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福海 《华章》2007,6(10):28-28
新中国土改后的农村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但社会成员也产生了不平衡心理和不满情绪,再加上传统价值取向的影响,阶级意识和政治激情的催化,以及经济利益的驱使,共同促成了土改后农村合作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条件。抗美援朝战争前后,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巢县县委领导广大农民群众有步骤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巢县的土地改革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50年9月初至1950年底为第一阶段,选择典型乡开展土改试点工作;1950年底至1951年6月底为第二阶段,土改工作在全县铺开;1951年7月至1951年12月底为第三阶段,对土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复查纠偏。虽然土改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及时得到纠正,保证了土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巢县的土地改革,改变了农村地区的封建土地关系,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巩固和壮大了乡村基层政权和自治组织。  相似文献   

3.
奠定赵树理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优秀短篇《小二黑结婚》,完成于这样的背景下:“新政权在太行已建立了四年,土改才开始了一年,当时农村有个几乎与土改同等重要的问题是反对封建思想,封建习惯,因为那时不但地主卫护封建,就是一般农民也如此。”(董均伦:《赵树理怎样的处理<小二黑结婚>的材料》)作家正是抓住这一问题,把它变成作品的主题,艺术地加以表现的。  相似文献   

4.
两次土改都是在农村阶级矛盾十分类锐的情况下进行的。大陆采取和经历了清匪反霸,减租退押等方式、措施和阶段。台湾分三步走:推行“三七五减租”;实行公地放领;实施“耕者有其田”。大陆的土改是在总结以往土改历史经验和由党和人民政府领导,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而取得的。国民党由于其在台湾建立了稳固的军事、政治统治,得到农民特别是蒋介石对土改的全力支持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土改在大陆连根铲除了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在台湾它使封建地主经济解体,使台湾农业和工业迅速恢复,当然它只是对封建土地制度的一次改良,很不彻底。  相似文献   

5.
两次土改都是在农村阶段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大陆采取和经历了清匪反霸,减租退押等方式,措施和阶段,台湾分三步走;推行“三五七减租”,实行公地放领;实施“耕有其田”。大陆的土改是在总结以往土改历史经验和由党和人民政府领导,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而取得的。国民党由于其在台湾建立了稳固的军事,政治统治,得到农民特别是蒋介石对土改的全力支持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土改在大陆连根铲除了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的经验基础;在台湾它使封建地主经济解体,使台湾农业和工业迅速恢复,当然它只是对封建土地制度的一次改良,很不彻底。  相似文献   

6.
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同时也开始了桂林农村地区妇女解放运动,各地方重视妇女的发动;妇女在土改中表现踊跃,贡献卓著。  相似文献   

