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数学教师课堂话语的本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课堂话语是教师向学生传达信息的主要方式,也是教师调控学生课堂行为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数学教师课堂话语主要是指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其知识储备和相关生活经历,结合学生在知识储备和相关生活经历等方面的特点,对数学教材话语进行双向解读的结果.包括:(1)自然性话语.具有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等特点;(2)专用文字话语.具有层次性、逻辑性等特点;(3)专用符号话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精确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对一节大学英语课堂师生话语量及百分比的分析及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教师话语和学生语言输出之间的课堂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课堂话语在教育实践场域中是教师表达个人知识常用的载体,以课堂提问、课堂评价等形式时刻影响着师生交往。透过教师课堂话语可以透视当下课堂生活中师生交往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切入点转变教师与学生交往的观念和形式,探讨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交往方式。  相似文献   

4.
谢佳佳 《高教论坛》2020,(10):49-52
教师话语是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教学和传授知识的重要媒介,在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课堂观察,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权力距离角度对中国大学英语课堂和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话语进行研究。根据权力距离在课堂中的表现,从课堂话语量、问候语、提问语、反馈语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外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存在差异,与学生间的权力距离不同。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话语的交互,而教师的话语直接决定着教学计划实施与教学质量的保证.对课堂中教师、学生的话语量,话语的表达方式,话语转化及在话语转化过程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求课堂教学情境中有效师生话语互动的策略,唤起师生对话语的意识与关注,以期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外英语教师话语量和提问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中外英语教师话语中话语量和提问方式两方面的特点,探究提问方式对学生语言习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外教师话语总量差别较大,但总的话语占据相应的课堂的比例相似;(2)中国教师提问的总数远远超过外籍教师提问的数量,中外教师提问的展示性问题均比参考性问题多;(3)从总体上看,参考性问题可以增加学生的语言习得机会,但从个案分析,参考性问题并不一定保证较多的学生参与和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习得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教师课堂话语是教师向学生传达信息的主要方式,也是教师调控学生课堂行为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中,无论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发展智力,还是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是借助教师和学生的语言来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通过话语进行教学对话和交流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同样具有语言课的特  相似文献   

8.
孙彩霞  曹静 《教育评论》2023,(8):147-152
课堂消极沉默是学生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由于自身原因以及教师和课堂情境的影响,采取的一种不作为的话语行为。探究式交谈是学生与老师为了回答或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通过交谈对某一问题形成一致的意见而发生在学生彼此感到舒适安全话语环境中的一种辩证性课堂话语互动形式。探究式交谈对改善课堂消极沉默现象有重要的意义,破解课堂消极沉默问题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交谈内容与生活世界的融通,引发学生共鸣;建构共生、创生的师生共同体,释放课堂活力;打破思维路径依赖,提高师生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9.
课堂话语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论证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建构科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对六节高中化学优质课上的论证话语进行了序贯分析,探查学生话语的论证水平以及不同类型师生话语间的互动序列关系.结果 表明:(1)学生普遍具备基本的论证素养,但含有反驳元素的高水平论证话语较少;(2)教师提出高阶思维问题更有可能引发学生高水平的论...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教学风格的特征差异,实现教师教学风格的科学测量,对于远程教育中个性化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教师教学风格的测量主要是通过观察归纳和测量量表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无法适应远程教育对教学风格判定的需求,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教学风格的建模和测量。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首先提出了一套面向多媒体课堂的话语分析编码系统,然后利用该编码系统从话语类型、话轮转换和话语词汇三个方面研究了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话语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在课堂话语类型和话轮转换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而在话语词汇方面则没有明显的区别。最后,文章探讨了一种基于课堂话语特征的教师教学风格建模与估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