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生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写作议论文。然而,受限于阅历、知识面,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显然在表达观点的深度和内涵上有所欠缺,常常会陷入人云亦云的写作怪圈,让读者感觉要么是似曾相识,要么是观点偏颇,要么是陈腔滥调。而有些思维独特的学生,他们已经开始不满足于围绕题目从正面、从常见的角度去写作,而是选择了反弹琵琶,选挥创新,可惜因为不得法,反而“画虎不成反类犬”,出现了论点武断、立意狭隘等问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反弹’,好“琵琶”呢?  相似文献   

2.
小大之辩     
"小举动,大影响","小行为,大影响","小改变,大影响","小细节,大影响","小人物,大力量","小举措传递大力量","大行不能不顾细谨","小事不小"……2013年江苏高考,全省70%的考生进行着小大之辩,立意趋同,高下难分.之所以如此,应与材料最后的表述有关."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产生了明显的引导作用,考生解读为,探险者无意中点燃的"小小"蜡烛惊扰了蝴蝶,使它们远远退到山洞的深处.命题者或许是份善意地提醒,甚至是良苦用心,但客观上降低了材料的原本品格,迫使大多数人进入小大之辩.而考生的"小大之辩"也迫使我们在这里进行着"小大之辩",足见小小蜡烛确实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3.
马正平 《现代语文》2005,(8):118-118
什么是“写作思维”?顾名思义,写作思维就是写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到底是什么思维活动呢?这就要看我们在写作中“思维”了什么。写作的过程虽然很复杂,环节也很多,但是,写作思维中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两件:“写什么”和“怎么写”。前者是写作立意的思维,后者是表现立意的思维,在这里表现立意是通过“结构”(材料的组织)来表现的,因此后者便是写作结构的思维。这二者简称“立意思维”和“结构思维”。  相似文献   

4.
李卫华 《生活教育》2012,(16):45-47
教师应明确课文在提高学生写作上的源头价值,利用课文这一语文学习的根本工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立意高远的角度学习写作的言之有理;从内容充实的角度学习写作的言之有物;从结构严谨的角度学习写作的言之有序;从表达多样的角度学习写作的言之有文。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在尝试一种新的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方法,这就是“每日作文法”。 每日作文法的具体含义:每天写一点文字,因为要每天写一点。所以需要学生的日日观察,时时积累,日日思考,最终达到天天写作。熟能生巧,积久成章的目的。一篇文章的诞生.并非手到擒来的易事,需要积累素材,需要立意,需要思考之后的灵感,需要章法结构的选择,需要精词...  相似文献   

6.
郭海鹰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20(2X):234-236,257
文章立足写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以日常小事烘托社会大背景、以小场景透视深刻意义和事物的象征性比附等三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小大思维方法”的含义及其在写作中的具体运用,即:“大题小做”、“以小见深”。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凡为文以意为主”。意,就是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灵魂和统帅。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直接影响和决定文章的优劣。一篇考场作文立意是否深刻、高远、新颖,是拉开考场作文档次高低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更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近年各省市中考作文的有关提示中,也明确提出了记叙文“立意要健康”、“感情要真挚”,议论文要“观点正确”等写作要求,可见作文立意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施银芳 《新疆教育》2012,(18):172-172
新课标规定: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可是目前,有不少学生对作文兴趣索然,望文止“步”,写出的文章也是步人后尘,人云亦云,不仅立意肤浅,味同嚼蜡,而且缺少思维的创造性和生成性。这与新大纲的精神是大大相悖的。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语文标准》在阐述写作能力的培养时,提出如下要求:“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实现写作个性化,使学生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可见其目的重在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材立意,引发真情实感,这就为作文教学指明了正确方向,我们应该打破旧的作文教学模式,营造一个“新”、“活”、“灵”的写作大氛围。就是抓住学生原生态写作与教师个性化写作的契合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使写作变成他们的心灵之声。一、搞清何为原生态创作“原生态”就是最真实、最自然、最本质的状态,联系我们现今的写作要求,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这正是一种写作…  相似文献   

