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略谈运动性疲劳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涛 《安徽体育科技》2000,21(4):100-102
运动性疲劳是由于机体本身所引起的,是由于肌肉活动达到一定程度,身体所表现出的必然现象。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面访等方法对国内外学者有关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学说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以便科学有效地指导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2.
疲劳是由于机体运动本身所引起的,是由于肌肉活动达到一定程度,身体所表现出的必然现象。所以说: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身体疲劳是肌肉活动引起的疲劳状态,运动性疲劳  相似文献   

3.
疲劳问题是运动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化学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在体育运动中,由于长时间肌肉紧张活动而出现的一种状态。客观上表现为运动能力的下降,主观上伴有精神疲乏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往往是不符合机体疲劳产生的时间和程度的。根据疲劳抑制过程的不同,许多学者将疲劳分为中枢与外周两种既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类型,当机体进行短时间剧烈运动时所出现的疲劳,是以肌肉中三磷酸腺苷等能源物质消耗、血液中乳酸堆积等外周因素为主;而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肌肉运动产生的疲劳则以中枢神经  相似文献   

4.
所谓静力牵张方式的整理活动,实际上就是在整理活动中采用一些伸展肌肉的动作方法,使运动后肌肉的长度、弹性和横断面积基本上恢复到运动前水平。在体育课和运动训练后,通常都要进行整理活动。做整理活动有两个目的:一是使人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渐过渡到相对安静的状态;二是消除剧烈运动所造成的疲劳,预防或减轻运动后出现的肌肉酸疼。特别是大运动量的训练课后,整理活动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产生肌肉酸痛的原因和防治进行综述。运动性肌肉酸痛、指的是由活动引起的肌肉酸痛,在进行不习惯的体力活动或大运动量训练时最容易发生。根据肌肉酸痛出现的时间,可分即刻痛和延迟痛两类。产生即刻痛的原因是局部缺血;而延迟痛的产生机制目前尚有争议,主要的假说有(1)收缩\弹性成分张力升高学说;(2)组织损伤学说;(3)肌肉痉变学说-缺血学说.这几种科学学说各有实验证据,而在这些论据中,认为离心运动会引起肌肉是大酸痛。运动后肌肉酸痛是由于肌肉损伤的缘故被更多的学者所证实.此外,还有过多乳酸堆积的假说,但运动后乳酸堆积不超过15~24分钟(Hermamsen·L1969),延迟性肌肉酸痛却发生在运动后8~48小时。因此不可能是乳酸堆积引起。对于延迟性肌肉酸病的预防和治疗,应以预防为主,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6.
人在激烈的运动后,大量乳酸堆积在肌肉组织中,人体就会产生疲劳。疲劳是指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的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疲劳按照属性的不同,可以分为生理疲劳、心理疲劳和社会疲劳。研究现代体育疲劳的恢复,对于提高运动成绩具有很大的帮助。1.疲劳产生的机制到目前为止,解释运动性疲劳有七种学说:(1)能源物质耗竭学说。所消耗的能源物质是高能磷酸物和血糖;(2)代谢产物堆积学说。代谢的产物为乳酸和氨;(3)离子代谢紊乱学说。包括钙离子、钾离子和镁离子;(4)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学说。这里的自由基指的是游…  相似文献   

7.
人体在运动时肌肉活动所表现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软等基本能力,统称身体素质。身体素质的发展是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提高的综合表现。在体育运动中,通常说的耐力,是指一般耐力素质而言,也就是人体能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包括心血管的耐力) 耐力是各项运动竞技能力的基本因素,是竞赛中决定取得优秀运动成绩的关键素质。运动员的耐力素质不好,在训练或竞赛中就会很快出现疲劳,表现出肌肉活动不协调、反应慢,灵敏性降低,动作速度下降,判断能力差等现象,对运动成绩有很大的影响。一个赛跑  相似文献   

8.
《网球》2006,(9)
长时间剧烈的网球运动后,虽然很尽兴,但也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疲劳。怎样才能尽快地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呢?这是网球爱好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消除疲劳,恢复体力,预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有多种方法和手段,其中,整理(放松)活动是最廉价、最有效的一种。整理活动的目的是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及时放松肌肉,尽快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此外,通过整理活动,还可以提高肌肉质量,提高肌肉爆发力,防止肌肉劳损,延长运动寿命。对肌肉放松而言,最有效的牵伸方法有两类,一类叫静力牵伸练习,另一类叫PNF 练习。下面我们简要介绍一下这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运动实践中,了解运动器官经过训练后的机能变化是掌握运动量和防止局卩劳损的重要方面。运动器官中最积极参与活动的是神经肌肉组织,故了解神经肌肉在活动后的机能变化是研究运动量(包括劳损)的重要环节。运动量和劳损的实质是疲劳的问题,所以研究疲劳之后神经肌肉机能变化的特点,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简介人类骨骼肌的局部疲劳可由持续的肌肉活动引起,而且伴有运动能力下降和肌肉局部疼痛。显然,局部疲劳可以通过肌电信号的功率谱分析而测出。伴随疲劳而出现的肌电图低频功率成分的增加被认为主要是由于肌纤维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减慢所致。现已发现肌肉局部缺血和代谢产物的积累可以降低肌纤维膜的动作电位传导速度。这样,功率谱的改变可以解释为肌膜功能下降的征兆,即可能是由收缩过程中发生在肌膜上的  相似文献   

