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石家庄市栾城县窦妪镇梁英敏墓碑为切入点,从清代科举制度、地理志、人物志等方面进行梳理。尤其是碑铭内容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当时科举考试的时间、过程等情况,为研究清代科举考试的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2.
唐代丧葬有权葬风俗,出土于馆陶县徐万仓村的《唐故许氏夫人墓志铭》即是一方权葬墓志。许氏夫人权葬在"魏县西北一里",即是今大名县杨桥镇祝村东的魏县故城,并非今大名县万堤镇魏县屯村,馆陶县徐万仓村是许氏夫人在丈夫百年后的夫妇合葬地。许氏夫人墓志中的"东临御水"是指唐魏县故城东有隋唐大运河,而馆陶县徐万仓村在唐代不存在大运河支流。  相似文献   

3.
点校人据《唐故行内侍省内常侍兼内谒者监致仕吴公 (德庸阝)墓志》及其铭文原文抄件 ,参考有关文献予以断句  相似文献   

4.
据《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与正史为主的多种传世文献相互印证,探讨岐阳公主家世、婚姻状况、死因及其丧葬礼;探究中晚唐时期岐阳公主的殊特形象意义;认为岐阳公主未嫁从父、既嫁从夫、严守妇道、相夫教子、遵从孝道、持家有方,其形象完全吻合传统儒家礼仪规范。  相似文献   

5.
明代熊明遇之母王太孺人墓志至今未见有著录。文章在对墓志进行释读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对墓志的撰文、篆额、书丹者,王太孺人的家世、生平、后裔以及熊氏家族世系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6.
7.
《程伦墓志》记载了程氏三代及其任职经历。志主程伦的祖父程伯以军功起家,获得“甘棠公”的封号。父程诰自学成才,任太医监。程伦继承家学,长期任职于太医署,并曾服侍太子李弘。程诰用“桃棒”作为爱子程伦的小名,表现了他趋吉辟邪的心理。程伦因崇敬第五伦而改名为“伦”,旨在表达他的理想不止于行医,而是由医入仕,成为一代名臣。从爵位到散位,从武官到文官,程氏一家三代的任职经历与迁转,恰好体现了北朝隋唐时期政治文化的嬗变,即由西魏北周“尚武”风尚向隋唐社会“文治”趋向的转变。在官本位愈发成熟的隋唐社会,程氏家族以医术起家却向往庙堂官职,最终无人继承医学的经历折射出医学知识传承背后的社会急剧变化。身份的差异与所属环境的不同,造就了墓志作者与孙思邈等人对外科手术迥然有别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滨州学院学报》2020,(3):50-54
近年在山东淄博出土的明参墓志,是山东地区出土的比较少见的金代墓志铭。明参在北宋末年出仕,任庆源府柏乡县主簿,面对流贼,他不以位卑而逃匿,入金后,归隐于田园。墓志还对明氏家族的名人及系出进行了叙述。该墓志不仅可与山东安丘出土的明元吉墓志铭相参看,还因为墓志所叙事件并无史志记载,可补史志之缺。  相似文献   

9.
《唐故延州安塞军防御使白敬立墓志铭》内容丰富,对研究夏州拓跋政权建立前后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拓跋思恭在夏州节度使帐下做教练使时,志主“居左右前后”,反映出拓跋部建立夏州政权前,就已打破了地缘与血缘关系,吸收了大量的汉族人才;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拓跋思恭应诏“赴难”,志主以亲信随从,侍从顾问,传呼号令,形成了不同于一般主仆的“君臣”关系,印证了《宋史·夏国传》“夏虽未称国,而王其土久矣”的说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对新见《唐故淑妃玉真观女道士杨尊师墓志铭》的详细考释。由于史料有限,之前学界大多认为唐玄宗早年的杨淑妃与肃宗之母元献皇后杨氏是同一人,但墓志的记载否定了这个推测。杨真一出自隋朝贵戚观王杨雄之弟杨士贵一系,这也是唐代前期最重要的外戚家族之一。然而,由于杨真一的叔父杨均身为韦皇后面首且因涉嫌毒杀中宗而被诛,其家族因此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作为罪臣之侄女,杨真一却很快被选为太子良娣,并在玄宗即位的两月之后晋封淑妃。本文推测,她很可能是在当时玄宗与睿宗、太平公主激烈斗争的背景之下,被后者安排到玄宗身边的眼线。正因如此,当玄宗最终平定太平公主之乱、独掌大权之后,就开始清理太平公主安插在后宫之人,面临巨大压力的杨真一最终选择了入道远祸之路。从此以后,她就不仅被玄宗刻意遗忘了,而且最终默默消失于史籍之中。  相似文献   

11.
碑学与帖学作为中国书法传承的两条重要的脉络,传承至今天仍有大量书法工作者对其二者学习方法进行讨论与研究。文章以一纸武周时期无名氏创作的墓志铭拓片作为切入点,重点通过图像比对的方式,分析《大周故贺州临贺县主簿吴府君墓志铭并序》拓片的艺术风格、笔法特征等,以证明碑学与帖学并非孤立存在,且在武周时就已经被广大民间书法爱好者们用于综合学习。最终提出作为当代书法工作者,应当对民间书法也提起足够的关注,中国书法才能焕发出更为闪耀的光彩。  相似文献   

12.
《大唐伊吾郡司马上柱国浔阳翟府君修功德碑记》考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敦煌研究院藏Z0 1112、Z0 1113残碑的考证和研究 ,笔者认定该碑为敦煌莫高窟第 2 2 0窟的造窟功德碑 ,并就碑的定名、性质以及敦煌浔阳翟氏与上蔡翟氏的关系等也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13.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七册,收入《武王践祚》篇,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武王践阼》的最早传本。现就简中各简简首九个残文字形,进行隶定或注释,并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七册,收入<武王践祚>篇,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武王践阼>的最早传本.现就简中各简简首九个残文字形,进行隶定或注释,并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