7.
一、让学生读懂什么是插叙《田寡妇看瓜)、(五竿制小语第九册11课)的第二部分(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主要是写南坡庄土改后,田寡妇由每天仍然到园地里看瓜到无心再去看瓜的经过,反映了土改后农村的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其间插入了一段土改前秋生向田寡妇哀求给他南瓜的事,交代了土改后田寡妇仍然坚持每天去看瓜的原因。为了培养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可这样教学:课文的第二部分主要写了什么事?是什么时候的事?第三自然段写的是什么事?是什么时候的事?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1949-1952年底)的海峡两岸土改,这在两岸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皆占有一席要地,大陆土改最终完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台湾土改则是一次充满和平色彩的资本主义改良性质的农业改革。两岸土改亦有不少共同点,两皆程度不同地打击了地主,并促进了两岸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稳固了政权,然而,土改完成后,在两种不同政权下小农经济的历史命运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9.
《邪不压正》是赵树理在1948年发表的一部关于土改内容的中篇小说。小说以恋爱为线索,通过选取土改中不同的四天时间来反映下河村土改过程的全貌。和同类题材相比较,小说《邪不压正》不仅在主题表现、叙事方式和民俗描写这三方面显示了赵树理独特的文学造诣,同时更彰显了赵树理执着为农民写作的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10.
《田寡妇看瓜》这篇课文,是落实“事物和环境”这个训练项目的阅读课文。讲的是土改前,田寡妇年年到园地里去看南瓜;土改开始后,他还是去看南瓜,后来她看到园地里不丢东西了,就不再去看瓜了。作者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环境变了,事物变了,人也变了。阅读时,我们只要抓住了“看瓜”这条线索,把土改前后的情况作比较,就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客,学好单元训练重点。 一、抓住线索,理清思路。这篇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认识建国后十七年农村题材的小说很有必要:这些小说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中国农村从土改到人民公社成立这一发展历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农村生活。从历史的、美学的观点来看,这些小说的成绩是主要的。但在越来越左的政治思潮挟持下,有的作品对现实作了片面甚至歪曲的反映,在艺术上也出现了单一化、模式化等倾向,因此,反映十七年农村题材的小说也有不同程度的不足和缺陷。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迅速发展,土改文化的底蕴被深入发掘出来,土改文化的热能有效释放出来,形成了一个以土改为源头,以三十年改革开放为重点的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新基地的新看点,引起了社会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认真研究这一文化现象,充分认识它的功能,热情扶持它的发展,大力加强对它的管理,是各级党委政府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而又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阶级斗争叙事是周立波土改小说的一个很重要的修辞策略,这不仅表现在作者瓦解了农村中以血缘关系定亲疏的成规,而且巧妙地借助宗法社会所形成的伦理规则为阶级斗争叙事服务;而“革命话语”对“农民语言”的改造和修正这一事实,也恰好说明经过改造的“农民语言”同样能为建构新的社会秩序起到不可替代的政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我国社会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根本变化,农村中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就是反映这一土地改革的一本历史画册。 一九四六年十月,周立波作为一名土改工作队队员来到松江省尚志县元宝区参加土地改革。同东北广大农村一样,这里的人民遭受了日寇、伪满十四年的残酷压迫和封建地主的长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课文:作者叶圣陶,课文写于1953年。作者生动具体地描绘了土改后农民赶集时的喜悦心情和集市的热闹景象,反映了解放后农村的欣欣向荣。教学建议;课文分三段,各段有一个  相似文献   

16.
土改前后,辽宁地区的土地占有关系很复杂,变化也很剧烈,深入揭示与研究这种占有关系及其变化,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当时辽宁地区的社会经济关系。土改之前,辽宁地区的耕地分别为地主、富农、中农、贫雇农等农村各阶层及日本侵略者所占有,其中除日本侵略者以“满拓地”、“开拓地”等各种名目掠夺的土地外,极少数的地主、富农占有了这些土地的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阅读》2007,(11):6-7
长篇小说。作品以1946年中共中央发布“五四指示”,在解放区农村实行土地改革为背景,描写华北地区的暖水屯进行土改的故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我国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曾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出现了向前发展的好现象,但后期却忽略了对有关现象的深层分析,以至夸大了土改后农村“两极分化”的严重性,导致政策上发生转变。有必要重新认识“两极分化”现象并作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合作化运动,是在改革农村封建主义土地所有制之后开始的。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土改的深入,中国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尽管以后在经过农业生产初级社到高级社到人  相似文献   

20.
1950-1952年,华东新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华东新区土改与北方老区土改相比显示出政策水平相对高一些的特点。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中共中央华东局所采取的土改方针及处理地主阶级和与土地有关的工商业者的土地财产、保存富农经济、划分阶级成分、土改干部必须遵循的纪律、发展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是华东新区土改得以顺利推进和胜利结束的中心环节。当时,饶漱石担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华东新区土改是在他的领导下进行的。饶漱石在制定华东新区土改的方针政策措施和领导华东新区土改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饶漱石后来在“高饶反党联盟”事件中犯了严重的错误,中共中央对饶漱石所犯错误的处理是正确的,但饶漱石在领导华东新区土改中的贡献应该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