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的1.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铁中的数学问题。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3.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前准备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南京地铁进行调查,搜集有关信息。2.学生准备计算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新课师: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坐过地铁,乘坐地铁你有什么感受?生:舒适、快捷。……师:课前同学们分小组搜集了南京地铁的有关信息,请每一小组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搜集到的信息。各小组代表汇报,并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师:老师也搜集了…  相似文献   

2.
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在现实的情境中,学生才会感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魅力,因为有了情境,数学课堂教学就会焕发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 一、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 案例:教学“人民币的认识”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买过东西吗? 生:买过! 师:同学们买东西,不管买什么,都需要用到—— 生(异口同声):钱! 师:关于钱,你了解了哪些知识?(生各抒己见) 师: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刚才一位同学提到有古代的钱,也有现在的钱.谁知道,我们中国现在用的钱统一叫什么? 生(异口同声):人民币.  相似文献   

3.
“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如何将这一基本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层面上,是广大数学教师共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究竟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最近在我校组织的研究课活动中,我听了两位老师执教的《一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一课。下面就结合这两位教师的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看法。[片断一]师:同学们我们继续到花果山玩好吗?生:好!师:仔细观察这幅图(右图)你发现了什么?生1:有小猴。师:很好,还有呢?生2:有桃子。师:很好,还有呢?生3:有小朋友。……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  相似文献   

4.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聆听了数学特级教师魏洁老师的一节观摩课《9加几》。魏老师为我们演绎了在数学课堂上如何结合数学知识学习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学有兴趣的数学、有信心的数学、有思维成就的数学。片断一:以生为师,促思维成长师:看老师在黑板上怎么操作的,把你看到的说出来,而且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听懂了吗?生:盒子里有9个苹果,盒子外有4个苹果,一共有13个苹果。师:有意见吗?生:我觉得他算得很好,借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如何体现这一理念,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其主导者是我们教师。什么样的数学才是有价值的数学?这更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高度重视、认真探究的问题。下面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此探寻出的一些浅显答案。一、有价值的数学应是“有用的数学”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恰当的数学知识或数学方法,便是我们常说的“有用的数学”。例如,在教学“简单统计(一)”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师:同学们喜欢玩哪些球类游戏?生:篮球、足球、乒乓球……师:本周五体育老师准备在…  相似文献   

6.
农村小学教师如何在数学常态课上创设简易、有效、生动、有趣,能吸引孩子、提高课堂实效的教学情境呢?笔者略谈自己的看法。一、撷取游戏巧设境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规律和兴趣需要,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能很快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在新课伊始,我们可以撷取生活中与新知有紧密联系的游戏导入。如教学“可能性”一课,师:同学们,你们玩过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吗?生:玩过。师:好,那今天也和老师玩一玩好吗?生:好呀!师生一齐玩游戏。游戏结果:有的孩子赢了,有的孩子输了。师:再来一次!结果还是有的人赢了,有的人输了。师趁机…  相似文献   

7.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最佳方案;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和模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导入。师:大家都打过电话吧?会打吗?在"打电话"中隐藏着怎样的数学问题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数学课堂。(板书课题:"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2.提出问题。师:在"打电话"中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预设一:如学生提不到点子上,师:老师想到在打电话的过程中,有没有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一、问题的提出有幸聆听了一节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公开课——五的乘法口诀。情景导入的教学过程大致如下。教师在没开始上课前将做好的课件展示在大屏幕上,屏幕上有教师的名字及课程的名称。师:老师我叫什么名字啊?生:……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大屏幕上有!师:看来同学们都很会观察,其实老师的名字也在你们的教科书中,同学们可以试着找找……师:今天的课由我来上,由你们用的教科书的编者之一来上,希望你们能够提出意见,我争取把你们的想法写进教  相似文献   

9.
游戏中复习——踏上快乐的数学之旅师:小朋友让我们背上书包开始今天的数学之旅,看谁在旅行中采集的知识果子最多。我们先来玩一个打电话的游戏好吗?师:叮铃铃——喂,请问XX小朋友,你的前面有哪些小伙伴?生:你好,我的前面有……  相似文献   

