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对失能老人的照护决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基于CHARLS数据,从机构照护和保姆看护两方面,考察失能老人经济收入对正式照护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受经济收入限制,绝大多数失能老人不使用正式照护。失能老人经济收入对使用正式照护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仅限于保姆看护的使用。老年人失能程度不仅约束其经济收入对正式照护的使用,也制约非正式照护对正式照护的替代效应。具体来看,轻度失能情况下存在这种替代效应,中重度失能情况下,非正式照护与保姆看护则呈现补充关系。经济收入和社会支持的差异性导致城乡失能老人对正式照护的使用不同,城市失能老人倾向于使用正式照护,而农村失能老人倾向于使用非正式照护。因此,要通过政府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等手段构建多元化照护模式,拓展正式照护的途径,同时构建农村互助养老网络。  相似文献   

2.
在人口老龄化的各种矛盾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失能老人数量迅速增长,失能风险积聚增大,对家庭与社会的负担愈来愈重,致使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压力和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青岛市城乡失能老年人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目前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的现状、问题,从实际出发提出加快青岛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人口老龄化的各种矛盾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失能老人数量迅速增长,失能风险积聚增大,对家庭与社会的负担愈来愈重,致使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压力和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青岛市城乡失能老年人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目前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的现状、问题,从实际出发提出加快青岛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被日益关注的今天,处在社会最底层的贫困失能老人更应该得到社会的重视,应该对他们优先提供照护社会救助。通过对美国的照护社会救助制度进行介绍和分析,梳理美国在照护社会救助标准的设定、救助服务的提供、救助制度的支出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可对我国照护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家庭小型化、核心化和空巢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快速退化。武陵山片区农村失能老人经济上极度贫困,长期照护问题更为严重。面对庞大的武陵山片区农村失能老人群体,单纯依靠家庭、政府、市场都无法满足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需求,需将传统的家庭照护、社区照护与机构照护有机结合,创建社区居家照护模式,培育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和家庭等多元化的照护服务供给主体,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有力补充与更新,能很好地解决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6.
完善上海居家高龄失能老人亲属照顾者的社会支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属照护居家高龄失能老人仍是中国现阶段和今后较长时间内的主要照护形式。目前国内关于老年照护的研究集中于老年人本身的照护需求,而对亲属照顾者的照护状况、困难和需求研究不够深入。"高龄体弱老人照顾者需求和心理健康状况"课题组于2010年4—10月对上海市720名户籍城市居家高龄失能老人及其主要亲属照顾者所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目前上海居家高龄失能老人主要亲属照顾者的照护呈现女性居多、中老年退休者为主、经济条件适中、照护时间较长和照护责任心强的特点。照顾者在照顾过程中面对生理、心理和经济的压力虽然能够积极采取自我解压的方式,并从家庭获得支持,但同时对政府和社会提供支持也提出了迫切需求。为此,需要通过健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强化小区为基础的居家服务,加强照护知识技能培训,组建照顾者互助小组,完善以亲属照顾者需求为中心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7.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的改变,独立能力逐渐减弱而依赖性开始增强。我国老年人口较多,且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时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老年人群长期照护服务需求较大,目前我国老年人养老仍以居家养老为主,而对于失能老人,居家养老的质量则令人堪忧。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失能老人照护模式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家庭对老人的支持包括物质支持、行为支持和情感支持。"支持"的实质是家庭为赡养老人需要投入时间和经济资源。基于福利分析模型,时间—经济投入的多少决定着老年人的福利水平,投入量与家庭的社会经济特征有密切关系。从现实出发,家庭支持是保障和提高农村老人福利的重要途径,同时提高农村老人的福利也需要社会养老保险的支持,二者是一种功能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各国不断进入社会老龄化,需要为一些行动不便或失能的老年人提供长期服务,以满足其生理和心理需求,老年人已成为长期照护的主要对象。本文研究了发达国家利用不同筹资模式应对老龄化社会服务需求,从中借鉴以发展我国老年长期照护服务,满足我国老年长期照护服务的资金需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社会早已悄然而至,随之而生的养老服务产业也蓬勃发展,中药药膳在老年人的康复保健中有很大的作用,因此老年人对中药药膳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失能老人群体,他们身体机能下降,行动不便,难以自主摄取食物,因此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文章主要通过研究国内外失能老人尤其是卧床老人及鼻饲老人的营养膳食现状以及中药药膳的营养膳食价值,以探讨中药药膳在失能老人营养膳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失能老人的不断增加,河北省老龄化呈现出规模大、增速快、负担重的显著特点,老年抚养比不断攀升,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河北省长期照护保障资源存在严重的错配问题,主要表现为养老金不足,长期照护制度碎片化,长期照护设施空置率高,照护人力资源严重匮乏。因此,应尽快建设以长期照护支付体系为保障、以长期照护人力资源为核心、以长期照护机构为支撑、以长期照护评估机制为基础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推动智慧养老的发展,探索共享养老新模式,以满足未来超老龄化和重度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有关需求,探讨在教育部"1+X"失智老人照护证书制度下,我国失智老年人照护人才培养模式,以便培养出符合照护需求的人员,减少失智老年人的照护问题.方法:运用访谈、调研、实践等方法,探析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结果:"1+X"失智老人照护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当前照护服务需求,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13.
失能老人由于其身心特点,在入住养老机构后比一般老人更容易出现适应障碍,从而影响其生存质量。日本养老机构以介护理念为指导,强调尊重老人主体性的自立支援,将其贯穿于整体的护理服务计划之中,充分满足失能老人尊严养老的需求。日本养老机构在设置安养环境、促进内部群体交往、提供精准化护理、挖掘老人潜能优势等方面的实践,为我国医养型机构建设失能老人生活适应的社会支持体系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府的社会福利社会化为海外移民参与侨乡社会福利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法律的依据,侨乡弱势群体的大量存在和老年人对社会福利需求的增加,为海外移民的慈善参与提供了空间和动力。改革开放后,海外移民在广州侨乡慈善供给老年人福利,由孤寡老人、生活困难的老人扩展到全体老人,由老有所养到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由临时性的提供福利到设立基金长期提供福利,体现了新时期海外移民资助老年人福利发展的趋势,拓展了中国社会福利社会办的途径,为其它地区兴办社会福利事业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式。  相似文献   

