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提倡师生开发、整合、优化课程资源,从高考和竞赛题中总结规律,深入探究新的有用有趣的东西,是开发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教研的一个重要方面.2011年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第15题(见题2),与2009年高考浙江卷理综第25题(题1与原题相比略有简化)具有共同的特点:磁场的边界为圆,且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本...  相似文献   

2.
韦叶平 《物理教师》2007,28(10):57-58
2007年高考物理江苏卷的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是,新题多,注重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运算量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主要涉及近似计算(第16题),微小量的计算(第17、18题),微元思想(第18题),数列与极限(第19题)等,因此给笔者的总体感觉是难度较大.笔者想通过本文对有关“近似计算”的考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探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形成应对这类考题的教学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第三册第十九章光的传播,第20页的习题A组中第(6)题,第(8题),教参上给出的答案明显错误.21页B组中的第(4)题的答案笔者认为需商榷。  相似文献   

4.
本套试题通过第一大题(选择题)和第二大题(填空题)来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所有题目不是从难度上来要求学生,主要强调知识的全面性。题目中使用了一些新鲜的素材,如欧洲强子对撞机、“神七”航天员首次出舱为题干。第三大题对物理实验的考查主要是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如作图题第26题和第27题),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如第28题和第29题),第30题是考查学生对实验的评估和改进能力,第31题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也最能反映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第四大题(物理知识的应用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3个题都是从身边寻找的素材.特别贴近生活,可以让学生觉得物理是有用的和有趣的,同时又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套试题反映了课改实验区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的一些探索和研究。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最后5个题,即30、31、32、33、34题都是原创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课改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日前,刘培杰先生给我寄来了他主编的《400个中国最佳初等数学征解老问题》(200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笔者发现该书的第30页第2题(即以下题1)和第155页第3题(即以下题2)这两题很眼熟:  相似文献   

6.
在圆锥曲线中常有一类求三角形面积最值的综合题,如2007年陕西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第21题(同文科第22题)、湖北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第19题(同文科第21题),2006年江西省数学高考理科第21题、全国数学高考理科试题Ⅱ第21题(同文科第22题)等.最近也出现了一道类似的题目:  相似文献   

7.
梁继鲁 《物理教师》2006,27(10):65-65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湖北卷)的第20题如下: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80面第1题有关组合问题的分析及其《教师教学用书》给出的参考解答是错误的,下面笔者针对该题给出正确的分析与解答。  相似文献   

9.
本套试题通过第一大题(选择题)和第二大题(填空题)来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所有题目不是从难度上来要求学生,主要强调知识的全面性。题目中使用了一些新鲜的素材,如欧洲强子对撞机、“神七”航天员首次出舱为题干。第三大题对物理实验的考查主要是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如作图题第26题和第27题),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如第28题和第29题),第30题是考查学生对实验的评估和改进能力,第31题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也最能反映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  相似文献   

10.
黄雄 《物理教师》2006,27(2):62-64,M0003
近年来,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了首要位置,能力题包含基础知识.但更注重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和过程(状态)分析.2005年高考物理江苏卷第18题就是一道能力立意的好题.  相似文献   

11.
2012年高考理综(大纲卷)物理第25题计算题和2012年高考理综(新课标)物理第21题选择题不约而同地考查了同样背景的题目,考查内容:天体运动;知识点:均匀球体内部某处重力加速度问题。下面先回顾2012年高考理综(大纲卷)物理第25题的题目和解答过程,再进一步剖析。  相似文献   

12.
【高考导航】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是近几年来高考考查频率近乎100%的重点之一。其命题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1)试题类型以主观题为主,如2014年高考试题安徽卷第19题、四川卷第19题、全国大纲卷第19题等;而连贯题的命题形式则向着主观题、选择题等多种形式并举的方向发展,如全国课标卷Ⅰ、Ⅱ的第15、16题,辽宁卷第15题和安徽卷第20题等。(2)语言材料则选用那些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鲜活材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2014年高考试卷中的中国珠算、中学生暑期考察、土壤呼吸、读书交流会、重拾童年记忆等。(3)本考点常与句式、修辞手法、压缩语段、扩展语句和图文转换等考点互相渗透,一起考查,对学生语言操作能力的考查加强。如2014年高考试题安徽卷第19题、江西卷第20题等。  相似文献   

13.
本刊于2013年第10期上刊登的“对一道小球抛落阶梯的例题质疑”,指出2010年第4期的“刍议物理习题的教育功能”中的例题的解法不够严密,并提出修正的做法.笔者提出另种解法,避免复杂分析过程,请同行指正.原题:如图1所示,小球从楼梯上以2 m/s的速度水平抛出,所有台阶的高度和宽度均为0.25 m,取g=10 m/s2,小球抛出后首先落到的台阶是(A)第1级台阶.(B)第2级台阶.(C)第3级台阶.(D)第4级台阶.原题解析:设小球从楼梯上以2 m/s2的速度水平抛出将落在第n级台阶上,每级台阶高度和宽度均为L=0.25m,则小球下降的高度为h=nL.  相似文献   

14.
张惠作 《物理教师》2009,30(4):21-21,25
2008年全国理综卷Ⅰ第24题(以下称考题1)的题干中的一个条件“小球继续向左摆动,当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时小球达到最高点.”不少中学教师认为是多余的条件(请参考文[1]、[2]、[3]),2008年高考物理江苏卷第14题(以下称考题2)题干中的一个条件“已知此曲线在最低点的曲率半径为该点到X轴距离的2倍”,也有教师对这个条件提出质疑(请参考文[4]).以欣赏的眼光看,笔者有不同的认识.题中的条件是命题者匠心独具、构思巧妙的好条件,对照考纲方见其巧,抛开考纲更显其妙.  相似文献   

15.
2006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①中第24题及2003年高考理综全国卷(新课程)第34题均涉及传送带问题。这类问题中物体动静交织,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要解决好这类问题,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能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贾永强 《物理教师》2009,30(8):21-21
本刊2009年第1期“对天津市课改物理教材3—4中一道光学题答案的质疑”(简称文1)和2009年第2期“对2008年高考理综光学题单调性的定量分析”(简称文2)两篇文章对下面两个光学问题的单调性采用求导数的方法和计算机软件绘图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本文对这两个光学问题的单调性采用初等数学的方法给出更简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第135面习题第9题,题目及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8.
粤教版物理必修1(2005年7月第2版)第2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第2节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课后练习第5题.  相似文献   

19.
沈瑞清 《物理教师》2009,30(5):32-33
本刊2008年第8期第42页上刊登了“对2007年全国高考Ⅱ卷第19题的商榷”一文(以下简称“商榷”),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此题都存在一定的不妥之处”,并“希望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招生考试通讯》2013,(3):31-32
一、高考命题形势特点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命题形势趋于稳定和成熟。1.从试题构成上看,模式为12(第24~35题)+2(第40题和第41题)+1(第45~48题,任选其一)。即客观选择题12道,主观材料题2道和1道开放性试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