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讲一节的优质课.这是所有人对老师的期盼.更是所有老师对自己的期望.到底什么样的课是优质的呢?我认为.一节优质课至少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长.要能充分体现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要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要想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何克抗教授提出了“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是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学生为主体.即学生是教学过程中认识和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堂要坚持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并重.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坚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正逐步应用于我国课堂教学之中.现代教学更为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摆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大搞题海战术等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由教师主导转变为教师引导,在这一基础上去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王姣 《学周刊C版》2014,(2):207-207
传统的体育教学重视教师的教学地位.将学生视为加工对象.整个教学活动就是教师通过教学来对学生施加影响.以达到改造教育者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无视学生学习的主观性与主体性.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影响作用.使得教学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学生主体性缺失是教育界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那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参与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提升体育技能.增强体质.陶冶性情呢?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落实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钱宇贤 《中学文科》2009,(17):120-121
教师包办太多,学生主体性体现不够,是我们在新课改中点评一堂课不成功时用得最多的一句话.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的认知活动,遭到教师的人为破坏,或者部分的被我们教师剥夺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似乎是无可置疑.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并非是教师的主观愿望,不是教师不承认学生是主体,而是不知道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刘猛 《考试周刊》2011,(1):166-166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思想观念认同“学生是主体”.但到了课堂上就不由自主地滔滔不绝讲个没完.“以学生为主体”都成了纸上谈兵。要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改变教法,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欢畅和成功的快乐,体现《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8.
谈到师生之间的关系,校长、教师们耳熟能详的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实,如果用哲学的思维来分析推敲“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说法的话.不难看出该说法是有逻辑性错误的。因为,主体对应的应该是客体而不是主导;主导对应的应该是被主导而不是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说法.把鲜活灵动的教师给固化了,导致许多人认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绝对不能成为教育的主体,为什么?则没有人能够阐述清楚:“学生为主体”这一说法,导致许多人认为:学生只能是主体,绝不能成为客体。“学生为主体”这一说法也把充满灵气的学生这一角色给极端化了,至于学生为何只能成为主体而不能成为客体?又如何成为主体?理由是什么?这些也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相似文献   

9.
学生、教师、家长是参与孩子学习的三大主体,教师要及时地联系家长.鼓励家长多多地赞美学生.要注意三大主体的和谐.千万不要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数学学习要进行合作,教师要抓住机会.在合作中发现他们每一个人的长处。耐心地听取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做孩子们最知心的朋友,帮助他们打好小学数学的基础。一、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力求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这是衡量课程改革落实到位的重要标尺。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落实这一原则呢?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观念.明确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切忌“喧宾夺主”,真正还原于课堂。具体来说.应体现“四多”: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理念下的学生观.是以人为本,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充分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教师要营造一种适合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思辩氛围。使课堂活起来.实现师生间和谐的双边活动。这是落实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说教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建立一种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利于学生发展的新型课堂。为适应这个需要。实施课程改革的主体一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应做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阅读作为语言教学中的关键一环,目的不仅在于引导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对学生情感的熏陶与培植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使学生满怀情感米阅读文章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转换教师角色,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单向的讲授,忽视学生的情感,这种绝对的教师主体地位必然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更不用说对学生情感的尊重.所“我转换教师角色,抓住课堂内一切教育资源.剖析挖掘作者的情感.触及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陶冶和哲理的启发:教师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激励者,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曲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帮助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课堂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正确、科学、合理地对学生学习作出评价,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主轴、课堂的主人”的新思想、新理念。要体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激活主体参与意识.情景创设包括问题情境创设和体验情境创设。其次要教给学生学法.促使学生学会探究。最后要参与积极性评价调控,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每个学生的实力.把学生真正放到主体地位上来.教师变成课堂的导演.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具体操作起来,就是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更新理念.教师不要一上课就滔滔不绝地讲个没完.学生被动厌烦地听得糊里糊涂,突破传统观念,大胆放手,给学生以自由,让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把握.还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让每一个学生有足够的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明辨是非.让学生自己去质疑解难.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自愿接受教育的强烈欲望便会油然而生.学生自我学习的本领当然也就会得到很好的掌握,整体素养就会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上说,教学和导学是比较容易解释清楚的。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1.主体不同。教是以教师为主体.重点在于教师如何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导则是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起着辅助作用。2.目的不同。教的目的以给学生传授知识和经验为主;导的目的不但是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在于方法的掌握。3.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我们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效果才能得到落实。所以如何在教学中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是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中面临的最大挑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做到有效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相似文献   

18.
论学生主体参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红 《教育探索》2005,(1):39-41
学生主体参与课改是现代教学的主要特征,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最基本表现形式。因此.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课改就成为了这一改革的核心,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就要把着眼点主要放在如何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课改方面。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的改革已渐渐开始并深入.学校教师以及各级领导都想方设法地推动这一改革的顺利进行。以前上课时,教师是主讲人,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使课堂成为了教师的天下.教师一个人说,全班学生集体在听。没有发言的机会,参与性非常小。而现在的课堂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一个拐杖。起到帮助的作用而不是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生为本的英语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要改变传统的英语课堂模式,变大部分时间教师讲学生听为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的新型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