表示对局双方棋力差距大,用让子的方法来“拉平”,这样,“势均力敌”,胜负就可争了。但让九子,开始时黑方势力太大,白处处孤军作战,还不能全按定式走。黑方愿意白方规规矩矩用定式,到处“两分”(平分秋色),黑优势的局面得以巩固、加强。“饭要一口一口吃”,白方的基本战略是在每个局部…  相似文献   

18.
棋道与人道     
我接触、认识棋类活动的顺序是军棋、象棋、围棋。三种棋给了我三种不同的人生启蒙,也被我用以表达三种不同的生活感受。军棋的棋理与社会等级论如出一辙,永远是大吃小:军长吃师长、旅长吃团长、排长吃工兵。好像是仿生学,从生物界的食物链中脱胎而出:如在池塘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小生物,小生物吃水草、大鱼的粪便和尸体变成污泥又培养了水草。这最后一环,与军棋中地位最微弱的工兵撬军旗相对应。军棋中的轻重强弱高低不能“越位”的规则,使得任何一个想当元帅的好士兵(拿破仑语)感到不适。象棋就好多了。只要智慧运用得当,哪怕是兵与卒也能生擒对方的帅与将。  相似文献   

19.
我其实有两局棋终身难忘:一局关乎个人,一局关乎集体——往小了说,关乎北京新闻界;大了说,关乎中日新闻界围棋孰强孰弱。既然《围棋天地》征稿征的是“一局棋”,只好“舍小就大”。  相似文献   

20.
关于围棋的起源,自古以来,中外学界的说法甚多,莫衷一是。如日本围棋界有人认为:“围棋和象棋有它共同的祖先,就是中亚细亚的一种盘戏。它流传于西方成为国际象棋,流传于东方的就受到中国天文及其它科学的影响,大致改良而成为十七道的围棋。”①这种看法在把围棋、象棋统统视作“盘戏”的前提下,说围棋源于中亚,显然证据不足。他把“盘戏”在局制、棋子数目、兵种多少、着法规则的不一等等巨大差别都混为一谈,混淆了其间的本质区别,于弈棋类各种棋戏起源研究无多大裨益,因而始终未得公认。国际上比较权威的《大英百科全书·围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