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比较中国和以色列两国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差异,揭示社会文化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采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对309名中、以两国的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如下:(1)MSLSS是适合于中、以中学生生活满意度跨文化研究的有效工具;(2)在各个特殊生活满意度领域中,两国中学生均以家庭满意度最高;(3)中国中学生的朋友、学校和一般生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以色列中学生。  相似文献   

2.
通过探讨父母控制(心理控制与行为控制)和中学生生活满意度间的关系,检验中学生的孝道信念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通过采用父母心理控制问卷、行为控制问卷、双元孝道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湖南省三所中学的539名中学生匿名施测。结果显示:父母心理控制对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父母行为控制对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互惠孝道在父母心理控制与生活满意度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互惠孝道与权威孝道在父母行为控制与生活满意度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说明父母控制既直接影响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也可通过中学生的孝道信念间接影响其对生活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跨民族友谊在民族团结、人民生活满意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考察跨民族友谊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跨民族友谊量表、民族心理距离量表、边界通透性量表、外群体认同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简易心理状况评定量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民族心理距离通过边界通透性、外群体认同的链式中介作用正向影响跨民族友谊;跨民族友谊通过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升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研究结果对提高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86名听力障碍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听力障碍中学生在五个生活领域的满意度均值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家庭、自我、学校、朋友、生活环境;(2)不同性别听力障碍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没有显著差异;城市学生的家庭、学校、自我和一般生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农村学生;(3)学习成绩和人缘对听力障碍中学生的学校、自我和一般生活满意度存在交互影响,呈现出学习成绩和人缘好的学生生活满意度较高的总体特点。  相似文献   

