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功 《收藏界》2011,(4):113-116
在门类众多的文物收藏品中,玉器无疑是各类器物的重中之重。中华民族发展到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完成了对玉的认知和理解,识玉、治玉、用玉、玩玉已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之中。在名目繁多的玉石品种中,产自新疆和田的玉石很早以前就受到人们的宠爱。中国古代诗人屈原写道:"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相似文献   

2.
丁哲  李昊 《收藏界》2012,(12):50-54
古玉断代与辨伪,殊为专学,然其虽奥,并非常人所不可企及。一般说来,应以质料、工艺、器型、纹饰、沁蚀等五点为要,全面考察,综合运用。其中,纹饰乃进行断代鉴定的最重要依据。东周一代,诸侯称霸、列国争雄的局面带来了一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作为社会意识形态重要载体的玉器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因制玉技术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杨玉彬 《收藏界》2012,(9):33-38
经春秋一代数百年物质与技术条件的丰厚积累,到了社会剧烈变革、生产力迅速发展进步、思想文化繁荣活跃的战国时期,玉璜制作与使用也步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繁荣的高峰阶段。较前代同类器而言,战国玉璜的形制与艺术风格均发生了剧烈变化,不仅数量众多、形制繁杂、流播地域更为广泛,还出现了出廓式、镂空式、层叠式、分节套合式等诸多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崭新品种。以下依据形制与纹饰图式的区别,将常见的战国玉璜(珩)大致分作以下几类。出廓式玉璜  相似文献   

4.
杨玉彬 《收藏界》2012,(12):47-49
汉代玉璜的形制、纹饰与雕琢工艺技法,直接从战国同类器中沿袭、衍变而出,两者前承后续关系明晰而共性颇多,因故研究者论及古代玉璜发展演变史多将其归入一个大类并说。汉代玉璜的特征及其兴衰演变轨迹,可大致分为早、中、晚三期叙述。西汉早期的玉璜,出土数量多、形制庞杂、制作精细,与战国中晚期玉璜的  相似文献   

5.
杨玉彬 《收藏界》2012,(3):33-37
西周时期的玉璜、形制、种类、构图题材、雕琢技法等多直接沿袭商代同类器的特征,两者有着较为清晰的前承后续演变关系。西周中期用玉制度由传统“神玉”转向“礼玉”的时代精神变革,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6,(7)
正1.鼎,自古被视为国之重器,是权力,权威的象征,又具显贵、盛大、诚信、团结、变革的含义。玉,则是中国人眼中福德灵秀妁宝石,与中国文化伴随数千年,有君子比德如玉、黄金有价玉无价的观念。玉与鼎相结合,以玉制鼎,而且是以国玉和田玉制的玉鼎,在目前也实属罕见。此鼎高15厘米、圆鼎直径26厘米,净重达2160克,玉鼎取名"祥瑞",玉鼎外部表面雕有纹饰,下有三足,整体雕工精湛,器形完美,寓意吉祥,质地细腻,油脂或蜡状光泽明显,具凝润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传世珍品。  相似文献   

7.
独山玉是岩浆多次作用的产物,目前仅在南阳独山产出,色彩丰富是其与其它玉石相区别的显著特征。与翡翠、和田玉等相比,独山玉目前的市场价格存在洼地,正是投资买入的良好时机。收藏独山玉既可以收藏料好、工艺精的玉雕成品,也可以收藏高档次的玉石原料,收藏后者,简捷方便而且增值空间更大。  相似文献   

8.
玉在中国历来是作为吉祥福瑞的象征,不仅质地优良,而且内涵丰富、寓意美好。"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便是明清时期玉文化的精髓。明清玉器千姿百态,造型各异,仿古玉器层出不穷。清代玉工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集阴线、阳线、镂空、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又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并加以糅合变通,创造并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治玉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明清时期玉器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关系日臻密切,炉、薰、瓶、鼎、簋等仿古造型的玉器层出不穷,玉质的茶  相似文献   

9.
藏界资讯     
《收藏界》2006,(9)
中国文化管理学会红山文化古玉收藏研究俱乐部正式成立红山文化古玉神奇的艺术造型,精湛的雕琢工艺,深厚的文化内涵,是远古人类智慧的结晶。研究与传播红山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并应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俱乐部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民间收藏与专业研究相结合,将国内外红山文化古玉收藏家、鉴赏家、理论家、评论家、爱好者聚集一起,集思广益,百家争鸣,开展对红山  相似文献   

10.
韩涧明 《收藏》2009,(1):25-27
玉雕技艺的提升已经不再是单纯讲究工艺的要求,而是具有极品材质,同时凝聚东方审美与东方手法的艺术追求。玉雕成为当代藏家最爱,与这种审美追求也是相联系的。因此,在藏玉传统中,除了工、料思路之外,艺术境界的高下成为衡量“新玉”作品的一个必要标准。  相似文献   

