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桂西及桂西南地区有许多丰富而精美的土司文化遗存,如衙署建筑、各类遗址、墓葬及相关遗物等,这些都是研究壮族地区土司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珍贵资料。其中,土官及其亲属墓石刻是土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官及其亲属墓石刻进行系统研究,对丰富土司文化研究、重构土司社会生活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宗法关系是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并维护家长、族长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广西南丹莫氏壮族土司政权是中国历史上实行土司制度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地方政权之一,留下了灿烂辉煌的南丹土司文化,在中国土司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里以宗法关系为视角,以宋朝以降广西南丹莫氏壮族土司政权及其历史影响为例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窥见中国土司政权的宗法关系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宗法关系是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并维护家长、族长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广西南丹莫氏壮族土司政权是中国历史上实行土司制度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地方政权之一,留下了灿烂辉煌的南丹土司文化,在中国土司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里以宗法关系为视角,以宋朝以降广西南丹莫氏壮族土司政权及其历史影响为例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窥见中国土司政权的宗法关系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土司制度是我国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比较特殊的传统的政治制度。在广西忻城的莫氏土司曾存在长达470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旅游资源,是当地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财富。广西忻城土司历史化旅游资源开发,应突出浓郁的土司化气息,结合壮族特色,制定整体性的保护开发方案,搞好市场营销策划。  相似文献   

5.
宜宾县横江古镇石城山风景区涵括千年古镇、五尺道、石城山民族崖墓群、历史古战场、朱家民居等重要文化资源,但当前横江古镇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存在着历史文化遗存、遗迹保护不够,特色小吃开发不足,民风古俗关注度低等问题.我们应借鉴其他地方文化资源调查保护、实际利用和开发方案,结合古镇实际,挖掘地方资源,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6.
汶川三江瓦寺土司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汶川三江瓦寺土司有特殊的历史文化内容,瓦寺土司文化既有地理上的边缘性特征,又有族源上的融合性特征。瓦寺土司在清代抗英战争及近代“辛亥革命”中皆有重要贡献。三江瓦寺土司文化现存遗迹不多,其历史文化内涵值得深入发掘。  相似文献   

7.
永顺老司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湘西自治州永顺县老司城是中国唯一保存较完好的土司古城,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从历史学角度对老司城进行研究的论文很多,而对其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却很少。我们对老司城进行了实地调查,颇有些感触。衷心希望老司城独特的历史文化能得到有效的开发与保护。老司城的历史文化资源极有旅游开发价值和开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广西忻城土司文化是桂中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忻城土司官族的诗文在用典和声韵以及形式等方面体现出逐步受中原文化影响的情况,而其中的《教士条规》16则更是体现了他们主动向中原文化靠拢的思想,由此看出中原文化对壮族文化的逐步影响过程。中原文化对土司文化的影响有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的原因,这是土司地位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乡村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源泉,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其现代转型与价值重构,是振兴乡村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实现农村小康社会愿景不可或缺的一环。广西壮锦蕴含丰富的壮族文化内涵,其丰富的色彩调配、美丽大方的花纹图案、精致的织造工艺无不凸显壮族人民的智慧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忻城是广西壮锦发源地之一,壮锦织造历史悠久,织锦技艺精湛绝伦,历代土司对壮锦织造严敕不懈,明清时期成为皇家必备贡品。以传统壮锦文化充实现代乡村的价值内涵,融入土司文化、山歌、民间传说、彩调、师公戏等多种壮族文化元素,培育民俗文化、传统工艺、农业观光等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把生产性传承与教育传承相结合,实现传统壮锦的现代转换与创新,是振兴忻城乡村经济的首选之途。  相似文献   