5.
探讨中学生生命态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亲子关系和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提升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提供实证依据。采用生命态度量表、亲子关系量表、自尊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739名中学生进行匿名测试。结果发现:(1)生命态度、亲子关系、自尊与生活满意度两两显著正相关。(2)亲子关系和自尊在生命态度和生活满意度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并且亲子关系→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建议通过学校生命教育、教师积极引导和家庭教育来提升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采用调查法分析中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保健因素中生活环境维度的满意度显著低于整体学校生活满意度,学校管理和技术性关系维度满意度相对较高;激励因素中群体感、认可维度的满意度高于整体学校生活满意度,发展维度满意度一般,学习维度满意度较低.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自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自我的关系,随机选取初一到高三学生592人,用主观幸福感量表(SWB)和一般学业自我量表(G-ASCS)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学习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年级差异显著.在主观幸福感以及学习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上,初一年级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其他年级之间大都没有显著差异.在负性情感上,初一年级的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年级,其他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正性情感上,初一、初二年级明显高于高中各年级,初三年级明显高于高一年级,其他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中学生学业自我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以及主观幸福感各因子的相关都显著.其中学业自我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正性情感、学习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呈显著负相关.(3)中学生学业体验和学业能力对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整体以及主观幸福感各因子有较强的预测力,预测力在0.19-0.38之间.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广州市城区和农村中学各3所共13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与以往类似研究比较,存在心理问题的中学生人数有所上升,占总人数的59.5%;相对初中生而言,高中生在大部分心理问题因子上得分显著较高,在生活满意度各因子上得分均显著较低;与农村中学生相比,城区中学生不仅表现出更高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明显的心理问题和更低的生活满意度,而且其心理问题及与生活满意度也表现出更为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900名初一至高三学生的负面身体自我和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羌族中学生在负面身体自我量表总分及其负整体特征、相貌、胖三个维度和消极应对显著高于汉族或彝族中学生,而瘦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汉族中学生;学习成绩为优、良的中学生在负面身体自我量表总分及其整体特征、相貌两个维度和消极应对方式上评分显著低于学习成绩为中、差的中学生;父亲职业为工人或知识分子的中学生在负面身体自我量表总分及其矮、瘦、胖维度和消极应对上明显高于父亲职业为农民的中学生,同样母亲职业为工人或知识分子的中学生在瘦、胖两个维度和消极应对上得分明显高于父亲职业为农民的中学生.(2)中学生的瘦和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除环境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负面身体自我的其他各维度和消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除环境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3)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对于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整体特征为负向预测,积极应对为正向预测;相貌对生活满意度是负性预测,对正性情感则是正性预测.对于负性情感,整体特征、相貌、胖和消极应对为负向预测,积极应为正向预测.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父母教育卷入和心理韧性在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生活满意度间的作用,选取565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父母教育卷入问卷、心理韧性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进行了横向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育卷入、心理韧性和生活满意度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父母教育卷入和心理韧性在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生活满意度间存在显著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在某中等发达城市的四所学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440名小学生、500名初中生、500名高中生共1 440人对其学校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总体上看,中小学生生活满意度成负偏态分布,整体水平较高;(2)学业成绩依然是影响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最重要的因素;学生在学校普遍缺乏自我展示的机会;自由度较低;(3)中小学生的校内人际关系自我评价较高,但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对中学生和小学生的学校生活满意度影响呈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听力障碍中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33名听力障碍的中学生和173名听力正常的中学生的综合幸福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1)听力障碍中学生与正常中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差异不显著但在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自我价值和友好关系这五个维度上和正常中学生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2)不同性别的听力障碍中学生仅在生命活力和健康关注两个维度上的差异显著;(3)配戴助听器的时间与年级在生活满意、负性情感、利他行为这三个维度上存在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1所中学2471名学生的调查,对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心理健康对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作用进行多水平分析结果表明:(1)在个体层面,学生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对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影响,学生的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水平越高,其生活满意度也越高;(2)在团体层面,学校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的跨层影响作用,学校心理水平越高,其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越高。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问卷法对431名中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进行测量,考察中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特点并比较了不同亚群中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发现:(1)中学生在七个学校生活质量维度的均值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师生关系、机会、社群关系、整体满足感、经历、成就感、负面情感;(2)学习成绩为下等的学生负面情感显著多于学习成绩为上等的学生;人缘越好的中学生负面情感越少;中学生在除负面情感以外的各学校生活质量维度上呈现出人缘越好生活质量越高的特点;(3)不论在何种家庭类型的学生亚群体中,均呈现出负面情感随家庭关系融洽程度的提高而减少,其他维度的生活质量随家庭关系融洽度的提高而提高的总体趋势。在家庭关系为不融洽、一般和融洽的学生亚群体中,核心家庭的学生都倾向于对其学校生活质量做出较高的评价。在家庭关系很融洽的学生亚群体中,几代同堂家庭的学生倾向于对其学校生活质量做出较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张洋 《林区教学》2020,(4):8-10
德性养成是学校德育的重要使命,是中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加强中学生的德性养成教育,对他们的人生具有奠基的重大意义。在知情意行视域下,对德性探源、德性的内涵以及中学生德性的养成作初步探讨,以促进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和德性的养成。  相似文献   

16.
心理适应和一般生活满意感都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以青少年心理适应和一般生活满意感2个量表为研究工具,对403名南昌市普通中学的高中生和普通大学生进行测试,通过相关分析、多元方差以及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⑴心理适应的各个维度以及总分与生活满意感均有可靠相关(P<0.01);在心理适应的指标中,人际适应和生活适应对生活满意感具有可靠的预测作用。⑵相对与中、大运动量来说,小运动量对于心理适应的效益最小。⑶运动量对心理适应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ΔR2=0.01,P<0.01)。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关心和服务学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后勤服务质量,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本研究采用《大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河西学院四个年级共522名在校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校生活感到基本满意.对校园环境的满意度最高,而对学校饮食服务的满意度最低;大学生校园生活满意度不存在性别差异与城乡差异,但存在校区差异和年级差异;北区学生的教学满意度、班级满意度、饮食服务满意度、行政管理满意度、课余生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南区学生;四年级学生的班级满意度、饮食服务满意度、行政管理满意度、宿舍满意度均显著低于其它年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粤北地区中学生学校教育状况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探究女性学校教育状况。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对学校环境设施的满意度、学科倾向、学业成绩、学习成败归因、职业期望等存在性别差异。教师的性别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学生,教师树立正确的性别观,提高教育能力,是促进两性教育公平,提高女性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