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薇 《时代教育》2007,(9Z):22-22,26
英语中有相当一部分词,汉语中没有与之在任何上下文中都固定不变的对应词。这样的单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需要译成不同的汉语词。这类单词都有一个最根本的意义。这个最根本的意义是该词的灵魂。从英语思维角度讲,它在不同的上下文中的意义是固定不变的。然而在英汉翻译中,由于汉语表达习惯与英语不同,不能把这个根本意义的汉语意义固定不变的应用在不同上下文的译文中.而需要结合不同的上下文按照汉语习惯,给以不同的“译法”。从翻译角度讲,要想准确透彻掌握一个单词的意义,区分它的根本意义与译法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初中阶段关于“花费”一词的译法常见的有以下五个:buy,cost,pay(for),spend,take。很多学生对这几个词的用法似懂非懂,使用起来常常出错。为方便同学们在使用过程中正确地“花费”,现将其用法辨析如下:Ⅰ.spend表示“花费时间或金钱”,主语是人。其常见句型为spendmoneyonsth.或spendtime(in)doingsth.。例如:Shespenttoomuchmoneyonclothes.她在衣服上花钱如流水。Ihavespentfourdays(in)doingthework.做这项工作我已经花了4天时间。Ⅱ.pay表示“付款”、“给……报酬”,常和介词for连用,主语是人。其常见句型为paysb.somemoney/paymoney…  相似文献   

3.
语言学界的所谓“外来词”,值得调研。如“卫生”,古籍里就有,但后来又确实受外来事物影响。至于“西方字母词”只能算外语的词语缩写(或代称)。但用汉字书写的“拜拜”又无疑是外来词,因为跟“再见”在词的风格色彩上显然中外有别。  相似文献   

4.
谈英汉翻译中的“一词多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一帆 《考试周刊》2010,(38):75-77
英语语言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便是一词多义,在众多意义中选择既忠实原文又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译词,做到"一词多译",则显得尤为困难。词义选择恰当,译文才能忠实地表达原文意思,否则译文将晦涩难懂。本文引用一些英译汉时的例子,从词语搭配、上下文、引申义、词汇褒贬及民族文化等几方面探讨了选择和确定词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当今,"创新"一词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极高,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热词"。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呼唤创新的时代。主要介绍的是如何用俄语准确、得体地表达"创新"这个词的含义,如何将其译成俄语,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词类,不同的变化形式进行正确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中日交流从古至今约一千七百年,在此过程中,外来词成为中日两国语言接触的"见证"。日源外来词在汉语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日源新词不断增加。有些词来源于汉语区不为人知。本文通过对"写真"一词的考察,探究"写真"一词的来源,引入,意思的转换,以及目前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的“体”概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到“体”(aspect),一般认为它是一种语法范畴。《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中说:体是“动词的一个语法范畴,用添加前缀、后缀或变化中间元音的方法来表示。‘体’表示的时间概念不多,而是表示所叙述的动作的类型和动作是否持续。”(第30页)《语言学和语音学基础词典》说:体是“对动词作语法描述的一个范畴(与时  相似文献   

8.
克隆(clone)一词,常在生物学和医学文章中出现。近代,单克隆抗体的生产,“生物导弹”的开发以及“靶弹疗法”的逐步实用化,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鉴于中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要求,现就克隆一询作一简单介绍。克隆,又称无性系,或无性繁殖系。此词源于希腊文,表示用离体的细枝或小树枝增殖  相似文献   

9.
本文尝试以意象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为支撑,揭示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背后的认知理据。本文认为,这一现象是事物意象性突显和概念合成的结果:一方面,事物本身的属性和观察者的视角转换是导致事物意象性突显的内因和外因,反映在语言中,便出现了"一名多量"现象。另一方面,人类跨越心理空间的联想能力和合成多个空间的概念化能力造就了名词和量词的超常搭配,从而大大丰富了名量词的组合。  相似文献   

