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月中旬以来,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面展开,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工矿企业、农村牧区、边疆哨卡,与群众交朋友,到基层"挖"新闻,采写了一批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作品,各媒体新闻报道呈现出一派清新之风。本报也相继在头版开辟了"聚焦法治第一线"、  相似文献   

2.
走基层对于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既是深入实际、转变作风、搞活新闻报道的过程,同时,也是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学习、锻炼、接受教育的过程。要踏踏实实、深入持久地走下去、走进去,就必须在"勤、情、活"三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李鹰 《新闻世界》2011,(10):14-15
基层党报具有着直接联系群众、了解群众所想所思的天然优势,但从深层次看,也面临着一个如何扎根沃土,承接"地气"的新课题。作为记者,只有弯下腰、扑下身,真正深入到最底层,群众中,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从而抓到新闻"活鱼",采写的稿件才能更深刻、更直接地抓住问题的实质,不但在群众中产生强烈影响力,也可能影响到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决策判断,为党和政府起到参谋和助手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界开展两年的"走转改"活动已初显成效,各新闻媒体的记者和编辑们纷纷深入到基层一线,切身体验百姓的酸甜苦辣,记录群众的生活状态,传播群众所思所感,既提升了新闻品质,也给整个新闻业带来了清新之风。作为电视军事新闻记者,笔者结合两年来参加"走转改"活动的实践,在这里谈一谈关于电视军事新闻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王三保 《新闻世界》2014,(8):446-44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时期,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如何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紧扣贴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惠及群众、依靠群众的主题,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为民务实清廉的理念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中,着力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是各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当前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档案与我们百姓日常生活贴得越来越近了。就拿我们三林镇机关档案工作来说,在"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理念之下,镇档案工作人员以静心、专心和热心,细微深入地满足群众的档案需求,努力为群众解决因档案缺失而造成的一件又一件麻烦事。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述三林镇机关档案室服务群众的几个小故事。  相似文献   

7.
自2011年8月中宣部等在全国新闻战线发起"走转改"活动以来,一大批接地气、有人气的稿件见诸报端。但是,少数都市报的新闻从业者在对"走转改"的认识上仍然存在着误区。只有端正办报思想,切实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提升新闻品质,达到锤炼新闻队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孟令军 《新闻前哨》2010,(10):103-104
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在新闻学领域提出了"三贴近"的要求。要求新闻工作者走进生活、接近群众、身临其境,而且要身到心到,感悟群众心声,感悟生活真谛,进而深入研究社会发展趋势和受众心理,在新闻报道中融入人文关怀精神,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相似文献   

9.
张雨薇 《新闻窗》2014,(6):11-13
"读书看皮,读报看题"。新闻标题是对新闻报道的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浓缩和概括,是读者阅读新闻的向导。一条生动的、鲜活的、新颖的标题能"先声夺人",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1只有标题吸引到了群众的眼球,才能谈得上报纸让群众喜闻乐见。 说到群众,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无论是"三贴近",还是"走转改",归根到底就是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作为一张地方城市党报,《成都日报》一直用自己的版面语言,践行着群众路线。特别是"走转改"以来,报纸的版面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代下,各种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日益发达,广大编辑记者只有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中,从新闻本位出发,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反映群众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倾听群众最真实的心里话,使记者与群众真正心贴心地融入一片,才能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因此"走转改"活动在新时代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闻界在改革开放的新环境中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重要产业之一,但同时也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除非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平常中央级媒体的记者能到县城走一趟,就算是"深入基层"了,原来党报记者经常深入到最基层,与采访对象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情形变得少见了。根据这种情况,胡锦涛总书记早在2002年底,就提出了新闻界要落实“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孙茂春 《声屏世界》2012,(12):36-36
善于贴近群众,发挥创造性。广播电视工作者应摆正自己的位置,贴近群众,做到心与群众贴在一起,情与群众融在一起,劲与群众合在一起,把党的意志和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增加自身在群众心目中的份量。在实际工作中,应将"硬"题材从"软"处着手,将大题材从"小"处切入,创造性地将关注民生的鲜活报道以亲切体现真情。  相似文献   

13.
坚持"走转改",就是把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利益贯穿到新闻采编传播的全过程。"走基层"是"转作风、改文风"的前提和基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才能写出鲜活生动的作品,抓到活鱼写出精品。"转作风"是活动的本质求。对记者来说,重的是树立"实事求是、雷厉风行、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改文风"是"走基层...  相似文献   

14.
张献军 《新闻世界》2014,(11):29-30
当前加强县级广播电视台做好民生类节目管理的制度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县级广播电视台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精神;要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工作,将更多的镜头对准基层群众;要正确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并站在百姓的立场上看问题;要倾听群众的意见,反映他们的呼声,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要进一步发挥媒体的"桥梁"作用,使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权威性、公信力、号召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相似文献   

15.
晨涛 《新闻记者》2000,(4):19-19
说到“三同”,人们并不陌生,就 是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三同”并非过时,而且还应让这种作风在新闻界发扬光大。这里,我想结合我自己和我们沧州晚报的实践体会谈谈这个问题。 我们党历来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呢?我说这里边没有窍门儿可言,“诀窍儿”只有一条,就是深入深入再深入,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体察民情,只有这样才能为之代言。 我过去当一般记者时有个习惯,外出采访每到一地,先不急于找当…  相似文献   

16.
在"走转改"活动中,党报与其他新闻媒体相比较,优势无可比拟,劣势也比较明显。认清党报在"走转改"活动中的优势与劣势,对于今后如何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更好的发挥党报在引导舆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搭建党与群众桥梁中的作用,写作出更多鲜活、深刻、有影响、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蒙阴县档案局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打造"四心"查档服务标准,把"为民、便民、惠民、利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服务群众"热心、细心、贴心、暖心",变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零距离"。一、服务群众"热心"是动力走群众路线和搞好群众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去年8月9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单位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湖北日报编辑部闻风而动,第二天就在一版开辟"走转改"专栏,刊登记者从基层采写的鲜活报道。半年多来,广大编辑记者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用真情倾听百姓心声,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19.
电视系列报道"四化",即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四化"的表达形式,让新闻更深入、更生动、更贴近群众。近年来,鹰潭广播电视台配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做了大量的系列报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题事件化。系列报道在进行主题报道时要精心选择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为载体,勾勒、突出和深化主题。  相似文献   

20.
洪燕  何彬 《新闻前哨》2012,(9):50-51
中国传媒业在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快速裂变之后,已显露出"虚火旺盛"之忧。"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从微观看是对采编人员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的要求:从宏观看却是关乎媒体科学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媒体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媒体在市场条件下尊重自身发展规律、强基固本的现实路径。从"三万活动"到"百名记者下基层"、从"新春走基层"到"记者蹲点",湖北广电人在"走转改"活动中得到历练,全体编辑记者加深了对基层的了解,加强了与群众的联系,取得了听众满意度提升、媒体公信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