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些时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主张把通讯写短,并提出人物通讯最好只写其生平的一个最具特色的事例,所举的例证是《史记》中的曹沫传。但有的同志说,《史记》里那样写可以,报纸上那样写不行,只写一个事例太干瘪,撑不起来。我仍然坚持人物通汛“只写一例或数例”的主张,反对写一串或一堆事例,因为不如此人物通讯就短不下来,长风就刹不住。认为写一个事例“太干瘪,撑不起来”的看法,是不能成立的。空言无力,还是举正拿在手边翻阅的《旧唐书》中的《白孝德传》全文为例。白孝德,安西胡人也,骁悍有胆力。乾元中,事李光弼为偏裨。史思明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率铁骑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著的《史记》,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阅读《史记》的人物传记,使人宛如置身于光彩夺目的画廊,看到了数以百计性格迥异、各具神态,曾经在历史舞台上演出过威武雄壮的活剧的著名人物。这些人物塑造得如此成功,是和司马迁长于运用典型事例和细节把人物性格写得鲜明突  相似文献   

3.
孙敬诚 《新闻窗》2014,(2):25-26
新闻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以事实说话,人物通讯写作自然也不能例外。每一篇人物通讯都包含着大量的事例。所以,写好人物通讯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把采访得来的事例有机地串连起来,让它们更好地服从、服务于所要表达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我们《陕柴报》创刊迄今,曾发表了许多人物通讯。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编釆人员和通讯员把笔触伸向身边的先进人物,把焦点对准时代精神这个闪光点,写出了大量质量较高的人物通讯。我自己就曾在编辑之余,釆写了50多篇人物通讯,人物专访和人物特写。我有这样一个体会,那就是一篇人物通讯要抓住读者,从写作上得把握好标题,开头、正文、结尾几个环节。人物通讯,标题是点睛之笔。我们《陕柴报》发表的人物通讯,标题比较有特色,象《且看‘哥儿们’重抖擞》、《划线行当无名草》、《‘大胡子’轶事》、《劳模行列新面孔》、《放飞小天鹅的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开展反腐败斗争高潮之时,《人民日报》1993年10月24日一版发表了一篇《高唱正气歌的人》的文章。这是篇人物通讯,写得平直朴实,清新淡雅,但却很感人,特向新闻界的同行推荐,并作点评价。 选择典型材料,以过硬的事例打动读者,是这篇通讯的突出特征。我们知道,事例典型是写好文章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如果有了好的主题,没有典型的材料去表达,是不会奏效的。因此在通讯中要托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来,主题确定之后,一个很大的工程便是挖掘和选择典型事例。这篇通讯所选择的6个主干事例,个个过硬,掷地作响,步步深入,把财务助理员龚云华一身正气、秉公办事的精神境界,放在一个个尖锐的矛盾之中:团长批的条子该不该报?政委出差坐出租车票给不给报销?主管后勤的副团长签过字的公差费要不要再审批?几个事例紧紧扣着“高唱正气歌”这个主题,形象地刻画龚云华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令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6.
<正>新闻是文学的一种,文学即人学。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写新闻即是在写人,消息也好,通讯也罢,因方式手法的不同,表现人物的方式也就各异。有些人物是正面表现,有些人物隐藏在事件的背后,或明线或暗线,无论哪种表现形式,只要认真阅读思考,都会发现人的影子在其中,也即是说,新闻作品都是在写人物。说到写人,创作了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美誉的《史记》的司马迁,溶新闻和文学于一体,是人物写作方面的集大成者。《史记》人物性格鲜明,人物语言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物通讯的写作(上) 人物通讯是以写人为內容的一种报道,也是通讯体裁中运用较多的一种写作。它同人物消息写作的区别,主要是用较详尽而形象的文字,描述人物的活动及其事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或性格特征,从而使读者受到感染或启迪。从报道的内容来说,人物通讯可分为个体人物通讯和集体人物通讯。所谓个体人物通讯,即报道一个典型人物的事迹。比如,穆青等同志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见《中国优秀通讯选》(下)211页],集中写焦裕禄担任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后,带领全县人民为改变这个灾害连年的贫困地区面貌而奋斗到最后一息的感人事迹,反映出一个优秀干部  相似文献   

