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贬低发明不是智者的作为李明芳读了贵刊1996年第1期刊登的《一位有功之臣的遭遇》一文之后,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看到一个杂技演员技艺精湛的表演,人们常会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话一点不假,搞科学实验,历尽艰辛,10年、20年甚至奋斗一生,也不一定...  相似文献   

2.
我得承认我是《法律与秩序》(Law and Order)的电视迷、最欣赏的就是剧中Lennie Briscoe和Ed Green两位警探一边给又一个杀人嫌疑犯戴手铐,一边说着俏皮话。但我也和其他千百万电视迷一样,有时会  相似文献   

3.
据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报道,当蚂蚁遭遇交通堵塞时,它们喜欢用一种“别废话,给我让开”的方式把别的蚂蚁挤到一边,走别的路。这一缓解交通的方法出乎科学家的意料,却很有效。科学家们曾经发现, 找食的蚂蚁一路上会留下气味,这样别的蚂蚁就可以循着气味找到蚁巢和食物源之间的路。如果更多  相似文献   

4.
我对《情报杂志》很喜欢,每期均细细地拜读,并深为其中的内容所吸引,尤其是“情报改革”和“情报理论”使我深受启发,也加深了我对《情报杂志》的感情。因为,是《情报杂志》将我逐步引向情报事业的壮丽殿堂,激起了我对情报事业的兴趣。可以用两个第一来概说。我的第一篇情报方面的学术论文“试论耗散结构的情报系统”,是在《情报杂志》1988年第2期上发表的。当时我还是一位从事情报工作的新兵,可以这么说,《情报杂志》的用稿通知,坚定了我从事情报工作的信心。另一个第一是我在《情报杂志》  相似文献   

5.
一位有功之臣的遭遇王培苓,雷声夏1987年6月20日,湖南省零陵地区冶炼厂生产技术科给厂领导的报告,肯定了烧结民工宋有元用80%的高炉炉灰和20%的锰矿粉无焦灰烧结锰铁结矿技术试验的成功,并为之报功请奖。厂长唐元位在报告中批示:宋有元同志用80%炉尘...  相似文献   

6.
韩国是他的     
张小娴 《知识窗》2010,(7):29-29
跟一位韩国朋友初次见面,我说:“韩国的书制作很精美!”我说的是由衷之言.韩文版的《面包树上的女人》印刷得很漂亮。这位朋友听到我的赞美.一边鞠躬一边说:“真的吗?谢谢你!”  相似文献   

7.
19年前,我初入新闻行业,从第一个老板Walsh那儿得到一条好建议。Walsh当时是美国新罕布什尔州claremont《老鹰时报》(Eagle Time)的编辑,他看见我一边用电话采访,一边用手写记录,于是力劝我要习惯打字。但我实在做不到,因为打字好像比手写更费脑子,使我很难集中注意力做采访。20年后,我终  相似文献   

8.
我的杂志被人“偷”编辑同志:在一位朋友的影响下,我喜欢上小发明并开始自费订阅《发明与革新》杂志,并参加了《发明与专利》函授班学习,至今已有四年时间,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每期收到后总是爱不释手。几年来,我搞成了三项小发明,申请专利并且都已授权,更值得高兴...  相似文献   

9.
我作为预测杂志的一位忠实读者,感谢《预测》编辑部的同志们为办好这本杂志所做出的一切努力。因为《预测》给我打开了眼界,使我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对我的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是湖北黄石教育学院的一位物理教师,我先生是湖北黄石七中的一位物理教师。自从《发明与革新》杂志创办以来,我们一直是该杂志的热心读者。1999年,因我在外进修学习,错过了订阅时间,去年7月回校后,我赶忙汇款给杂志社邮购了一套1999年的合订本,可见该杂志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每一期《发明与革新》,我和先生都要仔细阅读,深感受益匪浅。我先生最喜欢的栏目有《发明参谋》、《创造探幽》、《知识产权》、《我与发明》等,在这些栏目内容的引导、启发以及他本人的努力下,近几年来,他已获得两项国家专利;而我本人最喜欢的栏目是《创造教育》,…  相似文献   

