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高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数学恐惧"现象,而且不同的学习障碍造成种种不同的"恐惧".分析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因素,发现规律,从而在教育教学中不失时机地采取防治及预防措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因势利导,分层施教,创设成功体验,帮助学生走出"数学恐惧",融入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2.
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指出的一个新的概念、一个新的要求,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算法多样化"是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刘宇 《科教文汇》2013,(9):139-141
陶行知先生大力提倡"因材施教",数学新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充分指明了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正确认识到学生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要求,通过多种评价方法手段来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暂差生能获得学习自信,中等生不断进步,优秀生主动发展,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兴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发展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5.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别强调教学应面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并把之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采用"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教会学习方法"等教学方法,培养初中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喜欢数学,主动自觉地学习数学,达到学生能够自学数学的目的,最终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数学教材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生活的实例,关注学生发展的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来编写的.新课程重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据此,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该文拟从培养学生的总是意识入手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数学课堂要求每一位学生"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对实际教学现状,我们只有通过学习方法的实效化、学习方式的合作化、学习反馈的自主化等教学策略的调整,促进每一位学生智慧学习方式的生成,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学与教。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创设情景,诱发兴趣;营造一个宽容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要从生活中发现、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激起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要实施正确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学好数学;要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感,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慢学生。所谓"慢学生":是指那些学习没兴趣,基础比较差,在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上有明显缺陷的学生。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这些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低,逐渐发展为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的态度,导致数学成绩下降,变成了数学"慢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变学生对学习数学枯燥乏味的简单看法,我们只有让数学课堂"鲜活"起来,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错误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度,每人可以保证自己不犯错。在学生学习生涯中,面对学习所犯知错举不胜数。尽管有些错我们无法杜绝,但是却可以采取相应措施规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暴露出的"数学错误",引导学生建立"错题库",根据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错误,"以学为主"完善"以教为主"的不足,变错为宝,让错成为一种资源,以提高学习者的数学思维、巩固数学知识,最终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本文笔者就以中职数学教学为例,探讨错题集在数学教学中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由此可见,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活力"是学生思维力、能动力、创造力等学习能力的集中表现,是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活力",他们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充满了学习的"活力",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创设情境,培养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加强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有效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培养学生上去能力。本文从四个方面:以榜样为动力、享受成功喜悦、运用数学魅力、运用合作探究促进主动参与,对有效教学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不仅是新课程的核心内容和目标,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只有以全体学生为中心,全面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充分调动他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自主思考、主动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特别是使潜能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才能科学地减少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实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0,(17)
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是培养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学分析"是数学类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联系初等数学与现代数学的纽带,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接触大学数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了解"数学分析"的重要性."数学分析"作为数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的数学专业课程开展提供了基础。我们所学习的很多数学规律以及数学思想方法都是以"数学分析"作为依据的,是学生接触数学,提升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引导课程。目前,很多学生在初次接触"数学分析"课程的过程中都难以理解。教师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教育,将教学注意力放置于过程和兴趣引导方面,而不是局限于学习成绩中。本文主要就"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进行具体探究,期望对提升高职学生"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改变"被动接受——机械训练"的数学学习方式,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数学学习模式,已成为中学数学学法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变式学习"是人们在用但是又不知道怎样用好的常规学习法。本文通过构建"数学教学变式创新学习模式",并结合相关例子进行探讨,阐述了如何运用这一常规方法以及怎样使它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在农村从事数学教学二十多年,对农村初中学生中数学"学困生"之多、学习之差深有感触。这些"学困生"严重影响班级数学整体成绩的提高。如何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学习数学中的困难,消除厌恶数学、害怕数学的情绪,使其真正达到乐学、会学、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