8.
读《史记》已非第一遍了。但每读一次,都有温故如新之感,依然会深深地被它吸引住。它是一部史书,同时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从读史的角度读吋,每有置身秦汉乃至上古的感觉,因为它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社会矛盾与斗争;我从读文学作品的角度读时,又仿佛当时那些人物就在我身边,与我生活在一起,因为它写的那些人物,栩栩如生地都一一活跃在我眼前。是的,历史可说就是人物的活动。无论作为历史还是作为文学来读《史记》,《史记》中那些人物的无比生动性,都是其史学价值、美学价值的最重要源泉之一。《史记》中所写到的人物,真是“白公卿大夫以及儒侠、匠人、佞幸之类,其美恶谪正,喜怒笑哭爱恋之情,跃跃楮墨  相似文献   

9.
在我刚刚走上新闻工作岗位时,一位相熟的作者因所写的一篇人物通讯而引起争议,他在困扰中跺脚发誓:“以后再也不写人物了”。好心的同事也劝他:“今后要写就写集体,不要写个人。”后来,在工作中我也发现,一些领导、先进人物在接受采访时,屡屡谦虚:“不要写我,还是写集体吧。”爽直者吐出知心话:“人怕出名猪怕壮。写了我个人反而对我不利,你要是真心爱护我,就去写别人。”这些现象的背后告诉我一个问题——人物新闻有着特有的社会影响。在我重读了优秀长篇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碌》之后,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在我心中升腾:  相似文献   

10.
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通讯体裁。报纸上的人物通讯主要是报道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与先进思想。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报道先进人物的通讯呢? 宣传先进人物,反映时代精神 宣传先进人物是我们社会主义报纸的一项重要任务,正如列宁所指出的:“用生活中的生动的具体事例和典型来教育群众”,“是报刊在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论我们报纸的性质》)列宁还指出:“要使大家熟悉并大力宣传任何一个多少有点出类拔萃的地方工作人员,使他们成为大家的榜样。”(《列宁读报),苏联《新闻工作者》1980年第…  相似文献   

11.
《高唱正气歌的人》(见《人民日报》1993年10月24日出版),这篇人物通讯写得平直朴实,清新淡雅。但却很感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篇通讯主题新颖,发表在全国开展反腐败斗争之时,紧密配合了宣传形势。特别是在全国各地先后曝光一批大案要案,反面人物纷纷在报台上亮相之际,推出龚云华这位一身正气,秉公办事的财务工作者,无疑使报纸增加了正面宣传的份量,令读者鼓舞。 刻意选样典型材料,以过硬的事例打动读者,是这篇通讯的突出特征,我们知道,事例要典型是写好通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如果有了好的主题,没有典型的材料去表达,是不会奏效的。因此,在通讯中要托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来,当主题确定之后,一个很大的工程便是挖掘和选择典型事例。这篇通讯所选择的六个主干事例。个个过硬,掷地作响,步步深入地把财务助理员龚云华一身正气,秉公办事的精神境界, 放在一个个尖锐的矛盾之中:团长批的条子该不该报?政委出差的出租车票撕不撕?参谋长的二等舱船票给报销不报销?主管后勤的副团长签过字的公差帐要不要再审核?几个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人物通讯的写作(下) 其三,人物的思想往往是通过人物具有特征性的行动来表现。在写作时,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的特点和具有典型意义的行为着意描绘,才会把报道的人物写深写“活”。如果一篇人物通讯,只是作者介绍报道的人物如何了不起,或者是用几个事例说明他有这个优点那个成绩,读起来定会乏味,更无法打动读者。有位老记者谈起人物通讯的写作说过这样的话,一篇通讯就是名字加例子——某某某工作不怕困难,举一个例子;某某某关心群众生活,再举一个例子。这  相似文献   

13.
做记者二十多年,作为重要新闻体裁的人物通讯,虽然写了不少,有的还获得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一个种粮大户的“系统工程”》),有的获得全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一对亲兄弟两个状元郎》),近8000字篇幅的《益民之歌》发表后,还被江苏省淮剧团改编成六幕大型淮剧上演。但时过境迂之后,我问自己,这就是我所追求的人物通讯么,人物通讯就应该这样采写么?  相似文献   