10.
彭洪明 《海外英语》2011,(14):180-181,188
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其原因是基于不同民族思维模式及相关社会背景和文化差异造成的。从而给英汉翻译造成困难,因此,在翻译时不能局限于源语言的结构,必须打破原结构,改变词性,将原英文中的非动词翻译成中文的动词的现象非常多见,否则就会在翻译实践中,常常出现从英语译成的汉语诘屈聱牙,文理不通,英译汉时表达语是汉语,可是语言结构基本上是英语的。她试图从阐述英汉两种语言表达的差别来说明英译汉中的英语词汇翻译时需要译成汉语动词的必要性,并且对此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并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1.
许友国 《初中生》2002,(30):34-35
"花费"一词在英语中译法颇多,且用法各有不同,现辨析如下: 1.spend意为"花费时间(或金钱等)",常用于构成句型spend…on sth.或spend…(in)doing sth.中.例女如: The girl spent too much money on clothes.那个女孩子在衣服上花钱如流水.  相似文献   

12.
13.
颜色词不仅表达客观世界的色彩,还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由于中西不同的文化,颜色词在翻译中会产生误译的现象。英汉颜色词文化内涵差异的表现形式包括英汉颜色词使用错位、英汉颜色词含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象、英语的表达与颜色无关。在汉语颜色词的英译中应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深入理解颜色词不同的文化内涵,真正起到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助卡特(Katan)的感知过滤[2](perception filters)理论和跨文化交际学[5]有关的理论就翻译中针对同一源语文本出现多种译本现象作一简明的理论上的解释。本文在介绍卡特的理论之后,给出了一种翻译模式,在此翻译模式中,翻译是一种有着两次交际过程的跨文化交际。本文的翻译模式明示了导致一本多译现象的众多因素:译者个体之间的差异、源语和目的语结构系统的不同、文化背景多元化等。由于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感知的多元化,而感知是对符号赋予意义的过程,其多元化将导致对同一源语文本解读的多元化并最终产生一本多译现象。  相似文献   

15.
海峡两岸对英源外来词一词两译现象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曾经隔绝对立并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发展,海峡两岸在对英源外来词的翻译使用上,出现了一词两译的现象。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出两岸在翻译外来词方面的一些共性和差异以及规律。  相似文献   

16.
“玩玩儿”一词,使用频率极高,其本意也挺明确,就是“娱乐娱乐”“开心开心”。比如“到公园玩玩儿”“上山玩玩儿”等。 但,在某些特定的场合,“玩玩儿”一词的含义却远非这么简单。请听《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狐狸钻进羊群,刚叼起一只小羊羔就被牧羊犬发现了。牧羊犬厉声问道:“你想干什么?”狡猾的狐狸回答:“我想和小羊羔玩玩儿。”牧羊犬听了立刻正色道:“听着!老老实实把小羊羔放下!要不,我也和你玩玩儿!”细想这故事编得极妙——狐狸的那个“玩玩儿”显然是诡辩,牧羊犬的那个“玩玩儿”则分明是警告。两个不同的“玩玩儿”,昭示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前分明是泼皮无赖,后则显然是幽默豪迈。自然,就“口才”而言,牧羊犬要远胜于狐狸,因为包含在他的这声“玩玩儿”中的,不仅有深刻的揭露,更有严厉的警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词的音美特征、发展历史及代表人物,作为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文章对其词作及译文从音美方面进行了细致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是中国儒学思想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灵魂的直接体现。儒学典籍英译中,“中庸”二字作为重要范畴经历了西方译者各般阐释和比附。早期汉学家在释“中庸”一词时,颇多承续了亚里士多德的中道观,体现出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诉求,而当代汉学家安乐哲的翻译“切中伦常”则导向了对“中”在生活经验中的重新建构,昭示了儒学西方阐释的新动向,为中国哲学范畴的英译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9.
范英 《鄂州大学学报》2022,(4):32-34+53
汉语“加油”一词,有基本释义和引申义,可使用在不同场合。由于缺乏对等词,“加油”一词的英文译文众多。如何将“加油”这一极其普通而又富含中国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词语传神地翻译成英文值得探究。论文以语料库为基础,探析“加油”一词在不同场合的众多译文,试图给译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对于“译学”一词何时诞生,学者或者语焉不详,或者以为是康熙年间,其实,“译学”一词的出现:至少应该在隋唐以前,公元6世纪,南北朝时即已有之,即比康熙朝要早一千多年,是在佛经翻译中所创用的.而在古代,“译学”一词除了翻译之学的意思以外,有时还指官府的翻译机关,或作翻译官的官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