11.
电刺激训练方法和效果(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肌肉电刺激训练方法旨在提高运动成绩,改善身体机能。此法原用于肌肉康复的治疗,后在宇航员身上使用后,苏联等国家便把这种方法用于体育实践。电刺激训练的主要优点有: 1、能使肌肉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 2、引起肌肉紧张所维持时间要比普通方法长,反复次数多,极限力量降减慢,由于排除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使运动  相似文献   

12.
根据运动性疲劳过程的特点,许多学者将疲劳分为中枢与外周两种不同而相互联系的类型。短时间剧烈运动时的疲劳,以肌肉中三磷酸腺苷等能源物质消耗以及乳酸堆积等外周因素为主;而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的疲劳则以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保护性因素为主,苏联雅可夫列夫提出,长时间肌肉活动  相似文献   

13.
体育活动的核心是肌肉活动,而指挥和调节肌肉活动的是中枢神经系统。人在运动中一旦出现疲劳后,在神经系统也会有某些反应,甚至出现症状和体征等。据文献报道,对运动性疲劳及其程度和恢复情况可以通过某些方法来测定,如心理学的,神经系统的(包括脑电以及肌电),力量素质、血压、脉搏、体重、生物化学(血、尿、唾液)等。但是这些指标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故新的方法一直在探索中。本文试验试图用闪烁值的测定,在体操运动员训练或比赛期间观察中枢神经的稳定性、大脑的兴奋水平及疲劳与运动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校体育》2021,(4):27-28
<正>热身与放松活动是体能锻炼的必要环节。通过热身活动可以实现身体预热,更快地进入体育活动,防止由于大运动产生的损伤;放松活动可以梳理肌肉状态、降低心率,防止身体由于运动负荷的刺激后肌肉出现过度疲劳状态、肌细胞出现混乱,加速身体恢复。中小学生掌握体能锻炼的热身与放松方法,兼顾体能锻炼安全意识与能力培养,可以有效提升体能锻炼的运动表现和锻炼实效。一、拉伸在中小学体能锻炼热身与放松环节的重要性与类型热身与放松活动中都包含了拉伸环节,  相似文献   

15.
一、腰背肌劳损原因 腰背肌劳损,又称腰背肌筋膜炎、肌纤维炎、肌肉风湿症、腰肌微细损伤。田径运动员腰背肌劳损原因甚 多,如疲劳积累,微细损伤,肌张力增高,维生素E缺乏,脊柱结构与力学发生矛盾等,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由于腰部扭伤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伤未痊愈又参加运动;或大运动量训练后,疲劳未消除,肌肉机能未恢复,又参加腰部负荷很大的训练;或腰肌力量薄弱,过多进行大强度的腰部活动等都可引起本病。  相似文献   

16.
疲劳是由于运动使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暂时降低的现象,它是所有运动的天敌,过早的发生疲劳,将直接导致运动能力下降。运动后疲劳发生的原因,可以是生理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如肌肉内能量供应不足,能量生成速度较慢或是肌体成分中含有过多的脂肪。一般,训练后消除疲劳的方法有下面几种。  相似文献   

17.
刘红  刘军 《中华武术》2007,(7):42-43
短跑是在人体大量缺氧状态下持续高速度跑的极限强度运动,它对运动员的神经和肌肉刺激很大。激烈运动前,若运动员身体各部分的肌肉、肌腱和韧带未得到良好的伸展,易造成运动损伤,影响运动成绩;而运动后,若肌肉未得到有效的放松,那么过多的乳酸堆积,会使局部肌肉酸痛和僵硬,并且疲劳持续时间长,恢复慢,不利于下次课的训练。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训练中,要求运动员在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中各进行10~15分钟的伸展运动。实践证明,伸展运动对运动员避免伤害事故,促进疲劳肌肉的恢复有着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肌肉痉挛(spasticity)就是俗称的“抽筋”,是由于肌肉紧张、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受寒等诱因而引发的肌肉抽搐,是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所引起的肌张力增高[1],是肌肉的一种不自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所有与体育运动或职业有关的体力活动都有一个不可超越的界限。最大的运动强度(功率)取决于最大吸氧量、最大心率、每搏输出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最大的运动量(功)既取决于这些因素,同时也包括时间因素。当达到最大体力活动量时,通常认为疲劳(力竭)是继续活动的界限。为了消除运动疲劳,提高运动能力,必须通过一些方法进行观察,及时发现疲劳的早期症状。本文试图用闪烁值为指标,来评定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大脑的兴奋水平及疲劳与运动能力关系。  相似文献   

20.
跳深着地阶段下肢所测肌肉的表面肌电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ME6000T16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12名一级运动员和12名三级运动员在正常状态下和在相对疲劳状态下(完成较大负荷练习后)完成不同下落高度跳深的完整动作进行了同步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正常状态完成不同下落高度跳深时,同一名运动员下肢所测肌肉所表现出的表面肌电活动变化趋势和肌肉的协调模式是一致的;不同运动员在同一下落高度跳深时,同名肌肉的表面肌电活动的强度和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尽管这块肌肉在下肢肌肉活动时所起的作用相同.相对疲劳状态下(完成较大负荷练习后)跳深时,着地阶段运动员所测肌肉的表面肌电活动变化趋势和所测肌肉问的协同关系发生了较大改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