10.
忻城壮族莫氏土司是我国存续时间较长的土司之一,其官族文学具有鲜明家国情怀特征,主要表现为忠君报国思想和爱国念家思想.忻城土司官族的"汉裔"情结与好学包容的心理性格是家国情怀产生的根本原因.忻城土司官族文学推动了广西壮族文人文学的发展,见证了历史上壮族在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其所表现的家国情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康熙《卯峒司志》的研究分析,指出:康熙《卯峒司志》编修于土司时期,作为记录土司社会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当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亮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131-132,135
元明清时期土司制度是中央政权管理西北边陲的重要政治措施。西北土司制度经历了产生、发展以及衰落三个阶段。李鲁土司均是甘青地区声名显赫的土司家族,明代为其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并对该地区产生过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依据正史和家谱资料,从家族的角度浅析明代甘青土司的发展及其原因,以及特殊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的急剧变型期,正史资料的连贯性和连续性很难得到保证,因而以往的史学家面对这些情况,往往得凭经验去进行判断文本史料记载的真伪。这样一来,就难免对史料的解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判。历史上的不同文化和社会生活都必然处于一定的时空域中,我们如果能借助历史人类学关于对历史不同层次划分(短时段、中时段、长时段)的方法,通过时空域的转换去复原这些地区的历史真实,澄清正史对这段历史记载的抵牾,通过田野资料和史料的解读去验证这一过程,那么就能获得较大的把握,足以不断地接近历史的真实。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不断地接近真实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关于土司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司研究取得巨大成绩、"土司学"呼之欲出的时候,冷静分析以往有关土司的研究,仍存在明显的不足或应加强的地方,这主要是受到传统方法、意识形态、条块分割三方面的限制所造成的.要使土司研究引向深入,构建"土司学",必须突破上述三个限制.概括地说,就是继续解放思想,摆脱羁绊,从宏观着眼,从具体入手,建立时代的"土司学",具体为以下方面:扩大史料来源,强调社会调查;提倡三个打通:打通时代、打通区域(民族)、打通学科;具体解剖,宏观整合;不急于定性,不急于做结论,避免陷于争执;严守学术规范,所做研究要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进步、经济文化发展;完善土司学学科科建设,促进土司研究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5.
蓝武 《楚雄师专学报》2013,(10):87-91,100
土司制度是与封建大一统制度迥然有别的特殊的地域统治制度,具有明显的封建割据性特征。土司制度的封建割据性,早于其原起的羁縻制度时代即已凸显出来,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愈加浓烈。造成土司制度封建割据性的主要原因,当缘于地方土司与封建中央王朝在行政制度上的相异性特点及由此造成的地方土司割据形势。  相似文献   

16.
明代中后期,面对内外局势和实力强弱的变化,永顺土司彭氏家族在不同的政治利益的驱使下,选择了不同的婚姻对象,与其周围的土司家族之间通过联姻,形成了一个婚姻集团,建构了自己的权力网络,巩固了永顺土司在地方社会的权力,实现了其政治统治的目的。永顺土司这种独特的联姻方式及其变化,大多散记在碑刻、家谱等民间文献中,通过对该类文献的利用与解读,有助于深化对土司制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近来,一股强调清朝满族性特点的所谓"新清史"的研究范式或观点,在中国清史研究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然而,因对这种所谓政权的满族性的强调而忽略了清朝满族统治者对于中华主体历史文化的自觉认同,显然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清代是中华主体历史文化的自觉认同时期,这突出地表现在其对于中华主体历史文献的整理和史书编纂方面。清代是中华主体历史文献大整理、大总结的时代,清代满族统治者对于中华主体历史文化认同的一个特点,就是自觉意识到文献整理是"彰千古同文之盛",编撰史书是"远述百家"以明"时代相承",这些都是与祖国多民族的统一大业密切相关的事业。  相似文献   

18.
在忻城土司文化研究中,要紧扣土司文化研究的多种现状,来创制利用社会合力、利用建筑艺术、文化艺术、民俗生活、特色经济等综合性研发策略。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研发目标,促进忻城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广西土司制度最终确立于元代。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广西土司制度产生的源头大体可以追溯到秦汉王朝的"羁縻之治"时代,唐宋羁縻州县制度是广西土司制度的前身,元明广西土司制度由唐宋羁縻州县制度发展与演变而来,两者之间是"源"与"流"的关系。从严格意义上说,广西改土归流开始的时间是在明朝统一广西之初,具体表现为明初在统一广西的过程中实施对钦州七峒长官司的改流,由此揭开了王朝中央在广西民族地区实施改土归流的序幕。历史渊源与改土归流开始的时间问题由此成为土司制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