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当我再次读到《混沌学》中的这句话时,不禁想起了人的命运。究间是什么因素左右了我们的未来?是不是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类似的“蝴蝶效应”?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或许会改变人的一生,这绝不是夸大其词,可以作为佐证的事例随手便能拈来。美国福特公司名扬天下,不仅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鳌头,而且改变了整个美国的国民经济状况。谁又能想到,该奇迹的创造者福特当初进入公司的“敲门砖”,竟是“捡废纸”这个简单的动作?那时候福特刚从大学毕业,他到一家汽车公司应聘,一同应…  相似文献   

2.
《留学生》2006,(4)
一只蝴蝶在巴西煽动翅膀,有可能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或许会改变人的一生。这绝不是夸大其辞,却可以作为佐证的事例随手便能拈来。美国福特公司名扬天下,不仅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鳌头,而且改变了整个美国的国民经济状况。谁又能想到,该奇迹的创造者福特当初进入公司的"敲门砖"竟是"捡废纸"这个简单的动作?那时侯,福特刚从大学毕业,他到一家汽车公司应聘。一同应聘的人学历都比他高。在其他人面试时,福特感到没有希望了。当他敲门走进董  相似文献   

3.
一提起亨利·福特,大家就知道是那个享誉全球的“汽车大王”。你要是以为咱们班的“福特”和“汽车大王”福特是同名同姓,那可就错了!咱们班的“福特”呀,是一个……看一看,你就知道了。这位“福特”一听到“汽车”二字就两眼放光。一天,我们上完游泳课回来,我指着一辆挺漂亮的车子问他:“喂,你知道这是什么车吗?”真是“鼓槌子打石  相似文献   

4.
    
美国最多的东西是钱,德国最多的东西是啤酒,澳大利亚最多的东西是袋鼠,那么中国最多的是什么?——人!答对了。日本人最常做的动作是跪,朝鲜人最常做的动作是鞠躬,意大利人最常做的动作是划十字,那么中国人最常做的动作是什么呢?——“挤!”又答对了。人多,又都聚在一块儿,能不挤吗?最能施展“挤”的功夫的便是坐车了。那么狭小的长条箱子里塞了那么一摞人,“挤”如何成为每个中国人的特长也就有目共睹了。车厢就像一个摔跤擂台,“强者”为王。没办法,挤不过人家嘛,就只有靠边站的份,谁叫你这么没用的?有种你把他给挤开?  相似文献   

5.
新福特主义与后福特主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众所周知,德国、日本有着与美国、英国完全不同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那么,它们之间差异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差异?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是与国家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的;要理解发达国家不同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首先必须理解其国家发展模式。目前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基本上可划分为两种,即新福特主义与后福特主义,而这两种模式都是应对传统福特主义所面临危机的结果。一、福特主义的危机20世纪30年代,安东尼奥·格郎斯西首次使用了‘福特主义’一词,指一种基于美国方式的新的工业生活模式”[1]。尽管从这个词本身,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福特汽…  相似文献   

6.
世界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有个显著特点,就是非常器重人才。一次,公司的一台马达发生故障,怎么也修不好,只好请一个名叫斯坦曼的人来修。这个人绕着马达看了一会,指着电机的一个地方说:“这里的线圈多了16圈。”果然,去掉多余的16圈线后,电机马上运转正常。这正好被公司董事长福特看到了,他便邀请斯坦曼到自己的公司来上班。谁知斯坦曼说自己现在的公司对他很好,他不能来。福特马上说:“那么看来我只有把你那家公司买过来,这样你就可以来上班了。”福特为了得到一个人才,竟不惜买下一个公司!他求才若渴的举动其实并不难理解。因为市场竞争归根…  相似文献   

7.
半杯理论     
亨利·福特被美国人称为“汽车之父”。1913年他率先采用流水线组装汽车,第一次实现了10秒钟组装一部汽车的神话。几年后民用汽车的价格降低了一半,小轿车不再是富豪的专属。福特的思想对全世界的制造业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今天,大到一架飞机,小到一包糖果,都可以在流水线上生产。福特汽车公司初具规模后,有一次,福特在高层会议中建议改进现有的装配线,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这个提议遭到很多人反对:有人觉得改进装配线,既要投资购买机器,又得重新培训工人,风险太大了;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公司的生产能力已经够强,效益也很好。没必要花力气去提高…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发展,在世界著名的人企业中的相当一部分进人维持和衰退阶段。柯达、可口可乐、杜邦、福特这样老牌的大企业,都曾出现大量的经营亏损。为改变这种状况,各国企业较为重视推行“危机式”生产管理,美国掀起的“末日管理”浪潮便是典型一例。 威廉·韦斯的先见之明 企业界认为:如果一位经营者不能向他的员工们表明危机确实存在,那么他很快就会失去信誉,因而就会失去效率和效益。美国技术公司总裁威廉·韦斯看到,全世界已变成一个竞争的战场,全球电讯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美国技术公司应该在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  相似文献   

9.
买人才也要买下公司 一天,福特汽车公司一台马达发生故障,谁也修不好,只好请一个名叫斯坦曼的人来修。他在电机旁躺了三天,听了三天,最后在电机的一处写了几个字:这儿的线圈多了16圈。果然,把这16圈线拿掉,电机马上运转正常了。福特赞不绝口,要他到福特公司来。斯坦曼很讲情义,说原来的公司对他很好,他不能来。福特也很干脆:“我把你那家公司买过来,你就可以来工作了。”  相似文献   