10.
要写好一篇考场作文,确实涉及到考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审题立意的能力、选材构思的能力、行文布局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的形成,一靠阅读积累为之“蓄能”,二靠长期练笔造就“硬功”。从这点上说,写作之“冰”确非“一日之寒”。倘能在考前注意一些写作的策略,展露其“亮点”,则会取得“速效”,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写作理论,均主张“教化于民”、“匡主和民”及“为世用”.本文从“文气”、“文德”、“ 立意”、“炼意”等角度讨论了传统文化与古代写作理论互相影响的关系,探索中国古代写作理论存在及影响当今社会的根据.  相似文献   

12.
《河北自学考试》2011,(3):43-43
作文试题提供的图画材料的含意是丰富的,考生写作的立意角度也是多样的。图画展示的三只猫吃着香鱼悠闲自在,只有一只猫跳出去捕鼠。作者从图画的这个表意中选取了作文的立意角度,确定文章主题为“在安逸中坚持自我”。这个立意切合题意,符合材料作文试题的写作要求。  相似文献   

13.
写作是一个综合的思维过程,而文章的立意又是写作之关键所在。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所以,有人说:“千古文章意为高。”足见一篇文章的立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明人董其昌在《画禅堂随笔》中说:“山行见奇树,须四面取之。树有左看不入画,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董其昌以画树为例,说明了一个客观对象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表现它,而作者必须选择最适宜“入画”的某一点,而这一点,恰是作者对作文立意角度的选择,既然立意角度的选择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如何从多维多向的立意来选择角度,以保持立意的新颖独特、准确深刻呢?我们不妨从人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和语文读本中的文言名篇中来找找答案。  相似文献   

15.
孙兵 《甘肃教育》2005,(7):47-47
《新课程语文标准》在阐述写作能力的培养时,提出如下要求:“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实现写作个性化,使学生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可见其目的重在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材立意,引发真情实感,这就为作文教学指明了正确方向,我们应该打破旧的作文教学模式,营造一个“新”、“活”、“灵”的写作大氛围。就是抓住学生原生态写作与教师个性化写作的契合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使写作变成他们的心灵之声。  相似文献   

16.
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制约着文章内容的展开和表.达形式的选择。为让学生写作时做到切题、立意新颖,老师们在作文审题指导方面可谓下足功夫,可“离题”、“偏题”、“立意不新”等问题却如祛之不去的痼疾,在每一场的写作考查中、每一届的学生作文里频频出现。如何让学生审题准确,立意新颖呢?  相似文献   

17.
韩桂军 《黑河教育》2011,(12):21-2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从作文的“源”问题与培养学生良好写作心理入手,引导学生多层面关注社会“源”,多角度感悟生活“源”,多方位把握审美“源”,多形式开发激励“源”。这样,学生的作文才更具生命的活力和自主的灵动。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对写作教学从理念到方式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尤其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写作教学中对“立意”的单一的、过分的强调,而把生活作为写作的基础和前提。当然,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对“立意”本身的否定,而是对传统写作教学中“立意”不恰当地位的重大调整。以生活为本源的写作教学,仍然不能缺少立意,那么如何处理“立意”与生活的关系。便成为新课标下写作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话题作文,它有别于限制较多、写作切入面较窄、要求较细的作文题,只提供了一个写作话题或写作范围,并未限制立意、取材和写作方法,可以概括为“四个开放性”,一是命题角度的开放性;二是立意的开放性;三是文体的开放性;四是表达方式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20.
文贵立意。所谓立意,主要是指写作角度的选择。明人董其昌在《画禅堂随笔》中说:“山行见奇树,须四面取之。树有左看不入画,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他以画树为例,说明了一个客观对象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表现它,而作者必须选择最适宜“入画”(足以表现“奇”)的某一点,而这一点,就正是作者处理创作素材时所选择的写作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