14.
怎样运用人物语言?这是写好通讯、特写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原《人民日报》记者、曾被丁玲誉为“非常会写文章的作家”白夜同志,在人物语言的运用上颇有点艺术路数,其重要的一条,就是:把握人物语言与叙述语言的同一性,以强化人物语言的表达效果。运用人物语言要切合人物身份、年龄层次、职业特点、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这些在白夜的通讯、特写中,在他的1981~1986年陆续出版的《剪影》、《侧影》、《留影》、《掠影》四个散文特写集以及长篇报告文学《天桥》中,都有好多典型事例、毋须繁琐赘述。值得提及的是,他运用人物语言,不仅在人物语言本身上下功夫,而且还在人物语言之外的叙述语言上花力气,这是颇有独到眼光的,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人物通讯是一种重要的通讯体裁。它以写人为主,用详尽而生动的笔墨记录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描述先进模范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以感染和教育读者。 人物通讯的写法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写“全人全貌”,表现人物的一生,为人物全面“立传”,如长篇人物通讯《伟大的战士》就是这样,它鲜明而又重点突出地记述了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光辉一生;二是写人物的某一阶段或某一侧面的事迹,为人物重点“素描”,如人物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以下简称《孔繁森通讯》)就是这样,重点记述了孔繁森两次进藏的先进模范事迹。这两种写法比较而言,后一种更为常见。 人物通讯在文体上属于记叙文,其写作要求与记叙文并没有很大区别。但是,人物通讯既然是一种独立的通讯体裁,其写作上也就必然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一般地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事写人,以事托人  相似文献   

16.
著名历史学家郭沬若曾推重新闻记者是“当代的太史公”。的确,我们新闻工作者都在采写“当代的历史”,是时代的见证人和记录者。《史记》中最引人入胜的是人物列传。记者采写人物通讯,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正是釆写当代历史的人物列传,为推动时代前进的人民中许许多多优秀分子和代表人物写下“历史的一页”。有人不是常说新闻作品是所谓“易碎品”,只有“一天的生命”吗?但优秀的人物通讯,是有一定的时间保留价值的。人物通讯也最有可读性,对读者有吸引力。精采的真正典型的人物通讯在建设精神文明方面也能起到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北京晚报上有一种“一分钟小说”,人们站着一口气就看完了。由此,我联想到报纸上经常发表的人物通讯。同样是写人,小说可以短到“一分钟”能让人看完,人物通讯能不能也写得短一些呢? 现在一提到人物通讯,人们总把它和“大块大块”联系起来,通常万字左右,一版转二版。要说用三、五百字写一个人物,那就只能算“人物新闻”。似乎人物通讯与人物新闻的区别,就在一个比较长,一个比较短,人物通讯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个“有泪不轻弹”的人。然而,在拜读荣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通讯《解读“弱女人”》 (载《解放军报》 1999年 10月 4日 3版 )时,我却几次禁不住老泪纵横。   这篇作品的别致之处是,它没有像写一般的典型人物通讯那样,拉开架子来多侧面地展现一个人物的思想和风貌,而是精心选择了主人公在丈夫逝世前后的几个感人的片断,用一个“弱女子”的低调,唱出了一个“女强人”的颂歌。   我们还是深入到作品内部,来细细解读这篇《解读“弱女人”》吧。   □此文的开头是很精彩的。   有人对她说:“刘金珍,你的事迹比韩素云感人多…  相似文献   

19.
石勇 《新闻前哨》2004,(9):45-45
写人物通讯,细节描写必不可少。如果说生动的事例和典型的环境是人物通讯的主体和骨干,那么精彩的细节就是镶嵌于其上的一颗颗闪光的珍珠。生动、精彩的细节,往往更加真实地体现人物的情感和精神,增强人物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梁海柱 《新闻窗》2011,(1):46-47
事例在人物通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提炼人物精神的基础,也是打动读者的力量源泉。一篇通讯作品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例处理得到位与否。2004年4月.原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因公殉职后,中宣部组织大批媒体记者对她的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并结集成《任长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