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浩峰已顺利推出其编导的三部武侠动作电影,艺术风格逐渐成型。由《倭寇的踪迹》与《师父》可见其开拓出华语武侠片新式创作道路。其电影制作严谨,完成度高,融合武侠与文艺类型,意义丰富,蕴含巨大审美潜能。《箭士柳白猿》的发行成绩不如《师父》,其文艺性对白影响观众接受。期待徐浩峰成功建构独特的武侠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2.
三国果报故事首见于《五代史平话·梁史平话》,复见于《三国志平话》以及明代《喻世明言》,由只字片言逐渐发展为完整的话本小说《三国因》,呈现出系统的嬗变轨迹。在演变过程中,最明显的特点是文人性的加强,主要表现为议论性、准确性和个性化。三国果报故事一直被因袭,由三个因素共同决定:蕴藏商业潜能的题材,符合接受群体的审美趣味,满足编创者娱乐与劝惩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3.
每个儿童都是诗人。所有的孩子都是言语天才。《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旨在开发孩子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审美欲、探求欲、写作欲和表现欲,解除他们害怕作文的苦恼,变要我作文为我要作文;变痛苦作文为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4.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5.
审美意识是解读文本(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比任何记忆性知识更难以掌握。因为它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运用,涉及语感、审美能力的认知及运用,是中学生高屋建瓴地把握文章主旨,真正进入审美主体,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的必经之路。正因为如此,审美意识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益发显示其重要性,《全日制普通职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美主义精神。”在“教学原则”中明确规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这就确立了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呢?通过《荷塘月色》的教学,我谈一些自身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从大学生钟情之美学角度切入,锲入结构、音律和意境、神韵、情趣等美学范畴,阐释文学作品的结构关、情致美、神韵美和理趣美的主要内涵和表现形式,探知人们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审美倾向以及人类创作心理、创作追求和创作规律,提出审美教育应当成为《大学语文》教学重要的价值选择和自觉的行为路径,而自觉地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赏析、理解和体悟,则是《大学语文》审美教育的主要方式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刘勰受儒佛道诸家治心为本思想影响,在《文心雕龙》中第一次从创作主体角度明确提出了“虚静”理论。“虚静”之要意在于“卫神养气”,创作主体灌入以“志气”创作时才能文思泉涌;主体“虚静”,则必须去“物我”,在超越了物、我心智之后,才可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万物,在创作中才能更好地进行自由的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8.
作为审美活动的极致,文艺审美创作活动,尤其是要真正达到文艺审美创作的顶峰,以创作出永不凋谢的艺术奇葩,审美创作主体则必须具有超乎常人的、旺盛的审美创作能力。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创作主体所必须具备的这种审美创作能力进行过多方面的论述。本文拟对其审美智能观中所涉及到的创作主体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直觉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审美传达能力等智能因素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毕飞宇的小说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评论家所关注和肯定.从1991年的处女作《孤岛》,到《青衣》、《玉米》系列,再到《平原》和《推拿》,作品内容几经流变,但“疼痛”主题一直贯穿于他的小说创作中,如他所说,“我一直在‘疼痛’这个命题下工作”.本文从童年经验、生活经历、地域文化、审美追求四个方面探讨毕飞宇小说创作中“疼痛”意识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花间》范式"首先是指由《花间集》所确立的一种词学创作审美规范、词学审美理想。这种规范和理想建立之后,从宋代开始就成为批评家评价词人词艺高下、优劣的准绳和重要标准。所以,不论是从词创作还是词学批评的角度来说,《花间》词的影响都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1.
《湘南学院学报》2019,(3):98-101
比较不同时期创作的花腰傣舞蹈《跳南嘎》《花腰花》《幻》的创编特点,发现文化的交融使得舞蹈创编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民族舞蹈的创编从原生走上创作,从单一文化走上文化融合。《幻》将花腰傣的民族风情和现代审美完美结合,在道具、配乐、舞蹈动作上不断创新,适应时代的审美要求,实现"民族性"和"时代气息"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娇红记》作为元代艺术成就较高的文言小说,具有两个突出的审美倾向,即戏剧化审美与悲剧性审美,而这两种审美倾向均与当时成熟的戏曲艺术的滋养有直接关系。对《娇红记》审美倾向的考察,充分说明了元代戏曲繁荣对当时小说创作产生了影响,小说创作对戏曲艺术给予了借鉴,同时也为研究戏曲艺术与小说创作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天之骄子》中甄氏、阿鸾及诗魂三女性是有特别象征意义又有特别联系的艺术典型。本文试从分析她们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分析她们性格美的互补整本,以便我们理解郭启宏历史剧创作的审美价值观和审美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茅盾的《女作家丁玲》、《丁玲的〈母亲〉》、《丁玲的〈河内一郎〉》三篇评论为基础,评介了茅盾论丁玲创作的时代意义和审美分析,以及丁玲创作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审美意象的使用上,鲁迅与郭沫若是有差异的,本文以他们最具个性表达的《野草》与《女神。为例做了比较,鲁迅笔下的审美意象呈冷色调、细微精警、多象征性意象;郭沫若笔下的审美意象较为热烈、大气磅礴、多自然意象。审美意象的差异实际上是创作风格、审美趣味不同的延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对《荷塘月色》的教学,如果采用传统的结构分析法,学生难免对该文缺乏深刻的认识。而采用审美阅读的方法,效果则大不相同。文学欣赏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审美过程。西方美学强调视觉、听觉感官的审美功效,中国美学则强调“五官整合”。用审美阅读方法阅读《荷塘月色》,就是在课文中寻找各种感官的思维。听觉。“墙外孩子们的欢笑声”不见了;妻在屋里“哼着眠歌”。我想听孩子们的欢笑声,听不到;我不想听妻的眠歌却听得清清楚楚,难免心情苦闷。故而决定出去走走———去荷塘的原因。到荷塘之后,“我”听到两种声音:一是现实中的“树…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以还原《史记》原始创作的动因、意向和方法为目的 ,从技巧这一阐释层面入手 ,来把握作者前创作心理及创作期心理 ,对《史记》人物的审美特质由点及面作了创作论上的观照  相似文献   

18.
一直为研究界所忽视的辑录于南京的《意外集》,在丁玲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现实关注、人性言说的主题既是《莎菲女士的日记》灵魂剖析的继续和发展,又是《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人性关怀和人性批判的情感和思想渊源。其创作主题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左联时期创作的转变,对早期创作的回归,对延安时期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画梦录》把中国散文发展为美文,在审美趣味、题材安排、艺术技巧、色彩、语言文字方面均有发展,把中国散文的历程推向了一个更新的境界。表现为审美趣味的冷酷美、内心真实的梦呓、忧郁而浓重的色彩、典丽的文字。而这一切都证明了作家深邃的美的内涵,以及审美角度的完美选择。何其芳追求美,把散文写成美文,如同他所宣称:“我愿意以微薄的努力,来证明每篇散文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创作。”《画梦录》即是这种创作的旗帜。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鼓词》是《红楼梦》的民间通俗文学改编作品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分支,其创作者、接受者来自民间,正是基于平民审美与需求的原因,使得《红楼梦鼓词》在创作视角、创作风格、创作意图等方面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平民化倾向。平民化的改编具体体现在选材立意、语言风格、内容情节等多个方面,这种符合平民审美的再创造也成就了《红楼梦鼓词》在民间讲唱文学这一艺术形式中经久不衰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