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由于"社会转向"影响,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成为外语教师教育领域中的新亮点。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实际要求,了解外语教师在自我认同上的困惑,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探究。首先,对外语教师自我认同内涵进行阐释;其次,多源视角分析高校外语教师自我认同存在的主要困惑;最后,针对主要困惑提出强化教师自我认同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2.
教师自我认同涉及自我同一性的建构、自我归属感的获得、自我意义感的追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自我认同出现了一些困惑:"我是谁"的困惑;"个体自我"的遮蔽;自我价值感的散失;精神归属的迷失。破解这些困惑须实现教师角色由规约到认同的转变,实行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建立学校共同体和重视教师个体实践知识的获得。  相似文献   

3.
教师对自我的认同是教师认同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为了了解教师自我认同的特点,本研究利用自编问卷对700名河北地区的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教师的自我认同水平一般。时间、制度和经济资本构成了影响教师自我认同的主要因素;教龄、任教科目、职称、学校级别等个体属性特征对教师的自我认同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从增加教师的自主时间、理性对待所有学科、建立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四个方面入手,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背景下,由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认知存在着某些不协调性,致使教师出现了角色期待过高的压力、自我价值选择的困惑、个体自我的迷失等一系列的自我认同危机。可通过政策层面的增权赋能来提高教师地位,学校层面"生活共同体"的创建来内化教师归属感,个人层面实践知识的深化等策略来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自我认同感,促进新课改的顺利实施与推进。  相似文献   

5.
风险社会下社会阶级、职业、婚姻、性别地位都丧失了确定的基础,女性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下对生存的真正意义产生迷茫,陷入自我认同危机。现代化所带来的教育技术化和多元职能化,遮蔽了教师自我发展诉求,引发职业认同危机。通过对高校女教师自我认同危机的阐释与分析,摆出当前风险社会下高校女教师精神世界的典型困惑,尝试性构建合理的价值观和反思性超越高校女教师的自我认同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实践的深入,教师教育者的身份认同与建构问题逐渐凸显。改革压力及其对本体性安全感的破坏以及教师教育在大学学术架构中的边缘地位与夹缝求生的生存状态是影响教师教育者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教师教育改革应充分信任并帮助教师教育者合理疏导和缓减改革引致的内在压力,提升教师教育的学术品质与地位,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努力构建教师教育专业共同体,促进教师教育者认定自我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并建构稳定的自我专业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面临想不想去、能不能去和要不要再去等与身份角色转换相关的问题。从身份认同理论的自我认同、角色认同、群体认同、文化认同方面对教师企业实践教师角色转换问题展开分析,发现企业实践教师存在被动实践下的自我认同失调、经验缺失下的角色认同障碍、校企冲突下的群体认同困境、压力氛围下的文化认同危机。基于身份认同理论,应尊重主体地位,促进高职教师企业实践的自我认同;完善实践政策,推动高职教师企业实践的角色认同;深化校企合作,提升高职教师企业实践的群体认同;创建和谐氛围,助力高职教师企业实践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8.
丁玲早期的创作显示着一种女性自我的困惑,而转向革命的认同,则成为克服自我困惑的重要途径。在这自我认同转向的背后,可以看到知识分子自我转变的艰难。  相似文献   

9.
教师叙事发生的过程,就是教师身份认同的自我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我能够得以有效地呈现与持续地滋养,自我理解成为贯穿其中的基本机制,从而不断发掘自身的存在意义,并导向自我的内在改变  相似文献   

10.
马妮 《海外英语》2012,(12):30-32
该文选取杭师大钱江学院《综合英语》课题组这个教研团队中的六位初任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教研团队"这个特定语境中的"教师身份认同困惑",经过访谈发现该六位教师面临身份认同困惑,笔者解读原因为:1)扮演多重角色身心疲惫;2)将教师角色与研究者角色割裂;3)缺乏职业安全感;4)渴望工作与生活融合却力不从心。笔者从内外因素两方面提出实现身份认同的对策:1)外部因素:高校教育改革应重视教师成长,帮助初任教师应对改革带来的挑战;2)内部因素:教师群体应加强团队合作型组织文化建设,真实面对自我与学生,加强教师自身反思性和合作性实践。  相似文献   