15.
应对我国的老年龄化社会,不仅要注重老年人的经济福利,更要注重老年人的文化福利。重视老年人的文化福利是国际共识,是老年人的迫切要求,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可以避免由老年人整体文化水平低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我国的老年人文化福利非常匮乏,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老年人的文化生活都十分单一。匮乏的主要原因在于老年人文化福利的资金不足和执行相关政策的形式化。我国的高校图书馆的雄厚资源相对闲置,可以创造性的使之成为老年人文化福利的提供者。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衰落,构建正式社会支持体系,从而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福利状况是一项重要的政策命题。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3年的数据,本文通过建立Ordered Probit模型,考察了社会支持对我国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正式社会支持还是非正式社会支持均能够改善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不过,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对不同居住安排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就75岁及以上的空巢老年人而言,其主观幸福感更多地依赖正式的社会支持。本文从制度、政策和文化三维视角提出如何强化对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以改善农村老年人福利状况。  相似文献   

17.
老龄化与少子化的叠加出现,监护权缺失的高龄孤寡、失能失智等困境老人的增多,需要政府和社会机构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借鉴美国的特殊需要信托,日本的意定监护契约,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安养信托等监护模式,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建立失能失智老人的政府强制信托和孤寡失独老人的意定监护信托。政府履行监护职责,社会承担监护责任,加强人身照护和财产信托管理,提升社会养老供给能力,推进我国老年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对失能老人的养老生活关注较多,而对健康老人的关注却较少。健康老人闲暇时间较多,闲暇生活满意与否是衡量他们养老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由于缺乏足够的关注与支持,许多社区的健康老人缺乏合适的公共活动场所和设施,也少有社区组织引导和组织他们开展活动,这导致了大部分健康老人闲暇生活不够充实、满意度不高。为了提高健康老人的养老生活质量、推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我们应鼓励年轻人与父母同住或就近居住,并为老年人建立合适的社区活动场所和设施。同时,我们还应加强社区组织在引导和组织健康老人闲暇活动中的作用,也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健康老人组织和管理自己闲暇生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失能、半失能老人逐年增多,高龄人口患病率高,发病时间长,引发了社会对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广泛关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为老年人养老提供了新的价值导向和战略支撑。作为衡量老年人养老质量的重要表征,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可以引入嵌入性理论,基于现状和问题的分析优化发展路径,促进老年人生活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发展迅速,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对养老服务、诊疗护理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日趋凸显,进而以医助养、医养结合的创新型养老模式应时而生。文章考察了我国医疗结合养老模式的现状,发现其存在医疗服务水平受限、资金渠道狭窄、养老与医疗衔接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亟待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完善服务体系,推动我国养老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