10.
开心词典     
《中等职业教育》2004,(21):36-36
谁的孩子 儿子回家后兴高采烈地告诉大家:“今天上课时老师说,一个孩子吃河马的奶,一个月长了二十多斤。” 爸爸大声吼道:“胡说八道,哪有这回事,是谁家的孩子?” 儿子认真地回答:“就是河马的孩子啊。” 美国人鄙夷地说:“这种玩艺在美国只用10年就足够了!” 经过爱丽舍宫时,美国人问司机:“这是什么?”司机自豪地说:“这是爱丽舍宫,我们用了20年才建好。”美国人鄙夷地说:“这种玩艺在美国只用5年就足够了!” 经过埃菲尔铁塔时,美国人问司机:“这是什么?”司机说:“这个我不知道,10分钟前我从这经过时,这儿还什么都没有…  相似文献   

11.
尼克松政府和福特政府对拉美地区采取的以守为攻政策并没有改变美国的形象,拉美国家联合反美的斗争日益发展。英国刊物《拉丁美洲政治报道》1977年1月21日发表评论指出,“美国对拉美的政策,不仅在拉美,而且在全世界,特别重要的是在美国国内,已经严重地名誉扫地,如果不做一些改变的话,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活动只会遭到越来越多的抵制。”因此卡特上台后,决定进一步推进对拉美政策的调整。1977年4月,卡特在美洲国家组织常设理事会上提出了对拉美地区实行的所谓“新方针”,主要内容是:1、高度尊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每一个国家的特性和主权。这实际是美国对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一些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民主推广”中表现突出,“有独一无二的才能,巧妙地将非暴力、销售学和集资能力融为一体”。中亚一些国家的“颜色革命”充分体现出了这一点。这些非政府组织是如何动作的?他们采取怎样的方式推广“民主”呢?  相似文献   

13.
改变社区日     
什么是“改变社区日”? “改变社区日”是帮助他人的全国性节日,是邻里互帮的节日。由《美国周刊》杂志发起的“改变社区日”定于每年十月份第4个星期六举行,但是每一天、每一日都可以是“改变社区日”。数百万人参加了活动。2000年有220万人参与了关心社区的活动,大约有250万  相似文献   

14.
比尔·福特正在对福特公司(Ford Motor)进行一次“重返基础”的“全面大修”,努力库低成本改善管理和调整战略。一家拥有100年历史,36万名员工,在全球200个国家运营的汽车公司将如何进行企业转型?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汽车成千上万,汽车车名林林总总,内容包罗万象,粗略划分车名来源有如下几种:一、以汽车的品牌及公司的创始人姓名命名。“奔驰”源于该汽车公司的创始人卡尔·本茨的谐音;“福特”之名来自该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而“劳斯莱斯”又名“罗尔斯·罗依斯”,源于公司的创始人罗尔斯与罗依斯。类似的车名还有“雷诺”、“标致”、“法拉利”、“克莱斯勒”、“波尔舍”、“保时捷”、“戴姆勒”、“本田”等。二、以名人之名为车名。“林肯”牌汽车之名取自美国大总统林肯;“梅赛德斯”则是以戴姆勒公司驻法国总进口商埃米尔·耶…  相似文献   

16.
春水 《中学科技》2014,(3):44-45
即将在美国海军股役的“福特”级航空母舰被称为“世界最强航母”,它将是美国21世纪海上作战的核心力量。由于“福特”级航母的建造引进了13项全新的尖端技术,它的综合作战能力大大提升,为未来航母的建造树立了新标杆。下面就让我们走近“福特”级航线,见识一下这些新技术的神奇之处。  相似文献   

17.
异国采风     
ARE YOU THROUGH? 线接通了?——话讲完了? 一个英国人去美国,一天因急事挂了个长途电话,美国电话员接通电话不久便问:“Are you through?“Yes…”英国人刚说完,电话员就把线路切断了,弄得那位英国人不知所措,很是不快。原来英、美两国人对“Are you through”?理解不同。美国电话员问话的意思是“话讲完了吗?”而英国人当成“线路通了吗?”  相似文献   

18.
一个在华的美国女投资人,说过一句令我记忆很深的话:“我们美国人吃香蕉是从尾巴上剥,中国人总是从尖头上剥,差别很大,但是没有谁一定要改变谁的必要吧?”她的话,给我启发,世界上许多的事,都有与这  相似文献   

19.
贾庆文 《海外英语》2007,(11):20-22
不久前去世的美国前总统福特是一位伟大的总统,在美国被称作"好好先生",他曾经多次访问过中国,2007年1月8日发表在美国《基督教箴言报》上的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Kathleen与福特总统儿子间的趣事。不久前去世的美国前总统福特是一位伟大的总统,在美国被称作"好好先生",他曾经多次问过中国,2007年1月8日发表在美国《基督教箴言报》上的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Kathleen与福总统儿子间的趣事。  相似文献   

20.
美国职业指导家卡耐基谈及如何在应聘时让主考者对你产生兴趣时举过一个例子:有一位应聘者在上卫生间时,与公司的一位“客户”无意相遇,那位“客户”问他“今天怎么来了这么多人?”他回答说“是这家公司正在搞招聘考试。”那位“客户”接着又说“让这么多的应聘者等待,说明该公司的工作没有做好。”他却说“来了这么多的人,大家又都愿意等,说明该公司是很受公众欢迎的,这更坚定了我选择这家公司的信心。”随着他还主动为这位“客户”拉开门,让对方先行。后来,这位应聘者参加面试时,才知道那位“巧遇”的客户正是公司的总裁。这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