11.
在教师叙事中追寻身份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叙事发生的过程,就是教师身份认同的自我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我能够得以有效地呈现与持续地滋养,自我理解成为贯穿其中的基本机制,从而不断发掘自身的存在意义,并导向自我的内在改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实践的深入,"教师教育者"的身份认同与建构问题逐渐凸显。改革压力及其对本体性安全感的破坏以及"教师教育"在大学学术架构中的边缘地位与"夹缝求生"的生存状态是影响教师教育者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教师教育改革应充分信任并帮助教师教育者合理疏导和缓减改革引致的内在压力,提升教师教育的学术品质与地位,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努力构建"教师教育专业共同体",促进教师教育者认定自我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并建构稳定的自我专业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3.
孔彩芳 《教育探索》2012,(10):90-92
本研究在对个案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目前我们的外语教师教育中存在一个盲区,即忽视教师自我认同心理的培养;外语教师教育中的这个盲区所导致的后果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自我认同与其对自己的"教师"身份认同间的分离。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是一种后传统秩序,具有进步与破坏的双重性.在现代性情境下,教师自我认同遭遇多重两难困境——教师自我的联合与分裂,无力与占有,权威性与不确定性,个人化的与商品化的经验,等等.教师自我认同两难困境的超越路径是:坚持真实自我,建构具有完整性的教师自我认同;复归生命价值,建构具有活力的教师自我认同;秉持开放心态,建构具有灵活性的教师自我认同;展示自我个性,建构具有德性的教师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5.
王晓燕 《文教资料》2013,(16):11-13
小说家拉德克里夫·霍尔的《孤寂深渊》被誉为女同性恋文学的"圣经"。通过描写女主人公斯蒂芬·戈登的成长经历、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女同性恋者寻求身份认同的艰难过程。居住空间作为人的生存方式,与自我身份认同之间存在内在、深层的联系。作品居住空间的变化恰当地诠释了女同性恋者在当时社会受到的身份困惑、身份焦虑和自我的身份认同。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孤寂深渊》,解读斯蒂芬居住空间的转移与她身份认同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6.
深化新课程改革,突破课程实施薄弱环节,依赖于教师主动地行动和真实地发声,而自愿的能动行为离不开教师身份的自我认同。教师身份自我认同分为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次,在新课程实施上,依次表现为忠实取向、相互调试取向和创生取向。提升教师身份认同层次,深化新课程实施,应明晰教师身份存在的根本,在新课程实施纵深行进中帮助和支持教师,关注教师生存境况,考量教师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7.
初任教师职业自我认同影响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事关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因此,追踪初任教师的自我认同的发展变化规律,识别其认同危机的特征,可以有效预防职后教师的认同危机。研究发现,小学初任教师职业自我认同先下降后回升,变化丰富,初始水平显著反向影响自我认同的变化速度,群体分化明显。小学初任教师面临的职业自我认同危机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第一学期认同危机高发;职业自我情感和行为倾向波动较大;职业自我认同的初始水平能够预测职业自我认同的后期变化,出现聚集性马太效应。为了提升初任教师的职业自我认同水平,有必要建立预防—辅导—淘汰三级教师职业认同管理机制:追踪职前教师的职业自我认同的变化,从源头阻断低职业自我认同的准教师进入教师行业;营造支持性的学校组织氛围,帮助初任教师顺利渡过危机高发期;打破“入职定终身”的教师聘用制度,建立完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教师会议对224名河南省高中教师施测核心自我评价问卷,组织认同问卷和工作满意度问卷,结果:(1)教师核心自我评价在不同的年龄有显著地差异(F=12.177,P0.01);教龄分组间有显著地差异(F=13.654,P0.01)。(2)教师核心自我评价同组织认同存在显著正相关(r=0.214,P0.01);教师核心自我评价同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01,P0.01)。(3)教师核心自我评价能够正向预测其组织认同(β=0.165,P0.05);核心自我评价能够正向预测工作满意度(β=0.356,P0.01)。(4)加入中介变量(组织认同)后,教师核心自我评价对工作满意度的预测作用减弱(β=0.411,β2=0.288)。结论:高中教师核心自我评价能够影响工作满意度,这一影响过程有一部分是通过组织认同发生的。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自我认同危机已是我国中小学普遍面临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本文初步分析了我国中小学学校中形成教师自我认同危机的两个主要原因:角色期待过高与现实自我体认之间出现的冲突;高能力要求与教师自身能力缺失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只有教师自觉地为教育教学实践注入科学性和研究性,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会真正充满生命的活力与价值,但是,广大一线教师缺乏科研意识,谈教科研色变的现象普遍存在。在理念上,我们通过培训,引导教师从心底里认同教育科研;在行动上,引导教师将实践与理论充分结合;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我、成就自我,使教科研深入、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