11.
沈爱民 《学会》2013,(11):13-19
接到秦威主编的电话,说《学会》杂志创办30周年了,杂志准备出版文集选编以资纪念,请我写序。通常会推掉类似邀请,但是,对《学会》杂志不该推辞,也不能推辞。之所以说不该推辞,是因为《学会》杂志是我国社会组织研究专业杂志中的资深刊物,影响广泛。而我算是科技社团的资深管理者(壮胆自封一下),写这个序属于份内之事。之所以说不能推辞,是因为对《学会》有着多年情谊。我接触学会工作也快30年了,与《学会》杂志是风雨同舟,  相似文献   

12.
《发明与革新》2011,(6):55-55
我是一名幸运者,从1984年《发明与革新》(现为《发明与创新》)杂志创刊开始,这本杂志就一直伴随着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基金》2006,20(6):344-344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蒋华良研究员于2006年9月接受美国化学会《药物化学》(J.IVied.Chem.)杂志主编P.S.Portoghese教授的邀请出任该杂志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任期五年。该杂志主要报道有关生理活性分子的设计与合成以及从分子水平评估此类分子的作用机理。该杂志目前的影响因子为5.0。这是继我国学者,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研究员出任美国化学会《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杂志副主编,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洪茂椿研究员出任《晶体生长与设计》(Crystal Growth & Design)杂志副主编及清华大学李亚栋教授、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吴骊珠研究员出任《无机化学》(Inorganic Chemistry)杂志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之后又一位中国青年学者参与美国化学会所属出版物的管理、领导和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刊组织的“我心目中的《情报杂志》”征文活动历时四个月,收到征文70余篇,篇篇都凝聚着新老朋友对《情报杂志》的关怀、鼓励,句句都寄托着热心读者对《情报杂志》的期待、厚望,不少建议及意见对《情报杂志》改进工作大有裨益。在此公布的评选结果只是热心读者的代表,《情报杂志》衷心感谢每一位关  相似文献   

15.
两代情缘     
我是《发明与创新》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在我的记忆中,《发明与创新》一直是我儿童年代的启蒙读物之一。因为我父亲是一个农村基层科技工作者,工作的需要使他如饥似渴地爱好着与科技推广有关的一切书籍,而《发明与创新》自1984年创刊之日起他就深深喜欢上了它,一直到今日,父亲几乎很少错过对每一期的阅读。现在他戴着老花眼镜阅读《发明与创新》杂志,早已没有了当年因功利而阅读的急迫,也没有当年一目十行的浮躁。每次新杂志到达的当天下午,父亲便一壶茶,一盘花生米,夕阳光辉里,  相似文献   

16.
曼陀罗 《知识窗》2014,(19):27-27
“当你在穿山越岭的另一边,我在孤独的路上没有尽头,一辈子有多少的来不及……”在《中国好声音》第二期节目的舞台上,她们没有歇斯底里地飚高音,也没有特别催人泪下的故事,却以一曲被改编得轻松明快的《思念是一种病》赢得了三位导师的转身,并最终进入杨坤的战队。  相似文献   

17.
《发明与革新》2011,(2):55-55
我是来自河南西峡县公路局一位读者。从1987年第一期订阅《发明与革新》杂志至今,二十余年未从未间断。在我生病或是精神压力大的时候,是杂志给了我力量。  相似文献   

18.
编读对话     
编辑同志:我是一位基层企业的退休职工,自费订阅《今日科苑》7年了,对贵刊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至今我还珍藏着7年来订阅的《今日科苑》杂志,每当我翻开一本本杂志时,仿佛走进有着无穷奥秘的科学殿堂.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国内外科技迅猛发展的脉搏。  相似文献   

19.
王光明 《学会》2013,(11):32-33
2000年我写了一本宣传科协的书———《科协纵横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对《学会》杂志作了这样的介绍和评述:《学会》是1983年3月创刊,比《科协论坛》早两年。1982年夏天,华东、东北两区学会工作研讨会在江西九江召开,当时我也参加了。会上有科协学会部的同志建议办一份学会工作研究与交流的杂志,与会同志一致赞成。后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终于办成。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从《发明与创新》杂志2005年第7期上读到王文光、李志超、宋正海等20位科技工作者共同提出的《重视开发民间科学呼吁书》,不禁为之心生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