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个作家,她的悲悯情怀,她对人性的理解,对弱者的同情,对人的基本权利的思考都决定了她的作品方向。方方是个善于思考的作家,她的小说体现了精神的独异性,在对平凡生活的描摹  相似文献   

2.
悲悯情怀是指人类对外界、他人或生命慈悲怜悯的情怀。它宽广有容、平和慈悲,不局限于一时一地一己之身,是人类最高尚的一种胸怀。因为悲悯,我们与  相似文献   

3.
《都柏林人》可存在多种的解读。文本的意义和读者对文本的再造都有其合理性诠释的空间,也许这正是《都柏林人》作为文学典型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方方小说《万箭穿心》书写了女主人公李宝莉心酸、坎坷、历尽磨难的一生,她的悲剧命运令我们同情,但同时也带给我们很多思索与启示。文章通过对《万箭穿心》的解读,从女性关于婚姻的选择、态度、家庭关系的经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作品带给女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方方的《万箭穿心》讲述了李宝莉母亲、李宝莉、小宝三代人的故事,他们作为一个上下承继的家族群体,其家族性格发展十分独特。三代人从自强到自负到冷血,整体呈现出越来越极端,负面性格因素逐渐放大的趋势,换言之,一代不如一代。而这种悲剧的原因在于,李宝莉家族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甚至是缺失,李宝莉母亲对宝莉一味忍、强势的教育,宝莉对小宝教育的缺失,注定了李宝莉家族性格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徐晓梅 《教育文汇》2013,(15):33-34
小说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小说教学引领学生养成悲天悯人的审美情怀,播下善与爱的种子,引领学生成为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人。有了悲悯情怀,学生才会以善良之心去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才能读懂文学作品深层次的内涵,才会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有了悲悯情怀,学生才会自觉地以博爱之心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  相似文献   

7.
哥特式小说始于十八世纪后期的英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特殊流派。尽管哥特式小说只是作为一种边缘文学被时常提及,然而其身影在文学延续发展的流程中一再地浮现并一直延续至今。诞生于世纪之交并风靡于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就诠释了当代哥特式小说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从《传奇》看张爱玲的心灵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那“沧桑看惯”的写作姿态,她那透过繁华喧嚣俯临人生苍凉底蕴的悲悯眼光,甚至对琐屑快乐、浮华欢喜背后透骨的凄凉的清醒认识,无不带有心灵的、精神的形而上性质。这也正是张爱玲比中国现代其他作家,甚至比鲁迅更为独特的地方,因为她开辟的是文学本身的道路。然而张爱玲的心灵世界也存在局限,那就是她在洞见人生的悲剧性处境之后,不是向更高的精神层面开拓,而是选择了妥协的后退,精神探求上的妥协退让必然导致琐碎情调的泛滥,张爱玲正是在这里折断了自己原来可以继续向上攀升的天才的羽翮。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小说中的言情高于一般通俗作品中的言情,具有现代感和现代性。文章通过对《半生缘》、《多少恨》这两部写男女真情真爱作品的分析,挖掘其相类母题背后情感诠释的不同声音,加深对她集通俗和高雅于一体的高超技巧的认识,体察她为小说发展赢得新的空间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方方小说《万箭穿心》以武汉的市井生活为背景,真实描写了普通市民的生活状态,尤其对女性个体生命的生存状态予以关照,揭示了女性严酷的生存环境以及生存于其间的女性心灵深处的困惑、痛苦与挣扎,从侧面反映了男权社会重压下的女性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1.
王怀义 《文教资料》2011,(35):10-11
人道主义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汪曾祺在小说创作中深深地渗入了人道主义情怀,使读者在理解与同情中去体恤人事,关爱芸芸众生,从而激发向善的情怀。  相似文献   

12.
沈荣喜 《教师》2020,(4):41-42
整本书的阅读,要把学生摆在阅读者的主体位置上,发挥教师的指导性作用,指导学生在与小说文本多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对话中,读懂“火印”这条小说的线索,并以此为抓手,逐步深入阅读,读出小说中复杂多样的人性,并感受小说《火印》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曹文轩对在战争中受到伤害的人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3.
良心是道德的最高法庭.方方小说《万箭穿心》中的李宝莉因揭发丈夫偷情,间接导致丈夫被撤职、下岗并自杀,她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自我审判、自我归罪,拼命挣钱养家来赎罪,结果却落得被扫地出门的悲剧.方方通过善与恶、美与丑的较量给读者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和评判的可能性,激起了人们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从而实现道德上的人性救赎.  相似文献   

14.
解读《老王》,以杨绛的另两部作品《干校六记》《丙午丁未年纪事》为阅读背景,从"幸运"与"不幸"的角度理解作者的"愧怍",进而理解作品主旨。抓住作者改述称呼的细节,论述"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是一个阶层对另一个阶层的愧怍,是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的体现,是平等对待每个生命的悲悯情怀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论语》的写人成就,不单在于文本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而且在于通过孔门有情哲学体系的整体关照,文本采用语录、人物品评和对话,借助反复咏叹、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凸显出人物情感与理性思辨的交织相生。《论语》于写人之际蕴含真情,这种对人物形象及其情感的客观展示,使其文缓旨远、余味曲包而有别于早期其它经典,从而成为颇具文学价值的先秦散文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汪曾祺经历过人生的无奈和悲凉,所以他的小说总有一点淡淡的忧郁,尤其是他后期,相当一部分作品蕴藏着悲剧意味。这种悲剧意味不那么张扬,而是含蓄的,具体表现为命运悲剧、人性悲剧和伦理悲剧。他借人物的遭遇表现人生的悲凉,显示了一个人道主义者的悲悯情怀。他的悲剧精神不是表现为与命运的斗争与反抗,而是表现为对弱者的悲悯与同情,由此形成了他独特的悲情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从文化语用学角度,通过中美大学生对哈金《等待》中带有文化内涵的文本理解度对比和具体语例分析,发现中美大学生都能够基本理解和释义哈金在文化交界面传达的文化信息及其呈现方式。哈金运用多样性、混合性和动态性的语言模式,让两种文化高度融合而为两种文化的读者所理解,最终使读者和作家共同建构了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9.
《蜀道难》作为李白经典名作的代表篇目入选多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其艺术魅力不言而喻.故很多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从“三美”的角度来解读李白的蜀道,能进一步梳理和探讨李白对自我和对家国复杂的内心世界与丰富情感,展现其精神世界的自我放逐与忧国忧民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20.
曹文轩的《草房子》具有一种悲悯之美。作者将悲悯这一与文学的生命休戚相关的永恒命题带入了我们这个情感逐渐凄清枯寂的年代.通过对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三重维度矛盾对抗的构建,叙写了人与人之间“爱”的美、人战胜自我的“灵魂”美、人面对自然的“悲剧”美,传达出一种感人的悲悯情怀,感动着今天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