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如梅 《辅导员》2009,(13):74-74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的课堂教学流行这样一种模式: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抢答,“我来!我来!”的喊叫声充斥着整个课堂,甚至有时还会出现“学生争着上台,教师欣然下台”的情景。可在这一问一答、小手如林的热闹场面背后,学生讨论时老是跑题,大多数学生只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愿意倾听,惟我独尊,课堂乱糟糟的,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使讨论无法深入。笔者认为,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创设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心倾听、安心发言的课堂。  相似文献   

2.
方宏伙 《广西教育》2014,(41):94-94
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的小手就举得老高抢着要发言,但回答时却文不对题;有时一个学生发言还没有结束,其他学生就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我来!我来"的声音此起彼伏,却没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以致一再重复别人的发言……出现这样的课堂教学状况,说明学生还没有学会倾听。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同时他们又有很强的表现欲,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以形成良好的倾听能力。  相似文献   

3.
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问时,学生反问:“老师,你说什么?”当一个学生发言还没结束,旁边的学生都高高地举起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要求学生评价时,多数学生往往说不出发言者说了什么。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上现象,共同的原因是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能力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做到持久、有效的倾听是有困难的。  相似文献   

4.
1.倾听是有效交流的基础 倾听是有效交流的基础。这里所指的倾听有三个层次:一是学生倾听教师的讲话;二是学生倾听学生的发言;三是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只有在理解相互表达意思的基础上,才能使教学得以有效开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交流中,要注重培养倾听的良好习惯,不仅学生要注重倾听,  相似文献   

5.
一、工作中的困惑 作为低年级教师,我们在课堂上常常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位同学正在发言,其他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叫着:“老师!老师!我、我、我……”不顾别人还没有把话说完就插嘴。这就是孩子没有良好倾听习惯的表现。吵吵嚷嚷的课堂严重影响了教师教育教学的情绪及学生听课、发言的兴致。目前大多数低年级学生在这方面习惯还没养成,表现为:插话、自己回答完问题就不听别人意见或建议,  相似文献   

6.
说到倾听,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善于倾听应该是教师的一种品质。倾听是一种心与心的对话,是师生间的心灵之约:倾听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知识的获取。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教师能否有效倾听学生的发言.  相似文献   

7.
最近,科任老师来“告状”:我班学生课堂纪律差,学生好说“闲话”,不能静心听讲,不能倾听同学发言,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效果。其实,这种现象我也早有察觉:讨论时,他们喜欢扯话题,打断别人发言;听讲时,他们心不在焉:别人发言时,他们不知所云……在这样的环境下,怎能静心学习,用心思考呢?课堂教学的高效又怎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倪晓伟 《考试周刊》2010,(19):74-74
教师要使学生树立倾听他人发言的意识,掌握倾听他人发言的技巧,形成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就要挖掘有效资源,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学习习惯,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重点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有时我们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很积极,教师在一边“倾听”着学生的发言,并不时地肯定或赞扬学生的回答,这样的“倾听”是真正在倾听吗?下文中,笔者结合近几年听课学习的实例,试从语文课堂中存在的教师倾听缺失的现象中,探究如何提高自身倾听技能,从而引导学生有效倾听、精彩表达。一、课堂上,老师真的倾听了吗?在《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中有一个十分生动的比喻,“倾听学生的发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5):71-72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倾听,而忽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倾听。其实,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学生发言,成为学生认真倾听的典范,引领学生学习倾听。倾听学生发言能了解学生,把握新课学习起点;倾听学生发言能准确评价学生,及时做出有效的引导;倾听学生发言能够点燃课堂中的"火花",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倾听学生发言是对学生的人格尊重,更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1.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用七个字来概括:“五多一少一倾听”,“五多”是指要让学生多“读”、多“说”、多“想”、多“看”、多“表现”,“一少”是说教师要少“包办代替”,“一倾听”是指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想法。具体说,教师应这样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的今天,课堂普遍呈现出的现象就是:“热闹非凡”爱说话、爱表达的学生多,认真倾听老师或同学发言的少之又少,学生的思维的浮躁性凸显,显然,在活跃的课堂中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倾听和冷静思考,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叶彩红 《科学课》2008,(8):17-17
1.倾听是有效交流的基础倾听是有效交流的基础。这里所指的倾听有三个层次:一是学生倾听教师的讲话;二是学生倾听学生的发言;三是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只有在理解相互表达意思的基础上,才能使教学得以有效开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交流中,要注重培养倾听的良好习惯,不仅学生要注重倾听,教师也要给自己尽量倾  相似文献   

14.
曹振元 《海南教育》2014,(24):40-40
很多教师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其年龄是成反比例的。低年级时,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举手非常踊跃,发言积极性高涨。但到了高年级后,课堂中举手的学生便逐渐稀少,有时候课堂成了教师自拉自唱的独角戏舞台,而本应是课堂教学主角的学生却成了课堂教学的“旁观者”。  相似文献   

15.
倾听不是简单地用耳朵来听,它也是一门艺术.学生倾听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听,可有时却忽略了自身也要认真听学生的发言,课堂上的“听”应是学生和教师的双边互动,一方不认真倾听,都会影响到互动的效果,学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敖颖 《山东教育》2010,(4):37-37
1.培养举手发言、敢于质疑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活动过程。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能只偏重于教师“教法”的研究,而忽视学生“学法”的培养。实践证明,学生举手发言能力的培养是“学法”中最基础的环节,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基本过程,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学时除了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认真思考外,教师也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从中了解学生掌握过程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1.学生们比较关注教师所讲的内容,而对同伴的发言,就不太愿意"侧耳倾听"。由于没有对同伴观点的倾听,往往导致纷至沓来的发言之间没有多少联系.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也就无从谈起。更令人担忧的是,时间久了.教室里便缺失了倾听的文化,相当多的学生总是希望和教师成为"互助组",却不愿与同伴结盟。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王尚文教授指出:“对话不仅仅是发言,也包括倾听,而且首先是倾听,倾听才是关键。”这就告诉我们,倾听是实现师生对话进而使阅读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学会倾听。然而,深入我们的课堂,  相似文献   

19.
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在老师提问时,大多数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发言,认真倾听者却寥寥无几。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改变学生课堂上的不良习惯,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采用了以下几种很有效的做法。一、用儿歌组织教学小学生喜欢儿歌。教学时我运用自编的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一二三,快坐端!七八九,快闭口!”“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谁的小手藏起来?我的小手藏起来!”“棒!棒!棒!你真棒!你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我和学生一唱一和对儿歌,有节奏感地打着拍子,学生几乎同时做好了,不用我浪费半句口舌,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相似文献   

20.
教师要善于倾听,重要的是倾听学生发言的背后,他们在想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即使是说错了,也要分析一下为什么错了,找出病因对症下药。例如“利息”的教学,很多学生在计算“几年的利息”时,将本金乘以一年期的利率再乘以年数,教师在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后,及时地分析并找出原因:是学生把“年利率”理解成了“每年的利率”。找出病因之后,教师没有采用说教的方法进行订正,而是请学生观察利率表,想想存一年与存两年的利率为什么不同。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悟出其中的道理,及时建构起正确的数学概念。在整个倾听过程中,教师决不是在简简单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