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问题行为的矫正是每个学校都在永恒思索和探讨的话题之一,教育管理学生,爱护关心学生是教师应尽的义务。轻易放弃一个所谓的问题学生。是对教育工作神圣的一次亵渎。从实践经验来看,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学校的风气之良好,管理之稳定、教学质量之稳步提高,都与班级里、年级里、学校里的几个问题学生教育效果的高低有关。本文以实证研究的方法,把初中学生问题行为矫治归纳为:引导教育阶段(预防阶段)、处理教育阶段(应激阶段)和帮扶教育阶段(强化阶段)三个阶段,并从整体构建学生问题行为矫治机制这一角度,解答这一难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周怀宗 《师道》2013,(9):61
我们的道德教育其实已经泛化掉了。泛化的表现是把许多东西都当作道德问题去对待,比如心理问题,一个学生嫉妒别的学生,这是明显的心理问题,但往往被当作思想品德的问题去对待。再比如法律意识的教育,也被思想品德教育所替代。这其实都是不同领域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一直关注学生的知识教育,一个学生只要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在这种单一的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3.
低年级学生的打扫卫生习惯培养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教师的行为习惯教育也是一种教育艺术。文章分析低年级学生打扫卫生存在的问题,再结合班级管理探讨低年级学生习惯养成的几个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4.
周红 《湖南教育》2014,(7):42-42
怎样教育和转变问题学生?一、知情所谓“知情”,就是要调查研究,了解问题学生成因,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来实施教育。女生班学生肖梅,一个从不违反学校纪律,学习态度也还端正的学生,学习成绩却很差,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5.
“教育科研”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只是要教给学生搞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还有其它四个方面不容忽视,即:激发学生对教育研究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教育问题意识;将“教育研究”培养成学生的一种习惯;塑造学生良好的学术道德规范等。  相似文献   

6.
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教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育实践活动中,许多试图扭转学生厌学局面的努力未能如愿,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对学生主体性的忽视。我们认为确立并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一、更新充实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7.
朱祥 《中学教育》2002,(11):19-22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就必须保护学生的提问意识。考察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 ,大多数人认为 ,重要的一个区别就在于我国的教育重在教育学生“如何解决问题” ,而忽视了教育学生“如何提问题”。这些无疑是告诉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这样一个道理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是极其重要的。一、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题的现状及归因浅析。 1998年底 ,一个美国科学教育代表团到上海市访问 ,希望听一堂中学科学教育的公开课。一位重点中学的优秀特级教师开了一堂高一年级的物理课。在教学活动中 ,教学目的明确 ,教学内容清晰 ,教学方法灵活 ,有理…  相似文献   

8.
李亚菊 《中国教师》2011,(Z1):38-39
<正>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应把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核心。下面主要阐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应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一、教师教育观念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  相似文献   

9.
祝禧 《江苏教育》2014,(15):17-19
<正>教育究竟是什么?古希腊先哲柏拉图在两千多年前就指出:"教育就是用体操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性灵,教育要先教音乐后教体操,将故事包含在音乐里。"柏拉图的意思是教育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身体问题,一个是心灵问题,使儿童从童年起就和优美、理智融为一体。说到底,教育就是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人。历史发展到今天,过重作业负担、学生安全问题、教育公平问题等等,仍然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到儿童的幸福童年。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为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  相似文献   

10.
吕炳祝 《中国教师》2010,(18):52-52
<正>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富有个性的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教育,是每个教育者直接面对的问题,师生情感融洽与否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关爱学生是师生情感融洽的前提,只有真心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教师要把自己的温暖和感情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慈祥的笑容,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正面临着一个改革的年代,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都在进行着全方位的改革,一个总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如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已成为每一位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老师是学生的教育者。教育者对被教育者一种常用的教育工具就是评价。老师如何利用好评价这个教育工具,真正达到教育学生的特殊作用,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如何看待学生的问题是教育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一个学校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没有正确的学生观,就不能使我们的教育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没有正确的学生观,一个学校就不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它作为一种植根于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对人的语言、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起点在于对学生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思考与解读。绿色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一个生命体,学生生命兼具生物性、社会性和精神性三重属性。学生生命的三重属性共同决定了教育对人生命关怀的三个维度,即:基于学生生命的个体性、当下性与超越性,教育既要尊重学生的自然生命,又要关照学生的社会生命,更要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三个维度的融合共生是理想教育的本真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王晓丽 《中小学电教》2012,(10):159-159
在学生管理上,有经验的班主任会注重人文关怀的艺术,更多的能通过长谈的方式,感化、转化问题学生,尽量避免硬碰硬的接触。然而,一百个学生就有一百种教育方式,面对班主任的苦口婆心,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理解,都能顿悟,我就遇到这样一位让人头疼的问题学生,对他我采用了一种极端的教育方式,我给他设了个"陷阱"。我班同学小勇是个男生,...  相似文献   

16.
学生评定是教育评估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以教育目标为基础,对高师学生智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做一些初步探讨。一、高师学生智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一)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对“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还是发展能力”这一问题,在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中早就存在分歧,即实质教育论与形式教育论之争。实质教育论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追求实质  相似文献   

17.
生涯教育当然不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反而会减轻学生负担。生涯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部分学生不想念书,不懂得为什么学习的问题。生涯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希望,使他们能够珍惜过去,立足现在,并展望将来。生涯教育帮助学业不良的学生和其他学生应对压力,掌握学习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生涯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生涯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对于班主任工作中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如何转化他们,也是每一位班主任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通过两个"问题学生"转化教育案例,阐述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唯一主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众所周知,影响教育过程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三个方面,即教育、学生、教育传媒。这三个方面又可划归客体和主体两个系列。教育传媒属于客体是肯定无疑的,但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在认识上却存在着分歧。我则明确地主张,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唯一主体,也可以把这一主张简称为学生主体论。 一 学生主体论与双主体论 在教育过程的主体问题上,现在国内通行的是双主体论,主张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也是主体。双主体论又有两种主要的变式:一是轮流主体论,即在教育过程中,有时教师是主体,有时学生是主体,二者轮流“执政”,交互作用。这种变式实质上  相似文献   

20.
论主体性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育理论界目前有两个热点问题,一是素质教育问题,二是主体性教育问题。笔者以为,这两个问题之间是内在统一的。首先,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学生被当成是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没有自由发展的时间和机会。作为对应试教育的直接反驳,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是具有积极主动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培育,并以此为基础,全面塑造和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水平。可见,主体性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