10.
<正> 我们当中有谁不想揭开未来的帷幕,看一看在今后的世纪里我们这门科学发展的前景和奥秘呢?我们下一代的主要数学思潮将追求什么样的特殊目标?在广阔而丰富的数学思想领域,新世纪将会带来什么样的新方法和新成果? ——[德]D·希尔伯特:《数学问题》(1900年) 数学家和历史学家的根本事业是研究数学思想,过去的思想,现在的思想,如果可能的话,将来的思想。 ——[法]A·魏伊:《数学史:Why and how》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数学读本》一年级上64页~65页。片断一:情境感知,初识加法师:昨天,我们根据这幅主题图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现在,请你根据这幅主题图提一些求“谁和谁一共是多少”的数学问题。生:苹果和梨合起来一共是多少?师:能列出算式吗?生:4+5=9。(师板书:4+5=9)师:算式中的“5”代表什么?“4”代表什么?生:5”代表有5个苹果,4”代表有4个梨。师:你们还能提出其他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生:松鼠和蝴蝶一共有几只?师:这个问题是用加法解决的吗?生:(齐)是。师:还有其他问题吗?生:荷叶上有几只青蛙?跳下水的有几只?一共有几只青…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执教了一节课题研讨课——《分数乘法练习课》,其中对课堂教学中一道数学开放题的处理颇有感触,现整理出来供大家批评指正。【片段回放】师:同学们在今天的复习课上都展示了自己扎实的数学学习功底。下面就让我们带着满满的自信一起进入数学探索环节。(PPT出示)探索题:五个不同的分数单位相加的和为1。师:看到这个题目,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生1:好难啊!感觉无从下手。(众生点点头)生2:要是能填五个一样的分数单位就好了。(众生  相似文献   

13.
"简便计算"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生:(齐)买过. 师:你们真棒.小小年纪就能帮家长做事,了不起.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购物中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片断一】你玩过纸牌吗?上课伊始,李老师课件出示了四张纸牌:5、8、10、A。师:这是四张……生兴趣高涨:纸牌。师:玩过吗?生高声:玩过。师:纸牌还可以玩出数学  相似文献   

15.
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已有知识经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多教师在课前都要充分地分析学生可能已经有了哪些经验基础,并据此来作出这样或那样的预设,但当到了课堂上,很多的预设还是出现了问题。对此我们很有必要来对课堂上学生真实的经验现状来作细致地分析,以期提高我们的认识,增强预设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一、春色满园案例(一):8的乘法口诀师:今天我们来学习8的乘法口诀,谁知道8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生:有八句。师:谁能说出哪八句?生: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师:还有谁能说出这八句?生争先恐后地举手抢着背口诀。…  相似文献   

16.
缘起——【案例】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统计”。师出示杂乱放在一起的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师:你们能统计一下三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吗?生:能!(学生用第一册学的“分一分、数一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师:哪位小朋友愿意交流一下,你  相似文献   

17.
引言:我们都有相同的体会:数学概念课和复习课不容易上出高潮和特色来,在贯彻新课标实践新理念中,总觉得这样的课更难把握。可笔者最近听了一节教学研讨课,上的是概念复习,听后顿觉耳目一新。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第12册第60~61页“数的整除”及练习。 教学实录:1.日期导入师:今天是几月几日?生:3月12日。(师板书:312)师:今天我们来复习有关数的知识。(板书课题:数的整除)2.启发联想师:看到3和12,你想到了哪些有关“数的整除”的知识?生1:12能被3整除,3能整除12。师追问:你能说说为什么12能被3整除吗?再举个例子加以说…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经常扪心自问:我们应该给孩子们一个怎样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给孩子留下些什么呢?我认为理想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传递快乐的智慧殿堂,充满活力,魅力无穷。一、营造真情流淌的数学课堂营造孩子喜欢的课堂,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创设生命化的课堂气氛,以师情动生情,强化师爱的作用,教师带着微笑和耐  相似文献   

19.
“孩子们,你们的数学生活过得好吗?”我曾无数次地问自己,但都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然而最近我却清清楚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孩子们的数学生活过得并不好,甚至是一塌糊涂!请看以下几个教学片段(采撷于全国小学数学名特教师的课堂实录中。)“”和“△”有规律吗?课堂上,教师在引导二年级的孩子找规律。同学们兴趣高昂,非常投入!最后是一道记忆闯关题:师(出示):你能记住吗?(师隐去图形)生:能记住!一面红的,一面黄的,一面红的,一面黄的……师:你们为什么能记得这么快?生:因为它们有规律呀!师:那么你知道第10面、第95面旗是什么颜色吗?生:知道,…  相似文献   

20.
眼片段1演1.师:比一比我们的口算本和数学书,你发现什么?生1:口算本窄,数学书宽。生2:口算本薄,数学书厚。生3:口算本边短,数学书边长。师:你是怎样比出长短、宽窄的?生(边比画边表述):把数学书的边和口算本的边对齐,数学书比口算本长、宽。师:沿数学书和口算本的一边分别画出它们的长边。生画线:口算本数学书师:我们发现沿口算本一边画出来是一段什么线?生:直的线。师:沿数学书画下来是一段什么线?生:也是一段直的线。师:数学书的边是从哪里画到哪里的?你认为可以再画长一点吗?生:是从左上角画到右上角,再画长就出头了。师:画得短一点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