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辽、西夏、金时期,汉族建立的中原宋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并立,各政权之间以正统相标榜:宋承周统,金承宋统,辽承晋统,西夏承唐统,并为其正统论寻找德运依据。相比于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宋朝在构建正统地位时有着文化和地域上的天然优势,宋朝立国之初便有德运之争和正统意识,而辽、西夏、金则是随着文明发展程度的不断加深,进而利用德运等多种手段塑造自身正统地位。宋、金将德运作为一种显性和必要的手段来确立自身正统地位,火德和土德分别是宋、金官方论证后的法定德运;辽、西夏更多的只是将德运作为一种塑造自身正统地位的参考依据,其德运并未上升到法定德运的地位。辽、西夏、金利用德运来构建自身正统地位一举背后反映了汉文化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有力影响及少数民族政权的“中国”认同观念。  相似文献   

2.
这一时期大多数历史教科书编写者能以崭新理念正确认识民族关系,尤其是在看待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上做到一视同仁;积极肯定了少数民族人民和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华民族发展壮大过程中的积极贡献,强调在民族复兴中休戚相关以及所共同担负的伟大而光荣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草原本位主义是我国古代游牧民族所建政权的通病。除了极少数的少数民族政权最后能成功汉化,大多都因这一政策而导致民族矛盾加剧,政权崩溃。元朝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取得全国大一统的少数民族政权,其草原本位主义的影响更是深远。其短暂的国祚和元朝所实行的草原本位主义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许多少数民族建立过政权。这些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它们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不仅是政权之间的关系,更反映了民族之间的关系。这些古代少数民族政权,尽管有不同类型,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有其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缠足习俗起源于北宋,没落于民国。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缠足习俗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也大不相同。宋代时以小脚为美的审美观念,驱使缠足从理想走向实践;元代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汉人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是缠足习俗发展的最重要动力;明代时缠足习俗才真正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清代统治者屡禁缠足而不止,不仅有汉人的抵抗和缠足习俗早已深入人心等观念上的原因,还有禁令不彻底,措施不合理等制度上的原因。近代西方文明的传入,社会的大变革,终结了中国缠足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正>设计思路辽宋夏金元时期上承隋唐五代,下启明清二朝,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中国虽然处于分裂状态,但各族政权都不自外于中国,“对中华民族政治和文化皆有高度共同认知”[1]。虽然这一时期战争和冲突时有发生,但是各族之间和平占据主导,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彼此共生共存共情,共同谱写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推动了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格局的形成。“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文明是由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不仅要了解汉族人和汉族王朝的历史,也要了解少数民族和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各个王朝或政权的历史”[2]。  相似文献   

7.
族名与政权     
课本第138页《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上“五代十国”周围分布着“渤海”、“契丹”、“吐蕃”、“回鹘”、“南诏”等少数民族及其政权,如此把政权与少数民族名称混杂在一起,容易使人误解为“南诏”政权与“五代十国”前期的诸政权并立。其实,南诏政权在920年已被“大长和”政权取代。族名与政权$陕西省商州市大荆中学@周永献  相似文献   

8.
唐五代时期的渤海政权曾是一个有较大影响的地方性少数民族政权,在对其历史发展进行研究中,其灾害方面的研究空间较大。从古代文献记载出发,对渤海政权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了深入探究。探究其所发生的自然灾害种类,各种自然灾害的具体情况及其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提起十六国少数民族政权,史家往往着重“五胡乱华”,“十六国交递混战”、“中原地区经济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汉族惨遭杀戳”等史实;更有甚者,将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后,同同期(公元四至五世纪)蛮族入侵罗马帝国等同起来,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无秩序的”、“黑暗时代”。这一看法有失偏颇、固然十六国时期各民族政权先后入主中原,使中原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物质文明倒退、政治混乱、文化衰落现象,对历史似乎是  相似文献   

10.
辽代是公元10世纪由契丹贵族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在100多年的立国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刑罚原则。但其法律刑罚原则一方面由于受游牧民族习惯和君主至上之权的干涉,不断遭到破坏,另一方面,这也是契丹游牧文明和中原汉文明互相借鉴、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华夷秩序"是以古代中国为中心的一种国际秩序,其根基是中原王朝发达的经济和高度的文明。"华夷秩序"下中央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本文从古代中国边界的范围入手,循着古代中国边界的特点,分析古代中国边防的性质,进而探寻古代中国边防对当代边防的启示,以期从边防视角对"华夷秩序"下古代中国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间的关系进行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十六国时期北方各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在辽河流域最为突出的少数民族政权是鲜卑慕容政权。随着慕容氏政权的不断强大,其所控制的辽西地区便逐渐成为辽河流域的政治中心。慕容氏统治辽西时期,不但政治稳定,其封建统治方式和发展经济的各种措施,也极大地推动了辽西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以前辽河流域最为发达的辽东地区,从公孙氏政权灭亡后,便失去了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势。其地位逐渐被辽西所取代,从而形成了辽西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3.
“高句丽”一词的翻译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一词在历史上曾有三种含义:一是作为族称,指高句丽族;二是作为地名,汉时曾设高句丽县;三是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地方少数民族政权(作为地方少数民族政权时,其名称也合有地名之意)。作为我国一个历史专业名词,它究竟应该如何翻译,也就是应当如何用罗马(拉丁)字母拼写呢?在对目前我国出现的几种拼写形式分析的基础上,文中认为应该严格按照《汉语拼音方案》规范拼写为Gaogouli。  相似文献   

14.
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对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巩固与发展尤为注重,本文通过对清前期北疆蒙古、西北新疆、东北、川藏及东南沿海治边内容的梳理,简单分析清代治边方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基本经济区的概念由著名的经济学家冀朝鼎先生提出,认为只要哪个政权掌握了基本经济区,哪个政权就能取得对全国的统治权。这一理论的提出为认识中国历史尤其是改朝换代的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这一理论并不能解释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政权更替,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相交织的时候,这一理论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互市贸易一度盛行。法律规定互市管理机构严格管理互市,稽查货物、征收商税。北宋对互市中的粮食、弓矢兵器、锦绮绫帛、青盐等商品进行限制,对官员违反互市法律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互市”的法律全力维护国家安全,以律、敕、令、格、式为表现形式,重赏法律执行者与告发者,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呈减轻趋势。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互市”的法律实施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7.
鲜卑探源     
鲜卑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晋与十六国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先后建立过十几个政权,是我国历史上建立政权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8.
古往今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民族数不胜数,建立过大大小小政权的也不在少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一个和谐包容的大家庭。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民族发展的历史,本文从少数民族的发展史,少数民族与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关键时期,少数民族与其他民族融合的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十六国时期,匈奴族在北方建立的四个政权,既不同于以往的匈奴政权性质,也不同于同一时期其它少数民族政权,它们具有自身特点.该期匈奴政权具有浓厚的封建性质;除汉人之外唯我独尊的民族心理;吸收汉民族表层东西多,重封建礼法制度、文化建设而轻经济建设,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其国祚短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通过两汉王朝对高句丽政权的认可、魏晋中原王朝对高句丽诸王的册封及隋唐对高句丽的册封与征讨,论定高句丽族是中国东北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高句丽国是中国边疆地区的地方少数民族政权,它与中原王朝的矛盾属于国内民族矛盾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