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词趣     
《初中生》2002,(Z1)
一、I英语中的他(he)、她(she)、它(it)书写时均不大写(句首除外),惟独“我”即“I”,无论在句首、句中还是句末,一律要大写。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中世纪的英语的“我”不是“I”,而是跟现代德语中的“我”一样,用“ICH”来表达,只不过是用小写而已。随着语言的演变,ich演变成了i。但是,小写的i老是跟印刷者或校对者作对,要么丢了,要么就和别的字母连到了一起,造成了许多印刷上的错误。印刷者不胜其烦,便将小写的i改成了大写的I。这一改动确实省了许多麻烦,人们也就欣然接受了,并一直沿用至今。二、dollar(美元)dollar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货币单位,符号为。谁会想到,dollar的原意竟然是“山谷”!dollar这个词到16世纪才出现。  相似文献   

2.
词趣     
《海外英语》2012,(6):35-35,63
油菜花、吐槽、伤不起、酱紫……种种流行词汇,你是否觉得国人的造词能力真是不一般呢?其实老外也不赖.他们也在不断为新生词库添砖加瓦、下面小编就带大家领略一些生动形象的英语新词!  相似文献   

3.
词趣     
蔡镇中 《初中生》2002,(19):55-56
一、I 英语中的他(he)、她(she)、它(it)书写时均不大写(句首除外),惟独"我"即"I",无论在句首、句中还是句末,一律要大写.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词趣横生     
活动准备 :教师 :收集趣味词语 ,并分类写于投影片上准备出示。学生 :每人准备一本字 (词 )典。活动过程 :一、揭题汉语的词汇丰富多彩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一些非常有趣的词语。 (说明活动方式 )二、音趣看谁读得准 [注意加点词语 ]。1这地方我不熟 ,车子几次 ·转 ·向 ,我就 ·转 ·向了。2他这人做事不讲有没有 ·好·处 ,有 ·好 ·处。3他遇到·难 ·处的时候 ,脾气暴躁一些 ,并不算 ·难·处。4老师要把我的座位安排在教室 ·正·中 ,我一听 ,·正 ·中下怀。5我们来 ·重 ·量一下这瓶酒精的体积 ,然后计算出的它的 ·重 ·量。三…  相似文献   

5.
词趣横生     
活动目的:其一,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积累和运用词语,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其二,挖掘字典、词典中的“宝藏”,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词典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6.
7.
熟词趣谚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两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 Enough is as good as a feast.知足常乐。Four eves see more than two.两人总比一人想得周全。Example is better than precept.身教胜于言教。The longest journey starts with a single step.千里之行,始于足下。Time flies(like an arrow).光阴似箭。  相似文献   

8.
9.
熟词趣语     
期末考试就要来到了.同学们都想在英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除了平时的努力之外.还要搞好考前复习。下面与同学们谈谈期末复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熟词趣语一     
1.a cup of tea指一个人喜欢做且能做之事 2.know…like a book对……了如指掌 3.throw sb the book给某人严厉的惩罚 4.bring sb to book责问或斥责某人 5.an open book尽人皆知的事 6.a closed book完全不懂的学科 7.yes-mail唯唯诺诺、唯命是从的人 8.know-it-all用以形容自称无所不知的人 9.sit on two chairs脚踏两只船  相似文献   

11.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拓宽渠道,帮助学生理解、积累和运用一部分打比方的词语,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课外学语文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词典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积极的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教师:1.广泛收集打比方的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说:"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这正像学生在读了几遍课文后所领悟的:作者所写的内容挺有趣,但他说的话更有趣.怎样引导学生深入这种"形式即内容"的趣境呢?我在课堂上设计了"说相声"这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不少咏物诗词蕴涵谜趣。根据它们咏物时对“形”与“神”侧重点之不同 ,可分为三大类。而咏物是否有寄托 ,则需顺应自然 ,不必强求。要做到咏物而有谜趣 ,其共同之处是必须“避题”。  相似文献   

14.
南宋著名文学家杨万里的诚斋体诗清新明快,妙趣横生;其诚斋词虽然数量不多,亦不大为人注目,但令人赏心悦目,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苏轼一生浸染佛学甚深,其词时常征引化用佛语佛典,表现出人生如梦似幻的感慨,同时也展示出虽处逆境却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从而形成了清远超旷的词风,在词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6.
1.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 2.Like knows like.英雄识豪杰。 3.That is so./So that is.原来如此。  相似文献   

17.
从《银川方言词典》作穷尽性调查,谐音隐实示虚趣难词可分为三类:词中以动物名示假求趣、以称人的字作假趣、以其他字作假趣。合计200个,占该词典词条总数6600个的33%。数量大,比例高,说明这一造词法的规律性、普遍性。对它们解读,可欣赏趣难巧智,彰显世代银川人的生活情趣和语言的生动活泼,又可对比出与其他方言此类词的同中之异。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时常面临这样的尴尬: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语交际,学生还常见语言平淡,词汇匮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就连考试中按要求填成语的题目,也需要老师讲解、复习到位,否则学生的失分率会让我们老师难以接受。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词汇积累单薄贫乏,是学生语文素养薄弱的表现。如果把语言比作高楼大厦,词语就是建造大厦的砖头、砂石,没有足够的、齐全的、优质的建筑  相似文献   

19.
据说“东西”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有一天,南宋理学家朱熹去拜访他的朋友盛温和,正遇盛温和提篮上街.朱熹问道:“你提着篮子去干什么?”盛温和幽默地答道:“上街买东西.”当时还没有“东西”这一说法.朱熹不解地问:“买‘东西’这是什么意思?为何不买‘南北’?”盛温和并没有直接解答,只是笑着说:“真不明白?你这位大学问家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你把五行和五方对照一下就会豁然开朗了.”朱熹稍作思忖,“东”即“木”,“西”为“金”,“南”属“火”,“北”乃“水”,他豁然开朗,原来盛温和是说,上街去买金木之类、可装入篮中的物品!若说“南北”当然不对了,篮子里怎么可以装水火呢?从此,“东西”就成为了物品的代名词,直至今天.  相似文献   

20.
柳州方言一大批词中含有狗、鸡、马等字,却与词义无关。这些虚假用字谐音提示着词义理据的另外的真实用字,隐实示虚,设难成趣,是特殊的谐音造词法。有谜语的巧智艺术性。语言研究对此尚未注意,词典避释词义理据,或误释为比喻,泯失了智巧艺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