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讲读课文《晏子使楚》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使楚国,楚王想侮辱他,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相对,反驳了楚王,从而维护了国家的尊严的故事。在教时,教师只要抓住了课文重点,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举纲而百目张。一、抓重点词成功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动机,为学生学好新知创设良好的氛围。课伊始,大屏幕显示出“尊重”一词,“尊重”由小变大。教师先让学生联生活实际,理解“尊重”的意思,再让学生用“尊重”说一话,然后出示课文中的最后一句话:“从此以后,楚王不不尊重晏子了。”接着,就这一重点句让学…  相似文献   

2.
浙江教育出版社·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五年制小学语本第八册课文《晏子使楚》,其中有两处译文,本人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3.
罗莲芳 《云南教育》2007,(9Z):13-14
【设计思路】 《晏子使楚》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文言文重点课文。文章选自《晏子春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变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相似文献   

4.
王沁 《文学教育(上)》2014,(10):101-101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主题单元《语言的艺术》中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都是以语言艺术为主题来组合课文的。学习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三是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5.
晏子使楚     
橘兔 《红领巾》2006,(7):39-39
战国时期,齐国有个人名叫晏婴,人称晏子。他身材矮小,但头脑敏捷,能言善辩,非常机智。  相似文献   

6.
晏子使楚     
[原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为士矣。”  相似文献   

7.
窦桂梅是清华附小的校长,同时是当代语文教育界的名师。她的教学亲切活泼,同时意蕴广阔而深刻。她提出的"主题教学"和"公民教育"等理念对当代语文教坛产生了极其丰富的影响。本文以其名课《晏子使楚》为例,分析其教学特色,以期给现今语文教学以启示。  相似文献   

8.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五组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针锋相对、将针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表现了晏子才智过人和极力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这篇课文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9.
晏子使楚     
晏婴 《现代语文》2004,(4):10-10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於淮北则为枳(zhǐ)。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於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  相似文献   

10.
《晏子使楚》中的修辞与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也有同选一篇(或一种)文章的情况。《晏子使楚》是《晏子春秋》中的一则故事 ,被选入现行高中第一册语文读本。而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晏子使楚》一篇 ,是根据《吕氏春秋·内篇杂下》中的有关文字改写的。传诵千古的晏子使楚的故事 ,十分典型地表现了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忠实于祖国的品格和机巧善辩的才能。在这个故事中 ,晏子的巧辩在于结合修辞方法和运用逻辑推理。晏子出使楚国 ,在“从何门入”与“齐国是否无人”两个问题上与楚王展开了斗争。“楚人以晏子短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面对楚王这一带有玩笑…  相似文献   

11.
《晏子使楚》是一篇看似平淡无奇的叙事性文章,但窦老师执教的这堂课又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她另辟蹊径,寻求新的突破,以“尊重”为主题,力求体现感知语言的温、扩展阅读的广度、追求思维的深度,引领学生富于哲理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楚王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晏子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相似文献   

13.
《晏子使楚》中的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他设计了怎样的三个场面,他的"三笑"有何内涵、意蕴,这些说明楚王怎样的性格特征?他是历史上的那位楚王?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积累本课相关成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相似文献   

15.
窦桂梅老师<晏子使楚>的课堂实录(<人民教育>2006年2月)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她精巧的课堂设计,还有她丰富、广博的知识,以及她对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拓展.短短的一课在窦老师生动的组织下显得流畅、翔实、深入,着实让人佩服,正如编辑在刊首的按语所说,"她总能把一篇短小,甚至略嫌寡淡的课文演绎成丰富而生动的课堂故事".窦老师的课也给我留下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语文教学不应仅仅围绕教材兜圈子,而是要把教学内容拓展到更为广泛的空间,"语文是做加法的艺术",但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做的是什么样的加法?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2月4日,在广东茂名,我得以享受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窦老师激情不失温润,雍容不失质朴,丰赡不失简洁,睿智不失诙谐,大气不失细腻,磅礴不失婉丽。她倾情打造的经典教学《晏子使楚》,可谓“鸳鸯绣取凭君看,‘更’把金针度与人”——  相似文献   

17.
《晏子使楚》终于上完了,作为上课教师的我却没有得到预想中的那份释然。久久不愿提笔,甚至不愿回忆之前的整个过程!一直想让自己“跳”出来,多角度地回顾、品味整个的备课、上课过程,理性地分拣出收获与不足。2012就要挥手作别,特此反思《晏子使楚》中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萨克斯(Harvey Sacks)研究会话结构开始,语言学开始由理性思辨走向实例分析,从研究单句扩大到篇章,从注重"Language"变成注重"Parole".社会语用学、文学语用学、话语分析语用学等研究领域的开拓表明了实用是语用学的前沿.  相似文献   

19.
一.说教材 (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并掌握文中出现的倒装句、判断句,培养文言语感。  相似文献   

20.
点评:这是学习《晏子使楚》中的第一个故事,先是研究了晏子的说话。教者有意地把晏子的话归纳成三段式推理的逻辑形式,学生虽然不懂逻辑学(教者也没有学过),但这种形式把晏子的话提炼到最简,而且环环相扣,使学生很容易感觉到晏子语言的力量及其难以反驳性,从而认识到晏子的过人才智。这正是教者的目的。后来,学生要求讲一点,教者做了简单叙述,仍坚持他对这一类问题的一贯态度:能听懂更好,听不懂也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