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文对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书中关于爱情的种种因素进行梳理和分析,从爱情这种人类原始情感出发去探寻生命的奥秘以及生存的选择方式。同时也注意到爱情伴随着的各种痛苦体验与悲剧元素,力求从这些要素中找寻爱情的奇妙所在。  相似文献   

2.
罗萍 《华章》2011,(17)
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讲述了一对恋人跨越半个世界的爱情,本文着眼于时间跨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霍乱时期的爱情》作品中三个不同人生阶段的三个爱情样本(梦幻之爱、现实之爱和理想之爱)的分析,揭示了不同情感模式对现实情感问题的解答,作品中爱情的多样化版本为现实生活提供了情感问题的多重思考和启示,如初恋成功率较低的凝视点中“爱情伪装”是一个重要概念和不可忽视的原因,现实婚姻里爱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替换和转化成了宽容和恩情,而实现爱情就是对生命的执着等等;同时,从爱情标准的多样化、疫情对爱情的影响、生活与诗意的关系三个方面探讨了爱情多样化对当下生活产生的现实意义。以此,探寻了爱情、婚姻和生命三者之间相互关联、转化和超越的内在关系,并为当下疫情时代的爱情提供了比对和参考价值,说明了生活与诗意皆为人生意义的构建,并非矛盾对立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78):17-18
<正>一直很怕看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源自《百年孤独》。《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方法 ,庞杂的内容、众多的人物、离奇的情节,令人眼花缭乱,让人怯弱,不敢继续阅读下去。《霍乱时期的爱情》阅读前与多位同事讨论过它的情节、内容及对男女主人公爱情观的看法。大家的观点不一,莫衷一是,迫使自己翻阅此书,一探究竟。怕自己读不完,先翻看最精彩的部分——主人公船上旅行的部分,再倒回去从头阅  相似文献   

5.
在<霍乱时期的爱情>的不同时间轨道上,展示了不同的爱情与死亡.文中人物的生命形式或以死亡来结束,或以爱情来结束.马尔克斯笔下的不幸爱情与死亡均源于生存意识的社会孤独感.马尔克斯通过小说中人物的社会孤独感所透露的并非是对社会绝望,对人生悲观,将人生看做是奔向死亡的过程,而是体现了对生命浓烈的爱.  相似文献   

6.
《霍乱时期的爱情》堪称是一部充满啼哭、叹息、渴望、挫折、不幸、欢乐和极度兴奋的爱情大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小说的美学特征集中展现在三个方面:从审美着眼的对象来说,作者以阿里萨和费尔米娜年轻时未修成正果的爱情持续到生命的终结,是对命运和现实的反抗;在审美表现的内容上,小说尽可能展示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在审美表现的方法上,荒诞手法、幻象的有意书写和文本内部张力的显现正是对爱情的另一种理解。  相似文献   

7.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关于气味的描写贯穿全文,其主要作用有诱发心理活动、强化时间记忆和丰富叙述效果。小说中的气味根据诱发的心理活动的不同类型,分为"香""臭"及生理性气味三种。费尔米纳身体的香味被阿里萨逐渐审美对象化,成为了两人爱情的象征;而带有香味的爱情记忆,又在时空距离的扩大中不断得到强化。超乎常人的体味感知力不仅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一环,也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拉康主体心理学的镜像和欲望理论为视角,解读《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主要人物阿里萨,以此来证明爱情是一种幻象,一个可望不可即的漂浮的能指,爱情是一个永远无法抵达的缺席的在场。  相似文献   

9.
《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故事从一场葬礼开始,以船上的永生永世的爱情誓言结束。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色彩,揭示马尔克斯笔下拉美地区的女性、爱情观和其人性的弱点。  相似文献   

10.
11.
《百年孤独》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代的代表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拉美世界只有博尔赫斯等少数作家可以媲美。《百年孤独》的出版,在世界各地掀起了拉美文学风。魔幻现实主义也被认为是具有创意的写作手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李鹏 《考试周刊》2009,(37):25-26
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当代著名的作家,《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作者娴熟地运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篇名暗示人们,拉丁美洲应团结进来。努力摆脱孤独。  相似文献   

14.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继《百年孤独》之后的又一力作。面对社会现实的黑暗,以及人性中的贪欲、信任危机的爆发、阶级压迫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作者通过法律道德的惩戒、信任体系的重建以及权力体系的消解等方式对人性进行救赎,希望推动法律道德体系的进步,人际信任关系的重塑和平等社会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诺贝尔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部爱情小说,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大多学者以男主人公的爱情观为出发点研究分析这部小说。本文从聂珍钊教授提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出发,对小说女主人公费尔明娜做出的伦理选择及其原因进行解读,重点剖析费尔明娜对阿里萨从爱慕、放弃,到最后重新相爱的三次伦理选择,分析其原因为伦理道德的束缚。同时,该书也揭示了作者马尔克斯对待爱情的态度,即真正的爱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16.
任玉梅 《太原大学学报》2009,10(4):38-40,43
《书店的灯光》利用真切而感人的笔法,描述了作家对书店魅力的美好回忆,对阅读的感受。在恬静的描述中,表现了对书的价值永恒和人性光辉永恒的理解,面对当今浮躁的世界,阅读不仅是精神食粮,更是追求理想,磨炼心志的良药。  相似文献   

17.
美国作家埃洛拉·达农的短篇小说《独自一人》是作者对孤独、记忆与爱情的精深之作.故事情节以叙述者为中心,构成了一副以孤独忧伤为基调,以爱情为主线,以往事回忆与现实和为一体的风俗图画,让人欣赏这篇佳作时难以释卷.  相似文献   

18.
《历史无情》是现代作家师陀的一部长篇小说,当我们从性别视角,站在性别立场审视师陀作为男性作家所塑造的男女形象时,作品中人物形象因性别差异所显示的支配与被支配、统治与被统治的不平等两性关系异常突出,正如美国妇女运动代言人凯特.米利特所言,两性关系是一种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顺应论的核心观点——选择观为切入点,分析马尔克斯的名作《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英西译本,从不同角度阐释翻译的动态选择过程,为翻译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高国华 《海外英语》2022,(8):184-186
话轮转换是人类会话中特有的语言机制,是话语分析的重要问题。分析人物对话,可以探视人物内心变化和性格特征。《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著作。该文通过分析作品人物的话题提出和控制、话轮分布和长度、话轮控制及话轮打断,使读者深入了解该作品及其人物性格塑造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