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推进数字化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对解决农村不同区域、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等不和谐因素有重要意义。新农村建设数字化教育中存在管理形式化、参与者理论研究欠缺、教师积极性调动不足、创新不够等问题,提出了从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数字化信息技术素养和队伍建设两方面培养,可以有效促进数字化教育深入推广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苏州教育信息化坚持以应用为主导,系统规划,区域整体推进,在实践与创新中走出了一条务实有效、前瞻发展、特色鲜明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有力推动了区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本文介绍了苏州市在教育信息化系统规划、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创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以远程教育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跨区域协作交流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以及成效,以期对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经过二十几年的艰苦创业,北仑教育经历了以普及义务教育为抓手推动教育整体发展的夯实奠基阶段、以均衡发展为指向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提升阶段和以人为本理念统领教育和谐发展的锐意创新阶段。在均衡发展过程中,北仑教育形成了办好每一所学校、开好每一门课程、教好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的战略思路,使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落到实处。北仑现象启示我们,均衡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取向与基础,教育均衡的指向是以人为本,教育均衡的实质是以均衡促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教师专业发展的变革空间为理论分析框架,对长春市K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教师专业发展的变革空间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不利.主要原因在于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缺乏规划和支持,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信息技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动力不足、机会不多.文章结尾处结合调研结果,提出了改善变革空间,促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为了提高信息技术必修课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对影响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本文从信息技术必修课课程教学现状、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教师、学生及学校对信息技术必修课的态度三个层面出发,分析了影响信息技术必修课教学效果的若干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在于教师.我国教育资源分配极其不均衡,边远地区教师学历基础偏低,综合素质不高,很难适应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本文通过对边远地区教师教育的现状的调查数据分析,探究新课程背景下边远地区教师教育的制约因素,提出解决边远地区教师教育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核心问题之一。欠发达地区的教师专业化进展缓慢,已经成为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从根本上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的一个瓶颈。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学历层次、职称层次、专业发展意识与需求等方面。制约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的发展,主要有经济性、文化性和体制性等多重因素。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从继续教育制度完善,培训课程和模式创新,加大软硬件扶持力度等方面制定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马应红 《考试周刊》2013,(54):130-131
我国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这直接限制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获取和拓展,给信息技术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普及带来了较大阻力。因此,及时、准确地发现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应当措施,是信息技术教师和所有教育界应及时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农村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符合农村自身特点的、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推进新课改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由启动阶段转向持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面临着教育观念的转变,保障机制的完善,整体协调均衡发展以及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加强政府行为,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课改运行机制和督导制度,充分发挥教育科研作用,区域推进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0.
课题组采用德尔菲法,就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因素对35位专家进行三轮咨询,依据指标重要程度的均值和专家意见的离散程度,得出影响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教育经费、教育者和教育政策。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要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均衡合理;提升教育者的教育情怀与专业素养,引领他们从均衡的视角考量课程分析与课程实施;完善教育政策的制订与执行,坚持均衡取向的政策伦理观,遵循整体平等的原则,综合运用同一尺度与多元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