11.
杨伯达 《收藏》2001,(8):24-27
和田玉有着无与伦比的自然美、材质美,又有三千余年的碾琢工艺的积淀,涌现出以陆子刚为代表的多名巧匠,为我们留下了大批珍贵作品。诸如:殷早期玉柄形器、腰佩宽柄器、玉人、玉簋、俏色玉鳖;西周玉透雕龙风人物饰;  相似文献   

12.
制玉技艺发展到宋朝,制作工艺更加成熟,内容和题材逐步趋向世俗化和商品化,生活用器和玩赏器日益增多,出现了许多新品种。玉雕童子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宋代玉童以持荷题材为最多,其次为攀枝、  相似文献   

13.
刘岳 《收藏》2010,(12):68-71
我国治玉的传统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在玉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每个时代都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工艺的进步推动了造型的完善,造型的完善促进了题材的解放,题材的解放影响了审美的取向,审美的取向又对新的工艺提出了要求。今天,技师们使用现代化工具几乎可以塑造出任何形制的玉器,更可以自由地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玉雕品种。  相似文献   

14.
这也许是人们不愿意听到的话题,但却又是摆在我们面前毋庸置疑的一个现实: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世俗化倾向,已经毫不声张地渗透到了艺术品收藏领域的各个角落——古玉收藏也不例外。这种现象集中地体现在时下古玉价格与价值的严重背离以及古玉与新玉价格出  相似文献   

15.
杨玉彬 《收藏界》2012,(2):35-40
商代的玉璜,仍保持着体呈弯弧状、两端或拱背近外缘处多钻有穿系孔的传统特征,但形构、纹饰、内涵、功能、制作工艺较前代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尤其商代后期,种群数量的增加、形构纹饰的嬗变、内涵功能的复杂化,表明玉璜在这一时期的礼仪用玉、佩饰用玉、  相似文献   

16.
张剑 《收藏》2009,(1):35-35
古玉真研,民间古玉收藏再寻新出路 2008年11月22日,为期两周的中国民间古玉真品邀请展在北京天雅古玩城开幕。展览展出涵盖上起新石器下至明清各时期的总数量约为2000件的古玉。展览期间还举办了中国民间古玉收藏研讨会.业内专家以及来自民间古玉收藏界的各方人士就民间古玉收藏与民间古玉团体的道路与方向、古玉科学辨伪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着"软硬兼施"的混合法结构。软法具有严格区别于硬法的个性特征与独特功能。通过对体育公共服务软法的实证考察,分析软法创制与运作机制,软法的规范结构与分类。体育公共服务领域软法之治有利于促进体育公共服务领域多元化治理主体发展,实现公民体育权利。当前,体育公共服务软法之治存在理念缺失、规范性不足等问题,应针对当前存在问题做出变革,提升体育公共服务软法的品质,以全面实现体育公共服务的法治化目标。  相似文献   

18.
白描 《收藏》2012,(22):138-139
写作这篇文章,适从英国归来。在英期间,去大英博物馆参观,在中国馆,同行的中国作家们让我讲讲展示在眼前的那些玉器。大英博物馆馆藏中国玉器,相对于其它浩博的中国藏品,数量不算太多,等次参差不一,但却涵盖了从史前到明清各个历史阶段富有特色的器物,勾画出中国玉器和中华玉文化发展的脉络。神秘玄幻可做多义诠释的良渚文化玉琮,以拉丝工艺精细镂雕的商代玉鹿、西周玉人,代表封建礼制显示品秩地位的汉代玉组佩,敬天礼地、奉神事鬼的璧璜管勒、窍塞覆面,装点威仪  相似文献   

19.
杨玉彬 《收藏界》2012,(10):38-42
战国是古代玉璜发展繁荣的一个高峰期,较春秋时期同类器浑圆紧凑的造型和"繁密铺陈,柔和缠绵,稳静而版式化"的构图风格而言,战国玉璜造型则生动多变,棱角刚劲有力,构图活泼奇巧,充盈着强烈的动感与生机。此期制玉工匠推陈出新,创造出一大批"出廓型"、"镂空透雕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管理观念变革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后的管理观念。是阻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学校体育至今尚处于较严重的单纯“人治”状态:不少学校的领导者还把体育作为一门简单的“课程”对待;学校体育的时空,还被限制于学生在学习期间和狭小校园与课堂的小天地中。因此,树立新型的学校体育法治观、学校体育──“育”观和学校体育时空观。是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管理观念变革的当务之急、只有实现了管理观念的根本变革,才能开拓我们更广的改革视角和更深的发展思路,推动我国学校体育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